袁绍的十二年

2017-07-26 19:35张新安杜志宏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袁术董卓袁绍

张新安+杜志宏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汉光武帝刘秀中兴的公元25—220年,中原大地进入群雄争霸、混战时期。

河南省商水县袁老乡有一个村子,叫袁老村,这里的袁氏家族在中国东汉时期赫赫有名。这一个世家大族,奠基者是袁良,兴族者是袁安。

自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盛行。至东汉时,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备受时人推崇,孟喜、梁丘贺、施仇等研究《易经》的学派应运而生,社会影响颇大。精通孟喜学派的袁良生逢其时,以孝廉入仕,汉平帝时,被举荐为太子舍人,官至成武县令。年迈告老还乡,回到故里陈郡阳夏县(今太康),死后葬于该地。

袁良之子袁昌,移居汝南郡汝阳县袁老村(今商水县),系商水县袁氏一世祖。袁昌一生不仕,大约40岁左右病逝。袁昌去世后,儿子袁安尊母命,寻访葬父的风水宝地。

在袁老村西南头,袁安碰见3个书生,问他去哪里,袁安如实相告。3个书生指着漕河边一处称作金滩的地方说:“把你父葬于此处,你的家族就会子孙昌盛,世世为贵公。”袁安按照3人的指点葬父,后人果然人丁兴旺,名人辈出。

袁安,字邵公,自幼聪颖好学,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仗义,沉稳有威望。袁安最初担任县衙里的功曹吏,总揆众事,公正无私。有一年天降大雪,地上积雪丈余厚。县令外出察看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清路,出门谋求食物。唯有袁安家门外,积雪封门,无路可入,以为袁安已经被冻死,忙命人扫去积雪,破门而入。进屋后见袁安卧睡在床,被冻饿得半死不活。县令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答:“如此恶劣的天气,大家都是又冻又饿,怎忍心再去打扰别人呢。”

“嗯!清贫而有操守,凡事先为他人着想,实在难能可贵。”县令十分赞许袁安这种贫贱不能移的人品,推举他为孝廉。由此,袁安步入从政之路。

袁安为官清廉、正派,持重严谨,断狱公平;不畏权势,勇于直言;京师肃然,名重朝廷,深受皇上器重,屡获升迁。永平三年(公元59年)二月,任郎中;永平四年(公元60年)十一月,任给事谒者;永平五年(公元61年)正月,任东海阴平县长;永平十年(公元66年)二月,迁任东平县令;永平十三年(公元69年)十二月,拜楚郡太守;永平十七年(公元73年)八月,征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公元82年)六月,拜太仆。永元二年(公元90年)五月,拜司空;次年六月拜司徒,登上他人生的巅峰。永元四年(公元92年)二月十四日(4月9日),袁安在洛阳去世。

袁安的妻子先袁安而亡,葬在故里袁老村袁昌墓旁边。袁安在遗令中对3个儿子安排后事说:“我充任宰相,应当配葬山陵,不能归葬家乡的墓地。你们的母亲已先葬于祖坟了,如果鬼神有知,应当留下她奉陪先人。如果鬼神不知,那就不用麻烦再迁徙她的坟墓。”3个儿子遵嘱,丝毫没有违背袁安的遗令。

袁安的后代诸秀,一个个也都非常了得。袁安的长子袁裳,汉和帝时任郎中;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三子袁敞,官至司空。

袁安的孙子辈中:袁裳之子袁著,为郎中;袁京长子袁彭少承父业,官至光禄勋、议郎;袁京次子袁汤,官至司徒、太尉,封安国亭侯,卒谥号康。

袁安的曾孙辈中:袁彭长子袁盱,官至光禄勋;袁彭次子袁贺,官至国相;袁汤长子袁成,官拜左中郎将;袁汤次子袁逢,世袭袁汤爵位,官至司空、执金吾,卒赠车骑将军,谥号宣文。袁汤三子袁隗,官至太傅。

袁安的玄孫辈中,有一串大官小官的名字:袁盱之子袁遗,官至山阳太守;袁贺次子袁忠,任沛国相,东汉末年避乱交趾,后被征为卫尉,可惜未到任去世。袁逢之子袁基,世袭父亲爵位,官至太仆;袁逢嫡长子袁术,汉末群雄之一,后称帝,建号仲氏;袁逢庶出子、过继给袁成的袁绍,官至濮阳长、司隶校尉、车骑大将军、渤海太守、冀州牧、封邺侯……

翘楚者,当数袁绍。

袁绍,字本初,生于公元146年。袁逢庶出,过继给袁成,是袁术同父异母兄长。袁绍姿仪弘雅,英俊威武,在良好的教育和袁逢、袁隗等父辈的言传身教下,少小年纪便成长为一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俊杰。以性情豪爽、礼贤下士而名动当世。凭借家族的声望和资本,袁绍弱冠登朝,年少为郎,不到20岁便被朝廷任命为濮阳长。

汉朝以孝治天下。不久,因母亲病故,袁绍辞官守孝。3年期满,又补守父孝,隐居洛阳6年,拒绝朝廷征召。明里绝交息游,暗中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广结诸如张邈、许攸、曹操等豪侠之士,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袁绍之所以如此,皆因宦官蹇硕、赵忠、张让等“十常侍”把持朝纲。灵帝软弱,宦官乱政。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宦官集团残酷迫害正直的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则与其密友暗中组成一个以反宦官干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他们策划于密室,商讨帮助“党人”避难,除掉宦官的对策。

袁绍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宦官们的注意。中常侍赵忠诋毁袁绍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暗中却豢养大批亡命之徒,他意欲何为?”

