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硬实力和工业文化软实力共同发力,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充分认识发展工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多次就培育工匠精神,构建文化自信、助力“中国制造2025”作出批示。苗圩部长也多次强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仅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2016年9月,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正处于着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为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当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其他工业强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全方位的竞争。在当前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固然需要努力跟踪、研发和运用智能硬件与数字化信息系统,但研究和学习世界制造强国成功经验背后的文化因素,更是当务之急。工业文化以工业物质装备技术条件等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充分发挥硬实力的载体作用,推动软实力的延伸与拓展,促进其相互渗透与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优势与最佳效能,是新时期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
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提升中国工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不但是产品、技术的竞争,更是文化影响力的竞争。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的文化基石和软实力,对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变革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影响。现阶段工业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必须在注重硬实力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推动软实力稳步提升,二者共同发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的战略选择。在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制造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迈进。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传播中国工业价值观,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内涵,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培育国家工业品牌,增进国际竞争力,塑造中国工业新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有力支撑。工业文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让科学理念、工业精神在人们心里扎根,培育劳动光荣、创新光荣、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培育尊重科学真理、崇尚一技之长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营造创新氛围,是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有力保障。
工业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探索实践中,孕育了三线建设、铁人精神,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一系列先进工业文化典型,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等中国特色的精神宝藏,涌现了一大批彰显工业文化力量的优秀单位和英雄模范,也留下了一大批承载工业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财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随着“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工业精神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重视和加强工业文化建设,工业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
虽然我国工业文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一些行业或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但在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当前工业文化发展仍然存在若干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相较于工业物质技术,工业领域的文化建设相对偏弱。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效率不高等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与工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密切相关,集中表现在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方面。
二是全民工业文化素养不均衡。从总体看,我国工业科普教育和素质培养不足,不能满足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存在着一定的“重商不重工”的心态,一些制造业从业者,对作为实体经济基础的工业缺乏认知和理解,投身工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更缺乏诚信、专注、创新、社会责任意识等。
三是工业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合力。工业文化建设涉及领域宽、范围广,需要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尚未形成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推进工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体系,在推动工业文化发展方面,还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畅,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深入开展理论和政策研究,在广泛调研并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于2016年12月,联合财政部发布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关于《指导意见》的解读
深刻把握工业文化的内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工业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但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还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形成了一些特殊属性。我们在文件起草过程中,聚焦当前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工业文化发展实际,在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的定义,旨在从产业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着力,推动工业文化发展,进而更好地发挥工业文化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文件起草把握的原则。一是坚持从我国工业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工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题,提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工业文化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业文化对强国建设的柔性支撑作用。二是突出政策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一方面,着眼长远,提出传承和培育中国特色工业精神,树立工业发展新理念,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注重与现阶段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的协同,提出工业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做到可规划、可操作。三是坚持全面推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针对当前对发展工业文化普遍重视不够、研究不深的现状,提出加强工业文化宣传和研究,夯实工业文化发展基础。明确工业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