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怡萍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重要环节。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使之适应乃至引领现代产业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产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办学主要集中在产业发达的区域。例如,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职业教育规模占全国的1/10,而广东的职业院校又大量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設置必须对接产业,必须适时地开设新专业与改造、调整旧专业,推动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才能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及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切实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据调查,目前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普遍存在布局结构欠合理的问题,导致对口就业率低。从区域看,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高度聚集,呈现“二八原则”,即20%的专业占80%的学生规模;二是专业结构性失衡严重,文科类专业规模比重远高于理工类,开办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远高于第二产业的专业,社会亟需专业如养老服务等专业规模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明显滞后。从学校来看,学校调整改造旧专业的阻力大,新设专业随意性大,扎实的调查研究少,热门的专业易于开设,导致院校之间的专业同质化严重。
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健全专业设置省、市、校三级管理机制。省级应设立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专业预见产业发展、紧跟产业发展、引领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职业院校富有前瞻性、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市级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积极与行业协会做好区域性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重点发布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专业。各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专业设置自主权,加强与行业企业沟通,创造专业设置条件,开发新兴专业并改造传统专业。二是职业院校设置专业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加强专业设置的预测、评价、指导、调控、咨询和宣传,自主设置紧缺专业,压缩过剩专业,停办需求小的专业,并树立建设专业集群的观念,以专业集群的特色化实现学校发展的差别化。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链,服务岗位群,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结合,宽口径专业与窄口径专业并存,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学历专业与职业培训互补。这样,从办学的逻辑起点开始,助力和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