此话传到袁绍的三叔袁隗耳中,谨言慎行的袁隗瞻前顾后,不无担心地数落袁绍说:“常言道,不与小人斗,不与权势斗。时下宦官们权尊势重,如日中天。你与他们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弄不好不仅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还会毁掉咱袁家几代的名声呀!”性情刚直的袁绍不为所动,依然故我。此时,灵帝朝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天朝政事,一更其手,权倾海内。他们贪污收贿,卖官鬻爵,巧取豪夺,草菅人命,给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破坏。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深火热,民不堪命。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振臂一呼,上百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苦百姓纷纷聚集到黄巾军义旗之下。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后,朝廷为缓和矛盾,凝聚镇压黄巾军的力量,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何皇后的异母兄长、大将军何进的邀请,进宫任中军校尉。

何进此举是欲借袁氏显赫的门第与社会声望,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袁绍亦有所图,欲借助何进身为皇亲国戚,统率左右羽林军的权势,除掉宦官。二人各怀心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结为一团。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但大权仍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

翌年四月,灵帝刘宏病重,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宦官与何进又产生了势不两立的分歧。灵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是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是王美人所生。灵帝欲废嫡立庶,又担心群臣反对,因此举棋不定。蹇硕等宦官为免大权落入国舅何进手中,以平叛为借口,试图将何进调出京城,然后立刘协为帝。何进找理由拒绝,执意立刘辩为帝,蹇硕诡计没有得逞。

就在两种势力斗得水火不容的节骨眼上,灵帝病死(公元189年)。蹇硕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决定先杀何进,后立刘协,自己当摄政王。已看出端倪的袁绍给何进献策:“蹇硕这些宦官执掌大权已有时日,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已是天怒人怨。将军应该除宦官、择贤臣,整顿朝纲,为国除害。”

何进思忖再三,甚以为是。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此职肩负监察京师官吏、维护社会治安的使命,可以指挥调度1200人的武装队伍,权力很大。另外,有20多名心腹也被提拔重用,安插到重要位置。

此举登时引起蹇硕等宦官极大的恐慌,于是决定拼个鱼死网破,再度谋划诛戮何进。由于阴谋败露,反被何进捕杀。袁绍顺风趁势,再次给何进进言:“如今将军位居帝舅大位,手握军权,将士亦甘心为将军效命。这是上苍赐予将军的良机,将军应顺天应时,悉数将宦官铲除,为民除害,青史垂名!”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在事关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何进不敢违背何太后的旨意,首鼠两端,优柔不断,结果反被张让、段珪等宦官设计斩杀于嘉德殿前。

袁绍闻报怒不可遏,萦绕于心头已久的杀宦之念,登时像火山爆发一样迸发出来。与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提兵调将,杀入宫中。杀死宦官赵忠及其朋党、亲信后,又命关闭宫门,指挥兵士进行拉网式搜索,只要是宦官,无论老幼,一律斩尽杀绝。两千多人顷刻之间做了刀下之鬼。杀红了眼的兵士,甚至连有些不长胡须者,也被当成宦官杀掉。

就在袁绍在宫中指挥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突然率领大军抵达洛阳西郊。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他生性粗犷而有谋略。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以后回乡耕田,众部族首领中有和他来往者,董卓就为他们宰杀耕牛,为他们摆宴设乐招待。首领们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回去收罗上千头的牲畜送给他,董卓也因此以豪迈侠义闻名。后来,他担任州里兵马掾,巡逻守护边塞。董卓力量过人,可以同时带着两副盛箭的器具,在快马上左右开弓,羌胡地区的人们都十分畏惧他。

此时,董卓缘何不速而至京师呢?原来,当初何进、袁绍谋划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允许。他们就私下召唤董卓带兵入朝,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到征召,立即就上路了。哪知还未赶到京城,何进就失败了。虎贲中郎将袁术放火烧了南宫,袁绍大开杀戒。中常侍段珪等宦官则劫持少帝刘辩及其弟陈留王刘协连夜逃往小平津。董卓连天加夜抵达洛阳时,正赶上事变。他远远望见火光,催动人马快速挺进,天未亮赶到城西,听说少帝逃到北邙山,就前往恭迎。少帝突然看到董卓带兵前来,惊慌恐惧,涕泪交加。董卓和他说话,他木讷得不知如何应对;而和陈留王刘协说话,9岁的刘协竟能将事情发生的原委讲得条理分明,一清二楚。董卓由此认为刘协更为聪慧贤能,而且是董太后所抚养的,自己和董太后是同族中人,当下就產生了废掉刘辩,拥立刘协的念头。其狼子野心是扶持个少不更事的儿皇帝,便于自己掌控。

