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创新构建

2017-07-26 12:37付佐勇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中学生

付佐勇

[摘 要] 新世纪以来,中学生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中学合唱快速走近音乐课堂,在这种视野下产生了合唱文化。中学需要发展素质教育、发挥中学生专长、训练中学生的团结互助、开发中学生的智力。许多中学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还创立独特的校园合唱文化。合唱文化不仅能提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的演绎水平,实现中学生自我潜能开发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中学生的德育文化、智育文化和语言文化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 中学生;合唱文化;合唱;素质教育;训练

国内外频繁的合唱比赛、合唱音乐会交流、合唱研讨会及合唱指挥大师班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学合唱的快速发展。国外先进的合唱文化理念渗透到我国,而中国优秀的合唱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也影响到世界。

中学合唱教育是合唱文化发展的关键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分两个时期。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同时又是情感表达的敏感期。老师在合唱文化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特点,引导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些年不少国内的中学如广州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南开中学等在国际比赛中屡获大奖,作为中学合唱的优秀代表拉近了与世界合唱的差距。如笔者也在江西师大附中的合唱训练中渗透着合唱的多维度文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社会认可,并获南昌市合唱艺术节一等奖和江西省第四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一等奖。本文构建的中学合唱文化包括音乐文化、德育文化、智育文化和语言文化。

一、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种类

(一)合唱的音乐文化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分有伴奏和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合唱包含的音乐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从合唱中的旋律、节拍节奏、和声、唱腔、风格进行论述。

(二)合唱的德育文化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合唱的德育文化在促进中学生德育建设上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和自觉纪律上。合唱作品的文学内容要体现积极的元素,音乐结构是围绕着调性展开的严密逻辑性组织。合唱指挥要把作品的文学和音乐内容渗透到合唱排练和实践中,以实现合唱的德育文化构建。

(三)合唱的智育文化

合唱文化中同时还具备发展中学生智育功能,从观察力、记忆力、创新及逻辑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中学生合唱文化的進行来带动其智育文化的构建。

(四)合唱的语言文化

合唱作品离不开丰富多样的文学语言。这里的语言文化是指合唱中演唱语言所繁衍的狭义的各国对国语与世界通用语言的构建。中学生时代的学习语言是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将合唱文化中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学习上是本节内容目标。本文论述的包括诗歌语言、戏剧语言和戏曲语言。

二、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分析

(一)合唱的音乐文化

1.合唱中的旋律文化

旋律通常是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这种严谨优美的序列体现一种师生间强有力的组织合作关系,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但合唱中的旋律则更为立体,在中学生的文化教育中可以体现为一种积极感受的先导,这体现与优美、合作、缜密的逻辑音关系。这种多旋律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高度的号召力和一致的精神信仰。

2.合唱中的节奏文化

合唱中的节奏可以概括为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也包含着节拍关系。大体规律而又千变万化的节拍节奏关系利于中学生严密又活泼的学习活动,最大能力地发挥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中学生合唱进行中要强调合唱节奏与生活学习节奏的吻合以及个人生活学习节奏计划制定。可以做到合唱推动生活学习,生活学习影响合唱,这也是中学合唱文化的主要功能,也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关系。

3.合唱中的和声文化

合唱中和声可概括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形成的音响组合。这是合唱中多维度音响组合的重要表现,这种和声的交织与平衡使中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把握自己的位置上得到提升,并且能产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也能解决部分中学生的闭锁性等心理。

4.合唱中的唱腔文化

唱腔,是指中国戏曲中,需要穿插曲调(如曲牌体、歌谣体)的演唱方法的总称。合唱中的唱腔技术主要是源于美声,要求高位置演唱。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影响,合唱文化的发展也开始关注和发展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唱腔。中学生基础教育文化源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唱腔使中学生品尝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也担当起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5.合唱中的风格文化

在合唱作品风格多元化的今天,作曲家尝试融进音乐的各类风格。音乐的作品风格是指在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主要指的是曲调。合唱作品还涉及不同的演唱风格。合唱作品风格繁多,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民俗文化,都有丰富的合唱文化风格。

