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教学的几点经验

2017-07-25 00:37张秀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张秀清

摘 要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朗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离开朗读,就无法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后习题、完成课时目标,体验文本情感。

关键词 朗读兴趣体验 想象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无论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朗读教学。 语文课又是一门工具课,实践性很强,所以教学中,朗读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朗读能力与形成良好朗读习惯的过程,总结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看法:

1老师要充分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不仅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徐径,还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 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注入式”教法和教师一问到底,学生“跑龙套” 的“牵牛式”教法,是难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朗读呢?

2 怎样进行有效朗读

2.1丰富朗读内容,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课本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朗读需求,再加上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为孩子购买朗读资料,即使买了,部分学生也不喜欢看,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前或课后准备和课文有关的朗读片段,在课上或课下供学生朗读。优美的语言、精彩的画面、真挚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无不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受到陶冶,从而有了朗读的积极性。

2.2引导学生自由度,不要齐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不读课文就无法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后习题、完成课时目标,特别是有老师听课时,大多数教师采用齐读的方式,让课堂教学過程给人整齐、不读错、声音洪亮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朗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如:童话、诗歌、散文等。为此,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朗读感受,自由度,不要齐读。

2.3指导学生用情读,不要直白读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变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已的心声,就会读的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朗读主体,他们在朗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已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朗读时,对于小金花告别的片断朗读:小金花,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首《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

2.4带着学生激情读,不要模仿读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达到成人情感的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唱歌、绘画、表演、模仿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严把朗读关,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可以把课文中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治,用自己的激情去读,而不是跟着老师读。朗读教学片段:《桂林山水》

2.5带领学生走出文本体验读,不要生硬读

语文不同于其学科,语文无入不在、无所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主陈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主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主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

2.6引导学生想像读,不要创造读

朗读活动中,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特别是对朗读材料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不能创造性的读,提高末字情感等,加重首字读音如:课文《冬阳 ·童年·骆驼队》中,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3肯定学生的读书体会。

(1)《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老师在归结课文时,引导大家说出读文体会:学生甲:“八国联军太可恶了…”学生乙:“古代劳动人民很厉害…”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就不明白中国人到哪去了…”

(2)《骆驼的眼泪》课外朗读片段中:“因为一天没有进食,进水,也不知去哪里,留着眼泪默默的向前走着,走着…”问题是你想对骆驼说什么?有人说像骆驼学习默默无闻的精神,有的说他很伟大,可以一天不进食,还能前进,而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别流泪了,我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多么奇妙的回答,这一定源自于她朗读中的独特感受。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教学时,产生疑点,学生甲说:“老师,文不对题,我读了课文,发现文中只有两处提到爬山虎,讲的全是老师和作者之间的事,不算跑题吗?”老师可借此机会讲解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几点出来重点,又分散了难点。

语文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不但来自于钟灵毓秀的山川、浩瀚苍茫的大漠、辽阔雄壮的海洋,来自于五千年岁月的淘洗与漂染,更来自于天地之间那无数个栉风沐雨艰难跋涉的高尚灵魂,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过耀眼光芒的经典、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承载过生命的厚重的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