董卓无意中得到了一张王牌,当下便拥簇着少帝,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开进洛阳城。这时,鲍信求见袁绍,称董卓有异心,日后乱汉者必是此人,建议袁绍趁董卓长途劳顿、立足未稳时除之。

鲍信是山东泰山郡平阳县人,由何进提升为骑都尉。为除宦官,受何进委派赴原籍募兵。招募上千名士兵,刚回洛阳,适逢董卓进京,便直抒己见,劝袁除董。但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鲍信非常失望。劝人不醒,不如一松。一气之下,竟率本部兵马返回原籍,后以济北相身份参加讨董盟军,在与黄巾军的交战中战死沙场。

袁绍的心慈手软,让骄横的董卓更加一意孤行,决意实行废立,以建立个人的权威。袁绍竭力反对道:“汉家君天下四百多年,皇恩浩荡,万民拥戴。当今皇上虽然年幼,但从未犯过过错。您不顾礼法,随心所欲废掉他,难以服众,恐怕不妥。”

董卓手按佩剑,怒斥道:“你这小子,胆敢这么对我说话!天下的事情,难道不是由我说了算!我今天想这样做,谁敢不从?”

袁绍据理反驳道:“事关国家大事,怎容你一手遮天?咱同大臣们议一议,看哪个同意你这样做!”

董卓恼羞成怒,越发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地口吐狂言道:“以我之见,刘氏的后嗣就不能留着。”欲篡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袁绍直气得青筋凸暴,勃然大怒:“天下强者,难道只有董公!”于是紧握佩刀,怒视董卓,愤然扬长而去。

袁绍深知董卓心狠手辣,为免在洛阳束手待毙,毅然将朝廷颁发的符节悬挂在上东门上,连夜单枪匹马逃亡冀州郡邺城(今临漳县)。

董卓得报,欲下令通缉袁绍。侍中周秘、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名士暗中保护,都为袁绍说情,先动之以情,恭维董卓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袁绍目光短浅,不识大体,得罪了明公。他只是害怕明公查办他,才逃跑的,并非是蓄意谋反。”接着又晓之以理:“袁氏四代显贵,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现在朝里许多人受到过袁家的恩惠,如果通缉他太急,他势必铤而走险,收罗天下豪杰,拉起队伍。那时,群雄就会乘势而起。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明公恐怕就不好掌控关东一带了!因此,不如留个人情,赦免他,再给他个名分。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惹是生非了。”董卓亦想拉拢袁绍,笼络人心。于是就坡下驴,派人授予袁绍勃海太守的职位,赐爵位邺乡侯,兼任司隶校尉。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冒天下之大不韪,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他自封相国,又自称“贵无上”。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当时,洛阳城中皇亲国戚的宅院比比皆是,家家都堆满了金帛和各种财产。董卓纵容士兵,闯进他们的房舍,奸淫妇女,抢夺财物,把这称为“搜牢”。人们极端惊恐,朝不保夕。董卓坏事做绝,他奸淫公主,奸污宫女,滥施暴虐刑罚,鸩杀废帝刘辩。在朝内,对他稍有不从就必死无疑,大臣没有人能够自保。在社会上,董卓纵兵滥杀无辜,把被害人的脑袋挂在车辕上,招摇过市。其种种暴行,引起人们的无比愤恨,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

兵无将难行。显赫的家世、几代人积攒的人气、诛灭宦官之功、勇于对抗董卓、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时都成了袁绍作为统帅人物的资本,诸侯公认他是讨伐董卓最有号召力的领军人物。东郡太守桥瑁托名朝廷“三公”,写信给各郡州,激昂慷慨地历数董卓罪状,鼓动各郡诸侯:“受董卓逼迫,无以自救,亟盼义军,拯救国家危难。”呼吁各郡州同仇敌忾,迅速达成讨伐董卓的共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郡率先起兵讨伐董卓。同时起兵的有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13个州郡。此外,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骁骑将军曹操已率先起兵。诸路军马,多少不等,袁绍部有3万之众,其他有一两万人,各率文官武将,威风凛凛,声势浩荡地集结到洛阳附近会盟。推举袁绍为盟主,袁自号车骑将军,众诸侯歃血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宝皆鉴之。”(《后汉书·臧洪传》)表达了共赴国难、齐心戮力讨董卓的决心。

董卓得知袁氏兄弟起兵,于是将他们的叔父袁隗、兄长袁基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亲满门抄斩。然后派韩融、阴循、胡母班、吴循、王瓖登门找袁绍劝和,袁绍拒不接受,命王匡杀掉他们,袁术也捕杀了阴循,只有韩融平素与人为善,颇有人缘,而免于一死。