(二)合唱的德育文化

1.合唱中的爱国主义

中学生所有合唱作品的导向或精神信仰是爱国,那么繁衍出的是爱集体、爱班级、爱家庭,当然也爱中学生个体本身。在浙江卫视录制的“奔跑吧兄弟”第五季,李云迪助阵149人大合唱。将作品《保卫黄河》搬上娱乐荧屏,以黄河为背景,李云迪钢琴协奏、西安交响乐团进行演绎,在场的一线娱乐明星个个严阵以待,演唱中无不为之动容,“报幕员”李晨为之潸然泪下。这种演绎方式无疑感召了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

2.合唱中的理想

合唱艺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向导,合唱在构建中学生的理想上具有先天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生活学习上也会出现消极悲观的色彩。家庭的不容易和学习上的阶段性的挫败等都会经常遇到,这需要理想构建,以解决当前“危机”。

3.合唱中的自觉纪律

自觉纪律教育,要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成为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和无私无畏的人。合唱艺术是团队合作的艺术,是一种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艺术。优秀的合唱团队具有高度的身体、精神的组织性,合唱团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可缺少的,更不能滥竽充数。

(三)合唱的智育文化

1.合唱中的观察力

在中学合唱的训练中有眼睛的观察,有耳朵的“观察”,也有脑力的“观察”,这多管齐下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发展中学生的敏锐的洞察力。

2.合唱中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人类学习的基础,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及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这在中学生基础教育中更为重要。合唱中的记忆力是积极的,甚至是充满樂趣的,因此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记忆力。合唱作品的总谱及所产生的合唱音效,其进行方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而非杂乱无章。依据音乐发展的规律进行合唱音效的记忆更有利于学习中的灵活记忆。

3.合唱中的创新

创新是指以现有合唱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本着理想化需要而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音色、方法、风格、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4.合唱中的逻辑

合唱艺术中,小到一个音符,大到大型康塔塔的结构,都有其严谨的逻辑性结构,具有纵向、横向、纵横交错的立体几何式构建,其间每一条旋律线就是时间流动艺术的逻辑线。

(四)合唱的语言文化

1.合唱的诗歌语言

诗歌本身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它和演唱有着原始的渊源,作品的文学语言便有要求学生充满感情地大声朗读,其中节奏和韵律是合唱的语言文化之一。

2.合唱的戏剧语言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很多大型的康塔塔或大型合唱作品都有强烈的戏剧性。要求中学生定期进行话剧、歌舞剧的排演,利于综合素质的展示。

3.合唱的戏曲语言

本文的戏曲语言是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中国合唱作品的咬字吐字离不开传统的戏曲语言。京腔可在合唱中找到快速开声的方法——从气泡真声的低音拉腔到最高音,容易找到合唱发声需要的高位置。京剧语言中的念白形式有韵白和京白。韵白有很强的音乐性、韵律性、节奏性,给人以严肃、沉稳、庄严、矜持之感;京白较韵白活泼、轻松,韵律化、节奏化、朗诵化。

三、中学生合唱文化的多维度创新构建实施

中学生合唱文化的构建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推理、渗透、列举、观察等实施。如笔者在2016年10月对江西师大附中的初二年级60人进行构建实施,对其中多名学生进行合唱文化测试、诊断、反馈,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合唱钢琴伴奏的初二(13)班的黄中同学进步最大。通过面对面以及互联网的形式进行观察、跟踪,促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合唱的音乐文化构建

1.合唱中的旋律文化

在合唱实践中运用钢琴、弦乐、管乐演奏出旋律,学生从每个音符进行单旋律的演绎到多声部的整体性训练,构建由点到面的旋律文化。这对中学生的科目学习构建同样有效。如在训练黄中同学的伴奏上,他开始时缺乏对旋律的内在认识。印青作曲的《在灿烂阳光下》,引子部分优美的两种调式主题体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想象到暴雨之后的彩虹,这一动一静的情绪及力度的对比提示给了黄中同学极大的激励,整个合唱队也斗志昂扬,在演唱的细节上又能做到宁静致远。同时,在跟踪学习上同样要求学生张弛有度。合唱不但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反而潜移默化地推动学习。

