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39岁活成 20岁的模样

2017-07-25 10:51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7年14期
关键词:舞者美的舞蹈

记者 邹孝听

她:把39岁活成 20岁的模样

记者 邹孝听

初见小一,高挑的身材,吹弹可破的面孔(传说中的巴掌脸),精致的妆容,怎么也看不出眼前的这位女性已年近40。那时的她刚从福建打完比赛回来,膝盖还受着伤,但是她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工作,接受采访,完全不给自己缓冲的时间。

来自福建的她,有着比常人丰富的经历。生活曾带给她挫折和痛苦,但她都挺过来了。而且活出了自己喜欢,旁人羡慕的模样。

自幼爱舞蹈,星探带她走上模特道路

小一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小时候,他们家住在福建一个农村的半山腰,家中排行老二,砍柴、拔草、挖花蛤的粗活她都干过。但并非因为出身农村,就磨灭了自己的艺术情操。她从小就爱跳舞,常常跟着MV模仿舞者的动作,郭富城算得上是她的启蒙老师。

没有上过专业的舞蹈班,起初她只知道民族舞、印度舞,后来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爵士、拉丁等舞种。她像着了魔一样在网上找视频,揣摩舞技,一遍一遍地练习,为了练习劈叉,裙子撕破过很多次。在旁人看来,她是个很能吃苦的人。

学舞让她的身形变得挺拔,高中的时候,她的身高已经接近一米七了。毕业之后,有一次站在路边打电话,一辆出租车停在她面前,走下来一对夫妻。原来她被星探看上了,询问她是否愿意加入模特行业。

也许是内心对美的追求,又或许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小一接受了专业的培训。刚开始,她什么都不懂,每天踩着12公分的高跟鞋很是辛苦,不过她学习能力很强,几个月下来就成了一名专业的成衣模特,再之后从助教到导师,她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在美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晨起练习天鹅臂,睡梦中都在翩翩起舞

2000年,小一来到苏州,偶尔还会接一些模特小课辅导,但随着儿子的出生,她脚步有所放缓。不过唯独没有放弃舞蹈,也许在那个时期让她更清楚自己对跳舞的热爱。作为一名舞者,她完全不能忍受自己变胖,所以在月子期间便开始产后修复。

“科学地去做一些锻炼,对塑形和增肌都有帮助,我的体重很快就恢复了。”小一说起话来的样子始终都是自信满满的。

产后没多久,小一又开始投身舞蹈。她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她说成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从杨丽萍身上学到了舞者的身形是靠肌肉撑起来的,在黄豆豆身上看到了舞蹈柔和的魅力。在她看来,当知识储备足够丰富的时候,听到什么音乐就会知道适合编什么样的舞。

爱美的小一习惯了每天早上花半小时练习天鹅臂,做开肩和开胸运动,训练腿臀力量。她的家里有一面大镜子,她会在冬天的晚上9点一直跳到12点,碰到音乐特别抓心的时候,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笑。更夸张的是,有时候她睡梦中都在跳舞。有一回出去打比赛,夜里队友听见她说梦话,“转,转,转,1,2,3……”

小一坦言舞蹈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在舞动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情感。她的生活曾出现过变故,用她的话来讲就是经历过地狱般的日子,不过她勇敢地迎接了一切。每当遇到坎坷,她总会跟自己说:“再坏还能坏过那时候吗?”

每天坚持8公里暴走,把“美”当作事业

现在,小一拥有了自己的公益舞蹈机构,在湖东的近10个社区开课,她的学员以全职太太居多,有不少粉丝专门前去“受虐”。在小一的思维里,没有假期的概念,她甚至在过年的时候跑到公园跳舞。她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坚持8公里暴走,听着音乐突然有了灵感,就停下来跳舞,宛如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她以“美”作为自己的事业,一天敷三张面膜,有一次甚至24小时内敷了6张面膜。当有人质疑她过量使用保养品是否反而会给皮肤造成负担,她会说每天跳舞和运动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排毒排好了,营养自然就容易吸收。

别以为她那么爱美就不会做家务。其实她洗衣、做饭、煲汤样样都行,还能给自己做舞服、织毛衣。每天,她保证给自己做一餐,蔬菜是自己种的,食物中没有猪肉,以凉拌菜和养生汤为主,番茄是必吃的东西,还得吃上至少两种水果。采访间隙,她拿出一个花色丰富的保温瓶,这是她自己熬制的花草茶,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品种。

小一的自学能力很强,她还自己研究了中医,学习推拿,考上了中级理疗师。她说那些坚持不下去的学员,声称“没时间、精力不够”其实都是借口。“我炒菜的时候踮起脚,收起肚子,这样都能练习。其实有很多动作教了几次,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在小一看来,任何行业都是“师父领进门,修炼靠自己”。

她笑着说儿子很喜欢她扎个小辫子,戴个太阳帽。这个时候的母亲,成了孩子心中的小女生。小一还有一句朴素又很有道理的话献给大家:“身材怎么样,可以很好地说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希望爱自己、爱生活的每一个女人都能找到美的方程式。

猜你喜欢
舞者美的舞蹈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学舞蹈的男孩子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