不平则鸣,各路豪杰闻知董卓对袁氏家族的暴行后,更激起仇恨满腔,无不同情,纷纷归附于袁绍,人人想着为袁家报仇雪恨。各州郡蜂拥拉起的部队,都打着袁绍的旗号举事,使得袁绍声威大振。

众怒难犯。董卓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见盟军声势浩大,情知不是对手。于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采纳谋士李儒迁都长安,一石二鸟的建议,留下一块骨头,让诸侯们争夺,自己远避长安。为了不把洛阳完整地留给讨伐他的诸侯,撤退之前,董卓调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把这些人头上插旗,大书“反臣贼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银细软。然后尽驱洛阳百姓数百万人,掳掠往长安(今西安)。

挟持献帝撤离前,董卓下令毁城,从各城门开始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宗庙宫府、南北两宫。洛阳城登时火焰冲天,黑烟铺地,汉家宫廷,化为焦土,一国之都,蔚然王气的洛阳,仅残余数百户人家,着实令人凄怆伤怀!

董卓的逃跑,使讨董联军失去了共同敌人和攻击目标,内部矛盾便日渐显露出来。为保存自己实力,诸侯们各怀异心,各打各的小算盘,致使讨董行动虎头蛇尾,刮风大、雨点小。很快化作鸟兽散,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从自身利益和当时的政治局势着眼,认为年幼的献帝远在长安,已成为董卓召令天下的傀儡。为了改变这种对自己不利的被动局面,袁绍便和韩馥商议,抛弃献帝,另外拥立汉室宗亲、幽州牧刘虞为帝。刘虞的祖父刘嘉曾任光禄勋,父亲刘舒曾任丹阳太守,刘虞通过举孝廉担任曹吏,因能履行职务而获升为郡吏,后因累积政绩迁为幽州刺史。任幽州刺史期间,他为政宽仁,安抚百姓,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深得人心。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少数民族间具有崇高威望,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对刘虞歌功颂德,口碑极佳。

岂料,当袁绍、韩馥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道明袁、韩的打算后,刘虞几乎是未假思索,断然拒绝。在他看来,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尤其不能失节。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然后按照以前的制度加封其他人,同样被刘虞拒绝。

请不动刘虞,袁绍突然萌生了自立的念头,但又苦于自己仅占据渤海郡弹丸之地,军饷甚至还要靠冀州郡韩馥接济,区区八县,无法坐大。就在这时,谋士逄纪献计,建议攻取冀州道:“不据一州,无以自全。仰人鼻息,靠别人资助,将军终难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冀州充实,可据此地,再图发展。”

袁绍苦笑道:“冀州兵强马壮,我方粮少兵弱,奈之若何?”其实,袁绍早在讨伐董卓之时,就已对冀州垂涎三尺。他曾向曹操透露自己的战略设想:“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逄纪“呵呵”一笑,和盘托出自己的设想道:“这有何难!韩馥平庸,素无主见。将军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韩馥得知后必然惧怕。这时,将军再派机巧善辩之士,对韩馥陈明利害,讲清祸福,劝其归服将军,不怕大功不成矣!”

袁绍采纳了逄纪的建议,随即写信给公孙瓒,煽动其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出兵威胁冀州。韩馥迎战大败,慌了手脚。见火候已到,袁绍派外甥高干、幕僚荀谌充当说客,到邺城劝说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领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将军面临两支大军夹击的危险,我們很为将军担心啊。”

韩馥吃惊地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车到山前自有路。你能先回答我几个问题吗?”荀谌试探地问。

韩馥不知荀谌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扫视荀谌一眼,迟疑片刻,不情愿地点头默认。

荀谌摇动三寸不烂之舌问:“您觉得自己在宽厚仁爱、人心所向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韩馥答:“我不如他。”

荀谌又问:“在临危不惧、智勇过人方面呢?”

韩馥答:“我不如他。”

荀谌接着又问:“在世代施恩、天下景仰方面呢?”

韩馥又答:“我不如他。”

连提几个问题后,见韩馥已入圈套。荀谌于是软硬兼施,操着为韩着想的口吻,劝韩馥道:“公孙瓒精锐之师,势不可挡。袁车骑当今英杰,哪会久居将军之下。假如袁绍、公孙瓒合力攻冀,将军必危在旦夕。如今之上策,莫若主动退位让贤,到那时,将军不仅会在世上留下让贤的美名,而且作为旧交,袁车骑也一定会厚待将军,将军的社会地位将会更加巩固。”生性怯懦、素无主见的韩馥经此一劝,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韩馥部下的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说:“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如同婴儿在我们股掌之上一般,一旦断了奶,就会立刻饿死,为什么我们要把冀州让给他呢?”

韩馥解释说:“我过去是袁氏门生,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各位就不要再埋怨了!”从事赵浮、程奂请求出兵抗拒袁绍,韩馥坚决不答应,执意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

袁绍代领冀州牧,自称承制,送给韩馥一个奋威将军的空头衔。得了冀州后,袁绍问别驾从事沮授:“我愿与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不知卿有何妙策?”

