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钧天(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萨南开发区低注井分类治理及效果
赵钧天(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本文针对萨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注水井吸水能力差井数比例高、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明确了低注井的界定标准,搞清了低注井分布特点,深入剖析了低注成因。开展室内研究,在深化不同措施增注机理认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低注井优化措施工艺及施工参数,开展分类治理,总结各类措施的治理效果,完善增注措施技术体系。
低注井;污染程度分级;酸压结合;对应压裂;双管柱分压注水
综合低注层沉积特点、地面管理、动态变化、井区连通状况等因素,逐井逐层分析落实低注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见表1),其中,因油层发育差和油层污染等因素影响而低注的井341口,比例80.0%,是本文研究与治理的重点。
表1 低注井成因分析统计表
1.1 薄差油层动用状况差,适合采用压裂改造
油层发育差型低注井是指开采对象以薄差油层和表外层为主,由于射开油层物性差、渗透率水平低而导致吸水能力差的注水井。统计此类井平均单井射开小层数32.3个,其中渗透率小于100mD的油层层数比例及砂岩厚度比例分别占到全井的73.6%和80.5%。
1.2 搞清油层污染的成因,明确相应治理对策
油层污染型低注井是指开采油层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注入水质差等因素影响吸水能力逐渐变差的注水井。
根据以往岩心流动实验结果,影响渗透率下降程度的因素排序为:含聚浓度>悬浮物浓度>悬浮物粒径>含油量,由于含聚浓度(100~700mg/L范围)对于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渗透率损失程度影响不大,可不作为变量考虑。因此本文重点分析悬浮物的组分及成因。开展外输水和井口水样对比分析,证明钙镁铁沉淀是井口悬浮物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次污染的主要成分。由于其具有酸可溶的特性,后期可通过酸化治理。
2.1 明确低注井分类治理对策
在深入分析已往低注井治理效果差原因的基础上,明确低注井分类治理对策,将低注成因与増注工艺优选相结合、油层特点与施工参数优化相结合,优化常规措施工艺参数,实施多工艺配套组合,拓宽新技术治理途径。
2.1.1 针对油层发育差型低注井采取优化压裂治理
压裂工艺是通过地面高压在油层中压开裂缝,改善油层渗流能力的一种增注措施,针对以往压裂有效率低的低注井主要采取下面三种做法:
(1)优化分类油层的压裂施工参数
(2)薄差层应用多种措施配套技术
(3)薄层应用油水井对应压裂技术
2.1.2 针对油层污染型低注井,细化分类治理对策
以往萨南开发区油层污染井主要采取硝酸粉末酸化,是通过加入酸化药剂实现近井地带的解堵的一种增注措施,针对以往酸化有效率低的低注井主要采取下面三种做法:
(1)建立油层污染分级标准,明确分类治理对策
(2)建立硝酸粉末酸剂量优化标准,提高常规酸化效果
(3)深化其他解堵技术增注机理及油层适应性认识,补充完善解堵技术
2.2 低注井治理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低注井治理见到显著效果。一是治理低注井305口,平均单井日增注36.5m3,措施有效率达89.2%,分别较以往提高了12.4 m3和13.2个百分点,萨南开发区低注井由426口下降到303口,比例由14.4%下降到9.8%;二是薄差油层动用状况明显改善,砂岩和有效厚度动用比例分别提高11.4和13.9个百分点,其中非主体砂砂岩和有效厚度动用比例分别提高10.8和10.3个百分点。三是治理井区采油井见效。统计措施较早144口井单井累积增注11798m3,井区累积增油193t,区块累积少递减油量5.27×104t。
(1)低注井成因复杂、类型多样、治理难度较大,在深入分析低注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分类治理,可以有效提高低注井的措施有效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
(2)针对油层条件差、常规压裂改造效果差的井,采取优化压裂施工参数、酸压配套和油水井对应压裂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压裂成功率及效果。
(3)针对油层污染井合理划分污染程度,细化不同污染程度的治理对策,优化措施治理时机;搞清各类措施对不同油层的适应性,根据油层特点优选措施方式,合理匹配施工参数,可以有效降低酸化解堵的低效无效井数,提高了措施有效率。
[1]李四军,江汉油田低渗透储层提高压裂效果技术对策.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6月,第8卷第6期
[2]王正勇,何长等,孤岛油田疏松砂岩油藏解堵增注工艺技术.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年9月,第7卷第3期
赵钧天(1992-),男,东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