2.合唱中的节奏文化

合唱中的节拍节奏可体现在早读、上午课、下午课、晚自习上。这四个时间段像是合唱中4/4拍子的进行,其间的轻重缓急也就是音乐中的强弱规律可以根据每一阶段的计划和目标进行。每一拍中又蕴含着丰富的节奏,其单位拍中的强位和弱位功能则体现了每个具体时间段及每一门学科的学习状态。在节拍节奏的训练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进行,也在生活学习中体会节拍节奏。如在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的排练中也跟踪、诊断、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一天学习的开始早读好比是拍子的强拍,起好头是关键,直接影响一天的学习。上下午课分别是弱拍和次强拍,音乐拍子的风格特点和丰富性基本上在这两拍里,切分音就是典型,可见这两拍的重要性。晚自习属于最弱拍,但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拍。学生理解这一层后,进行学习实战,松弛有度、强弱得当,一天下来就见效了。尤其是赵映雯同学学习感受最深。

3.合唱中的和声文化

和声的浓、淡、厚、薄的色彩运用,利于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和弦音的立体构建从单个进行到和声构成的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构建,让学生深度体会不同音符之间的排列组合,利于中学生缜密的学习计划实施。这一层训练可推广到课堂情绪、逻辑的积极性控制。

4.合唱中的唱腔文化

唱腔所代表的合唱文化则更容易以听觉效果展现出来,京腔京味、赣腔赣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这尤其利于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宣扬。训练中,很多同学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

5.合唱中的风格文化

每一部作品都是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精神的精心刻画。中学生在合唱的学习实践当中用心体验作品的具体表现和精神内涵,对作品音乐、文化进行研讨,利于中学生综合性水平的锻炼和拓展。

(二)合唱的德育文化构建

1.合唱中的爱国主义

中学生的合唱活动也建立在主题之上,比如“长征”“我的中国梦”等。要求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做足、做细,真正带着信仰去演绎这些合唱作品,而非简单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学校也不以拿奖为目的,教育文化部门也不能以业绩为目标。在排练《在灿烂阳光下》,播放相关视频,了解歌曲背景,构建德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合唱中的理想

合唱中更不乏此类作品,近代的《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现代的《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和未来有约》等,还有改编的《隐形的翅膀》《我和你》《蜗牛》等等,这些作品从创作上、词曲上和音乐结构上都给人美好的向往。

3.合唱中的自觉纪律

从单声部单个团员的纪律和多声部合唱队的纪律要求高度统一,表现在声音控制、音符之间的关系处理、力度层次的表现等因素。如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最好的中学之一,学生虽稚气未脱,但通过合唱指挥和班主任的德育构建和团队精神、理想的塑造取得了很大进步,第二周之后的训练就很专注了。

(三)合唱的智育文化构建

1.合唱中的观察力

合唱训练前,老师会发下琳瑯满目的合唱正谱,其解读需要老师的引领,这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力。学生需要捕捉到总谱中声部的单线条信息,在音与音之间很快找到合理关系,通过大脑的调配反射到口腔进行演唱,在内心深处结合其他声部的进行形成比较完整的合唱作品音响上的“草图”,并不断地精雕细琢,在合唱指挥及合唱团的合作中完成作品。合唱团排练演出时则更需根据整体合唱效果对自己的角色位置、音准音量和音色在指挥的带领下进行即时调配。

2.合唱中的记忆力

譬如 “树”的记忆法,树干是记忆的主体结构,这种主体可以体现为时间、空间、地域等,然后不断地分支。音乐调式调性的主干是主音,另外还有两个强有力的的支撑——属音和下属音,其余音的分支、调性的游离加上一定的规律下复杂多变的节拍节奏形成较为完整的作品记忆。在多声部的合唱中作品的主干体现则是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