沮授答:“将军年少入朝,扬名海内。废立之际,能发扬忠义,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则渤海从命,拥一郡之卒,而聚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将军此时若首先兴军东讨,可定青州黄巾;还讨黑山,可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拥有河北的四州之地,再收揽英雄之才,集合百万大军,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以此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谁能抵挡?”

袁绍听后非常高兴:“这正合吾意。知我者,沮授也!”随即加封沮授为奋威将军,令他监护诸将。接着又任用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用许攸、逄纪、荀谌等人为谋士,布局实现自己人生更大的抱负。

占据冀州后,袁绍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两个,北面的前将军、北平太守公孙瓒;南面的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好战的公孙瓒,作战勇猛,威震幽州,素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打败刘虞,挟持朝廷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冬,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为争地盘,袁绍也任命部将周昂为豫州刺史。周昂带兵袭取了阳城,袁术派遣公孙瓒堂弟公孙越协助孙坚收复阳城,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身亡。公孙瓒因此迁怒于袁绍道:“我弟之死,祸起袁绍。”为报杀弟之仇,公孙瓒举兵攻打冀州。一路破关斩将,所向披靡。一时间,冀州郡县纷纷望风归降。袁绍很是吃惊,为了稳定局势,便拔擢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派他与公孙瓒讲和,但公孙范一到勃海便倒戈。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公孙瓒率3万大军,攻打到界桥南20里处。袁绍利用地形,排兵布阵,命部将曲义领八百精兵为前锋诱敌,同时在两翼埋伏强弩千张,守株待兔。

公孙瓒藐视袁绍兵少,以3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出战。

曲义命士兵伏于盾下不动,待公孙瓒进攻到仅数十步距离时,突然一声号令,众将土齐跃而起,勇猛砍杀;同时千箭齐发,向公孙瓒的骑兵射去。公孙瓒的军队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乱,骑兵、步兵争相逃命。

曲义的军队越战越勇,临阵斩杀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袁绍听闻前方已经获胜,命令部队追击残敌,自己随身仅带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缓缓而进。行至距界桥十多里处,下马卸鞍,打算稍事休息。岂料,这时公孙瓒部溃散的两千多骑兵突然出现,重重围住袁绍一行,箭如雨下。别驾田丰扶着袁绍,要他退入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摔到地上,怒吼道:“大丈夫应该在冲锋的路上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言毕,沉着指挥强弩手还击,射杀公孙瓒不少骑兵。庆幸的是,对方做梦都没想到,这几个人中会有袁绍。双方对射一阵,溃兵恐袁绍大兵赶到,主动退去。

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再次被打败了。曲义率军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地。公孙瓒逃到蓟县,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为栖身的据点。接着,袁绍乘胜追击,派部将崔巨业率兵攻打公孙瓒的故安,不下。引军南归时,在巨马水被公孙瓒大军追上。双方混战一场,袁军大败,阵亡七八千人。公孙瓒欲乘胜追击,却在龙凑被袁绍打败。元气大伤的公孙瓒从此退守幽州易京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袁术与袁绍开战,袁术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欲乘机以求一逞,令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同时联合陶谦,威逼袁绍。袁绍与曹操合击,大破袁术、公孙瓒及陶谦的联军。

乘袁绍征战薄落津之机,留守在大本营邺城的部下发生兵变,部下闻讯惶恐不安,只有袁绍镇定自若,处惊不乱,毅然率兵杀回平叛,先发兵朝歌鹿肠山苍岩谷谷口,讨伐于毒,围攻5天,斩杀于毒及其部众万余人。接着,沿鹿肠山向北进攻左髭丈八等,将他们全部剿灭。又接连击灭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多支黑山、黄巾部队,摧毁其驻地,大肆杀敌,斩首数万。

这时,公孙瓒杀死了原上司刘虞,刘虞旧部鲜于辅搬乌桓的兵,攻打公孙瓒,袁绍也派曲义出兵,与鲜于辅、乌桓共十万大军,在鲍丘打败了公孙瓒,迫使公孙瓒退守到易京,高墙壁垒,以求自保。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亲率大军包围易京,决意拔除自己后院这颗钉子。公孙瓒自知不敌,派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春,公孙续和黑山军首领张燕带领十万救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外夹击袁军。这封信却被袁绍的哨兵截获,袁绍将计就计,依照約定的信号点起火堆。公孙瓒以为救兵到,领兵攻出城来,遭到袁绍伏兵痛击,又龟缩入城。袁绍令人在城外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城内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烧支柱,楼台随之崩塌。公孙瓒无路可走,在刀光剑影、一片喊杀中勒死自己的姐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

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的首级斩下。至此,袁绍占据幽州,并收编公孙瓒的军队。

接着,袁绍听取谋士沮授建议,挟胜利之威,讨伐青、并二州。二州大小军阀一来惧怕袁绍的军事实力,二来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颇具号召力和社会影响,纷纷投降。袁绍遂得二州。至此,袁绍兵强马壮,人多势众,雄霸黄河下游四州,加上渤海郡,总计57县,民数百万户,兵马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强的势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连续获胜之后,如何消除另一个威胁袁术?自然而然地就摆在了袁绍面前。这亲哥儿俩是怎样结怨?又是如何了结的呢?

