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凡奇
(浙江省金华市红湖路小学,浙江金华,321000)
摘 要:童话,给儿童带来最初的梦想,使我们的童年世界更为浪漫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没有了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没有了童话,周围世界对于他就会变成虽说是美的却是画在画布上的画了,童话却能赋予这幅画以生命。”“童话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是同构对应的,是非常契合的。”因此运用童话的文体特征,搞好童话教学,真正发挥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 童真 低段童话
一、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1.初读故事,感知情节
从教学角度看,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呈现一条清晰的故事脉络,如同给孩子一张寻宝图。有了它,孩子才能进入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进而探究语言文字的奥秘。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依照故事的顺序展开教学,并充分利用课前引入、初读检测、复习巩固等环节凸显故事情节,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
低年级孩子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即对儿童而言,“听故事”比“读故事”更容易发挥想象,从而理解内容。因此低段童话教学应多采用教师范读,帮助孩子整体感知故事。其次,低年级的童话课文大多配有连环插图,一幅幅插图再现了文字描述的场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例如,《纸船和风筝》一课配有三幅图,每幅对应一个自然段。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让孩子根据画面猜猜课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再让学生借助插图读通课文。有了插图这个桥梁,孩子很快就能读懂课文讲了什么。
故事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之后,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故事的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2.提炼大纲,明晰故事
对故事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故事大纲的提炼,让孩子在脑中构建起一个明晰的情节图式,便于后面学习故事情节,如借助板书理顺序,利用板书,采用贴一贴、排顺序、标一标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清故事线索。例如《纸船和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折纸的小船以及风筝来讲述小熊和小松鼠之间的故事。同时抓住“飘啊飘啊”以及“漂啊漂啊”这两组联系词,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
二、增强儿童的情趣体验
童话作品充满了幻想与夸张的色彩,语文老师教学童话课文,应从儿童的视角去感受,若局限于日常认识,停留在童话作品的表面,自己首先被思维的定式限制住了,在教学时也会阻碍儿童的创造思维。
《春雨的色彩》中所描写的生活现象是平常而普通的,如果仅从一般性阅读看,可以看出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景物的变化非常贴近现实生活。但指导儿童阅读时,学生仅明白春雨落到了哪儿,那儿的颜色就产生了变化,这是不够的,应该引导儿童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从三只小鸟的对话中了解到春雨对大地的贡献,春雨对万物复苏的作用,而这些贡献和作用都具有象征意义。
1.设计导入
例如,在教学童话课文《春雨的色彩》中,一开始就问儿童,对春雨的特点有哪些认识,孩子们会回答出春雨的细和密的特点,这虽然概括了春雨的特点,但显得太平实,无法引起儿童的兴趣。在此,我们可把春雨的这两个特点整理成一段优美的文字,用文字的魅力来带动儿童的想象。这段文字可以是这样的:
春雨如丝,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垂下;又像春姑娘身上披着的薄纱,随风而动。
用这段优美而简短的文字,不仅可把之前春雨平实的特点概括出来,而且还能运用童话当中的拟人手法,形象鲜活地写出春雨为大地所做的贡献,为课文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在教学课文之前,把孩子们带入一个美丽的意境当中。
2.反复朗读
要丰富儿童对童话的情感体验,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童话便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教学《风娃娃》这篇童话,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描写风娃娃的句子,并运用小组赛一赛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在一次次的赛读中将风娃娃的性格形象绘于孩子们的心中。
3.表演游戏
童话教学中最形象活泼,最能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就是角色扮演。针对语文低年级童话课文大多数都是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在课堂中表演童话这种方式就更能发挥出优势。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一文中,因为人物组成较为简单,且对话能充分体现出两个罐子的性格特征,就尤其适合采用“表演游戏”的方式进行对话训练。
通过反复的表演,观察每一位表演者的动作、神态、表情等方面,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陶罐的谦虚、不张扬;也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了铁罐的骄傲自大,并且最终因为本身的特性而被时间所淘汰。
三、夯实写字根基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写字教学,童话教学也应该包含写字教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要掌握好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如何把握住生字教学的量和度常常是语文教师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这时,可以借助文本,运用多种方式随文识字,让识字教学变得灵动起来。
以《小小的船》一课的生字教学为例。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尖的?”
学生举出了许多的例子:针、图钉、刚削好的铅笔······
老师在这个时候又问:“那么尖的东西从整体上看是长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一头比较大,一头变得很小。”
师说:“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尖这个字。上面一个‘小,下面一个‘大。‘小要注意,‘亅变成了‘丨。”
(1)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亅”写在竖中线上,“一”写在横中线上。
(2)师范写。
(3)生描红。
教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应从儿童的情感出发,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方法,老师就应该多用什么样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还可以通过编儿歌、读童谣、猜字谜等方式学习生字。
如在教学“奇”字时,可编儿歌:这个字可真怪,大字一捺改成点,一横长长托上面。
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对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一目了然。在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时,还可以借助语言环境来学习。
參考文献
[1]姚颖,许晓芝.三十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述论[J].教育学报,2011(05).
[2]莫崇芬,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
[3]赵彩云.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