3.合唱中的创新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所体现的创新就能说明合唱文化的魅力,合唱团创作并实践了诸如《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新形式及题材的作品。因庄严肃穆的音乐形式配上搞笑的、生活化的歌词,对观众产生了热烈反响。这种合唱上的创新适应中学生的学习,相对枯燥的学习添加合唱文化中的创新则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4.合唱中的逻辑

巴赫的合唱作品《耶稣,我的欢乐》严谨、缜密,逻辑性强,巴赫的十二平均律也被视为钢琴作品的旧约圣经。有年轻的数学家尝试将音乐中的七个音符按一定的逻辑性排列组合进行批量生产音乐作品,当然实施上难度很大,但这也说明音乐具备重要的逻辑性。合唱指挥在合唱队的排练中要向队员梳理作品的逻辑关系,班主任或数学老师可将这种逻辑关系运用到学习上进行探讨、交流。

(四)合唱的语言文化构建

1.合唱的诗歌语言

譬如刘玉杰谱曲的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由男低音开始吟唱,随后的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分别有序地铺进,形成一系列由下而上(地上霜,天上月)、由浓到淡最后叠层的合唱音效,诗情画意。还有大气磅礴的毛泽东诗词作品,田丰谱曲的《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彦克、吕远谱曲的《七律·长征》等作品将领袖的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的表现力一览无余地展现,具有高度的精神提炼。

2.合唱的戏剧语言

例:

A:“你过来!”

B:“过来了,怎么样?”

A:“你走吧!”

B:“这可是你让我走的!”

A和B大多可以男声和女声进行,具体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训练对象。可分不同情景的假设训练,充分展现合唱队员之间的反应度及趣味性合作。A:“你过来!”有针对和条件,短促可表示声音的干净利索。在合唱语言中,最让指挥头痛的问题之一是合唱队员对声音的不肯定,这就极容易造成声部的不清晰以及表现的不均衡。“你过来!”是说明有事要处理或告知,当然不同的语气可以判定事好事坏,这句话的指向性是非常明确的,而且声音是脱腔而出的,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也反映说话者的自信和坚定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格特质。对接话者也就有较大的吸引力,“到底怎么了?”一定是很重要的事。如此可以设想很多角色和场景。假如舒展地说:“你——过来!”效果又比较新鲜,从声音上说是气息的沉底训练,表大气。

3.合唱的戏曲语言

这里列举梅兰芳先生演绎的经典代表作《霸王别姬》——

大太监 启奏大王

汉兵攻打甚紧

项羽 吩咐下去

四面应敌者

大太监 领旨

项羽 ……

此去必当战死沙场

咳!再不能与妃子相见了

虞姬 大王此去,倘有不利

……

勿以妾妃为念也

项羽 哎呀!妃子啊……

虞姬 大王呀……

愿乞君王三尺宝剑

自刎君前

喂呀,以报深恩也

项羽 妃子你!你不可寻此短见哪

……

大太监语言的高位置加上有力的男性的横膈膜力量,具备较强的穿透力;项羽更突出的是面罩和高位置的混合,表现霸王的王者气概;虞姬秀中带刚,运气看似柔弱实则果断刚毅。这些不同角色的表现要求中学生进行交流、分析讨论,并实践,以推进中学生口语语言文化构建。

四、结语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达到让中学生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我国的中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严谨、缜密,这种体系有助于合唱水平的提高和合唱文化的发扬。对于中学音乐课,音乐界的诸多仁者、智者、名家(中央音乐学院的吴灵芬教授在江西的合唱基地之一的城市学院研讨音乐会上的提倡)也提出将来以合唱教育为主的形式进行,并实行线谱教学(合唱文化的立体思维)。

参考文献

[1]丰坤武.人文素质教育读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威廉·埃曼,富克劳·哈泽曼.合唱队的声音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4]孙萍.霸王别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