袁术,字公路,与袁绍本是同父异母兄弟,袁绍年长,但是庶出,自幼过继给伯父袁成。袁术虽小于袁绍,却是嫡长子,认为自己比袁绍高贵而看不起袁绍。袁术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讨伐董卓。后袁绍打算立汉宗室刘虞为帝,派人告知袁术,希望得到袁术支持。但袁术观汉室衰微,早已心怀异志,不愿意拥立成年的汉朝皇帝,于是托辞大家都不赞同,否定了袁绍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积怨翻脸。后袁术与公孙瓒、陶谦结盟,与袁绍争霸,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怒骂道:“这些竖子不跟随我,反而跟随我家的奴仆?”还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子孙。袁绍听说袁术如此贬低自己,心中更是对袁术恨之入骨。于是联合刘表,南北钳制,形成随时可以吃掉袁术之势。

自命不凡的袁术认为袁姓出自于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认为坊间流传的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就是自己。尤其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术遣孙坚击刘表于襄阳,孙坚战死。袁术捕获孙坚之妻吴氏,把由吴氏秘藏的、孙坚从洛阳皇宫一井中获得的传国玉玺,据为己有后,常有称帝野心和意图。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董卓余部李傕和郭汜在弘农郡的曹阳涧一带,追击汉献帝及公卿百官,保护献帝及文武百官的杨奉被凉州军打败,献帝只身逃到黄河北。袁术以为时机已到,召集部属开会说:“如今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们都愿归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现在就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众人听了,谁也不敢再说什么,只有主簿阎象力排众议,举例劝阻袁术。袁术听了嘴里不说,心里却是非常恼怒。

又过些时日,河内人张鮍为袁术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袁术以此为说词,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立刻成为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打击。首先是孙策在江东脱离袁术而自立,使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为之一挫;其次是吕布大败袁术军,在淮北大肆抄掠;第三是袁术率领部队进攻陈国,诱杀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曹操于是亲自征讨袁术,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袁术仓皇败逃淮南。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欲将帝号归于袁绍,写信给袁绍说:“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权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送给您,希望您使它振兴。”

袁绍亦久有称帝之意,在笑纳这份厚礼的同时,答应尽释前嫌,接纳袁术。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袁术在投奔袁绍途中,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只得又退往寿春。中途想要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的部下雷薄、陈兰,却为雷、陈拒绝。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于是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值六月酷暑盛夏,袁术想喝一碗蜂蜜水解渴,却找不到蜂蜜,叹息良久,他百感交集地说:“我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啊!”言毕,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死后被随从草草安葬,安徽省长丰县杨公庙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这就是已被考古学家证实的袁术墓。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至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历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汉献帝形同虚设,仅仅作为皇帝的一个符号,被军阀们争来抢去。兖州的曹操在袁绍的支持下异军突起。一开始,袁绍以妻儿为人质,寄于兖州刺史刘岱之处,目的是联刘打击公孙瓒,支持曹操在兖州立足。刘岱死后,袁绍立刻上表曹操为兖州刺史。后来二人联手,连破袁术,把袁术挤到淮南。曹操东征陶谦时,袁绍又派部将朱灵率三营之兵参战支援。兖州豪族张邈、陈宫背叛曹操,迎吕布为主公。曹操在围攻吕布被其打败时,又向袁绍求助。这时,袁绍劝说让曹操把自己的妻儿送到邺城接受保护,目的是讓曹操明确与自己的君臣关系。因被谋士程昱劝阻,曹操最终表示拒绝。尽管如此,袁绍仍十分同情失去领地的曹操,雪中送炭,慷慨地拨给他五千兵马,帮助他夺回兖州。在袁绍的支持下,曹操异军突起,兵马强盛,亦想坐大,逐渐萌发要与袁绍争天下的念头。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十月,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后面李傕率军穷追不舍。这时,沮授建议袁绍把汉献帝抢到手,遭到其他谋士的反对说:“天子在身边,服从就失去权力,不服从就有罪名。”

袁绍因此未采纳。沮授断言:“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果然,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八月,将汉献帝转移到许县(今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天下。借天子以自重,掠取了河南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

此时的曹操,俨然成了皇帝当然的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袁绍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暗自后悔当初没有听沮授的话,试图用雕虫小技,亡羊补牢。于是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洛阳又残缺被毁,应当将都城迁到邺城,以便靠近物产丰足的地区。”那曹操是何等人物,不仅一口回绝,还假借献帝之名,下诏书责备袁绍:“你地广兵多,而专门树立私党;不见你出师勤王,但见你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

此时袁绍有所不知的是,如何对付他们这些诸侯,枭雄曹操其实早已采纳谋士荀彧、郭嘉的建议,制定了先弱后强,各个击破,迷惑袁绍、安抚吕布、厚结陈登、东联孙策、西抚马腾的战略方针和实施策略。

本来,袁绍跟曹操关系尚好,但他只是把年幼自己九岁的曹操当作自己的附庸,并没想到他会反过来对付自己。明知是曹操捣鬼,但却有苦难言,不得不上书为自己申辩。后来,曹操又自封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高袁绍一等。袁绍深感屈辱,大骂曹操无良心:“阿瞒小儿几次将死,都是我出手相救。没想到他竟如此忘恩负义,挟持天子命令我!”遂上表拒不封拜。曹操知自己时下尚无对抗袁绍的实力,于是隐忍不发,继续施展瞒天过海之计,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明是缓和矛盾,暗则继续迷惑。

旁观者清。颇具洞察力和先见之明的田丰因势施策,对袁绍献计道:“曹操羽翼未丰,现在出兵攻打,接来天子,为时犹尤未晚。”袁绍摇头未予采纳。之所以这样,实因出于自己后考虑。

随着实力的增强,袁绍的欲望也日益膨胀。当袁术要把帝号让给他时,他不仅没反对,还暗中让主簿耿苞为自己称帝寻找理论根据。耿苞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推论出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问幕属该当如何,幕属们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见时机还不成熟,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八月,趁袁绍与公孙势力残余决战未归之际,曹操出兵占据袁绍管辖的黎阳,因遇袁绍班师,避其锐气,又主动撤回许县。然九月又派二万人马,占据黄河南岸的军事要地官渡(今中牟东),筑垒备战。与此同时,曹操的盟友臧霸攻占了袁绍长子袁谭控制的青州黄河以南部分。

对于曹操的蚕食,袁绍忍无可忍,迅速调集精兵10万,战马万匹,任命审配、逄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大将,移师黎阳(今浚县),形成与曹兵相持之势,待机挥师南下,一举攻克曹操的老巢许县。两大集团争权夺利、相互兼并的矛盾,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程度。

就在这整军备战的关键时刻,袁绍的谋士们却发生了重大分歧。沮授建议以逸待劳,用持久战消耗曹操,积小胜为大胜。郭图、审配则主张速战速决。

驾驭战争是学问、是艺术、是双方统帅自身综合素养、决断能力和智慧的较量。袁绍不纳沮授之言,郭图等人乘机进谗言,说沮授权力过大,想要凌驾于主公之上。袁绍于是把沮授统领的军队一分为三,分权给郭图和淳于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背叛曹操,占领了沛县。曹操亲自率兵征讨刘备。广识博闻、足智多谋的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袭击曹操后方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他现去东边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马上结束,将军可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军队根据时机出动,现在正逢其时。”袁绍以孩子生病为由,拒不出兵,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田丰的良策没有被采纳,气得捶胸顿足,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十分恼怒,从此开始疏远田丰。

曹操担心袁绍渡过黄河抄自己后路,就加紧攻打刘备,不到一个月便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袁绍这才出兵攻打许县。田丰认为既然失去前面的时机,眼下不宜出兵,就劝阻袁绍说:“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县就不再空虚,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他人数虽少,却不可小觑。现在应该从长计议期,打持久战。将军凭借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趁曹兵空虚轮番出戰,用来骚扰黄河南面。曹兵援救右边,我们就攻其左边;曹兵援救左边,我们就攻其右边,使曹兵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于本业。如此一来,我们还没有疲劳,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两年,就可战胜曹操。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不听。田丰竭力劝阻,袁绍认为他涣散军心,便将他关押起来。然后命陈琳发布讨伐曹操檄文,指控曹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挠折栋梁,孤弱汉室,除忠害良,专为枭雄”。官渡之战的导火索正式点燃。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压根就没把曹操的2万人马当回事的袁绍,遣大将颜良南渡黄河攻占白马城(今滑县)。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于四月率军驰延津,佯装北渡黄河,袭袁军侧翼。袁绍分兵增援,曹操挥师东袭,击败袁军,阵斩颜良,解白马之围。接着又施一计,驱赶城内官民向西南缓行诱敌。

袁绍依仗自己人多势众,准备挥师渡河,追杀曹军。因为屡谏而被嫌弃的沮授,这时又站出来劝阻说:“大军应当先驻守延津,扎稳脚跟后,再分兵进攻官渡。”袁绍不从。渡河后,派遣文丑、刘备率六千轻骑渡河急追。曹操在延津南设伏,解鞍放马,丢弃辎重。袁军追至,纷纷下马争抢财物。曹操乘机以六百骁骑突然折返攻击,斩杀文丑,大败袁军。

连损两员大将,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军心动摇。为稳住阵脚,迅速调整作战方式,变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凭仗自己的优势兵力,迫使曹操决战。曹操积极避战,主动退守官渡南岸。袁军亦推进至官渡北岸,筑土山,造高橹,用强弓俯射曹兵。曹军则造霹雳车发石摧毁高橹……此时的战场态势,仍然对曹军不利。前线军粮匮乏,后方因徭役过重,中原百姓困苦不堪,纷纷响应袁绍的号召,背叛曹操。其间,袁绍还先后派刘备、韩荀袭击许县,但皆被曹仁击败,因此不再分兵袭击许县。

在粮缺兵疲,打算撤回许县时,曹操采纳谋士荀彧的建议,咬牙固守,与袁军对峙。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袁军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时候,似乎取胜已是必然。

然而,3个人的突然叛变,使战局发生了逆转。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袁绍遣部将淳于琼率兵万余,押运粮车万余辆,屯于大营北40里的乌巢(今商丘西)。沮授深知屯粮基地的重要,建议袁绍派蒋奇领一支人马,布防在淳于琼外侧,防止曹操偷袭。而谋士许攸建议乘曹操倾军而出,釜底抽薪,派轻骑奔袭许县。二人的建议如果被实施,官渡之战的结局一定会被改写,然袁绍未能很好地审时度势,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味纠结于之前韩荀、刘备袭击许县皆失败,不想再分兵冒险。道不同不与为谋。见好主意多次被否,许攸气怒交加,愤而降曹,泄露了袁绍方大量的军事机密,尤其是献计偷袭乌巢。曹操依计而行,亲率五千精锐,冒用旗号,诈称袁军,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抄小道夜奔乌巢,袭击淳于琼,淳于琼不敌,乌巢屯粮被曹军点火焚毁。

当曹操奔袭乌巢之时,袁军部将张郃主张立即引兵救援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操亲自出马,必然得手,那么事情就无可挽回了。”郭图却说:“不如乘此时发兵去进攻曹军大营。”袁绍采纳郭图建议,仅派一支轻骑救援乌巢,而派张郃、高览率领重兵攻击曹营。

次日天亮,曹操督军奋战,击败淳于琼,乘胜回师官渡。几个回合下来,纳谏如流的曹操游刃有余,通过彼此消长逆转战局,完全掌握了这场决战的主动权。

袁军则因乌巢失守,军心崩溃,内讧迭起。张郃、高览作为先锋,率重兵攻打曹营,一时攻之不下,听闻乌巢失守,竟临阵反水、主动降曹。为表忠心,他们甚至烧毁了袁绍配备给他们的攻城战具。曹操抓住袁军内部混乱的战机,挥师反攻,励士死战,大败袁军。追至河水,一举歼灭和坑杀袁军主力7万多人,缴获全部军用物资。后方粮草被烧,前方大将投敌,几万袁军瞬间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无法再战。乱军中,袁绍用一块帕巾蒙头,与长子袁谭单骑渡河,后陆续收拢逃回的八百多骑兵,渡河至黎阳北岸。

狼狈逃回邺城后,袁绍感叹道:“我当初不听田丰之言,今天真的要让他笑话了。”逄纪却进谗言说:“那田丰听说将军败退,拍手大笑,正为他预言正确而高兴呢!”袁绍恼羞成怒,竟然将田丰处死。

官渡一戰,袁绍从此一蹶不振。墙倒众人推,因为官渡战败的缘故,冀州有的郡县也开始反叛。经常发病的袁绍,稍微休整一段时间后又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挥戈上阵,将这些叛乱全部平息。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兴兵讨伐董卓到辞世(公元202年)的12年间,袁绍南征北战,指挥、参加规模性战役16次,12胜,3败,1平,获胜率高达75%。从上述战绩看,袁绍还是具有相当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的。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二十八日,袁绍在郁愤中呕血而死,大幕自此轰然落下。

“祖临四世三公,今可招贤纳士,骁将良勇猛如虎,谋臣贤士归于心,安不复汉业?不才少有学问,长成亦有抱负,名正言顺皇亲佐,手段如何曾关张?待封将相侯。”颇有雄心壮志的袁绍在治理冀、幽、青、并四州期间,为政极得民心,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着崇高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施行仁政,对百姓有恩。

史书中多处提及老百姓对袁绍的拥戴。《三国志 ·荀攸传》:“绍以宽厚得众心。”《三国志·郭嘉传》:“袁绍有恩于民夷。”《献帝春秋》:“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所以,在他死后,会出现“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的场面。甚至连其子袁尚北逃投奔乌桓王时,竟有十多万户幽、冀百姓、官吏,因感念袁绍生前的恩德,舍家弃产,跟随而去的催人泪下的情景。

今天的袁老村,也就是东汉时期的袁老村,已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袁老全名叫“袁老家”,其周围的腰庄、凡庄、老虎庄、高楼、田楼、袁小庄、杨寨、刘楼、秦楼、袁庄、胡庙、刘营等“九里十三村”的3万多口村人,全部都姓袁。袁绍忧愤而死后,早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族人,趁着天黑,连夜将袁绍尸体走水路运回家乡袁老,埋葬在曹河岸边。当时,为了怕再遭曹操的报复,袁绍的后人还特意将曹河改写成漕河。

这是后话了。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段 明

猜你喜欢
袁术董卓袁绍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王允计除董卓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