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蒲秀政
宾川三絮
四川 蒲秀政
2017年6月15日至17日,中外散文诗学会百名作家宾川行笔会在云南大理宾川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作家如约相聚在这里,先后参观华侨庄园、葡萄基地、朱苦拉咖啡、康庄农业、文庙武庙、红军长征陈列馆、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体验、历史文化脱贫攻坚基地、石榴庄园等。与此同时,参加宾川县葡萄文化旅游节并拜谒鸡足山。三天时间,宾川人如数家珍,和盘托出,尽情分享,用火一样的激情诉说着宾川今天的自豪与曾经的荣光。
——题记
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饮光迦叶的道场,奠定你的史源。普陀、九华、峨眉、五台与之比肩,诉说你的过往。三山拱卫,一柱擎天,前列三距,后拖一趾,型若鸡足,成就你的名号。
朝圣!膜拜!毕恭毕敬!不。穿越?对话?不卑不亢!到此一游!仰望灵山。虽无暇东观日出、西望苍洱、南睹祥云、北眺玉龙,亦不为憾!随心、随性、随缘才是佛教的要义。
华首门500年一开,空心树1700年虚怀,融身青山绿水,“退后一步想,能有几回来?”佛的微笑在山间开成了一朵莲花,佛的手指在梦中化作了一缕清风,轻轻地穿透烟霾,越过尘埃,带入鼻息,沁入肺腑,喷嚏之后,神清气爽。
风起云涌间,三山归一。云淡风轻时,梵音四起。是迦叶尊者在讲经说法!?是大错和尚在著书立说?是虚云高僧在挥毫泼墨?众生平等,去欲向善,心传顿悟,慈悲为怀。无关家国,关乎人性;无关文史哲,关乎亲情、友情、爱情。
面对此情此景,不思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安!即是圣境。
此刻,时空浩渺,年轮虚无,霸气的阳光失去温度。混沌与蒙昧冲撞着,抑或天堂,抑或地狱。
此刻,天人合一,心跳模糊,放下则空成为必须的态度。视无邪,听无邪,思无邪。
一座山,一生念,身心性,戒定慧,涅槃,翱翔。
时序丁西鸡年,位置鸡足山麓,煲就心灵鸡汤。
一个生长在彩云之南、苍洱以东深处的神秘村庄。
一个镶钳在宾阳大地、滇藏茶马古道的古老驿站。
一个世代被山环水抱、鱼米丰饶的白族儿女聚落。
这里是王者的故里,每一条青石小路,每一道彩绘照壁,每一棵华盖古树,都讲述着悠悠“古”事。这便是由白族语“俄很”一词翻译而来的萂村。
史海星河,人文蔚起。远溯唐代,萂村便出现了任南诏国坦绰的杨和丰。从南诏国灭亡到大理国建立的间隙,在相当于中原五代时期的短暂三十多年里,“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小朝代先后呈现,主掌大义宁国史称“肃恭皇帝”的杨干贞就诞生在这里。
古井深邃,古巷幽远。张、赵、杨三大家族,三个巷道,被一条青石板路贯穿,其格局写就了一个“丰”字。泥巴墙筑就的老宅,斗拱重叠,檐角飞翘。古寺中,天子的传说依然跌宕起伏。古老的洞经音乐,典雅灵动。村口古树下,白族姑娘们正飞针走线,将世代的欢笑洒落在一件件绣品之上。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和一个世居于此的老村民的耦合,正书写着萂村的传说。他便是当兵扛过枪,回乡当过村官的普通农民董泽清。
一个村,一世缘。他跋山涉水、遍访乡邻、黄卷枯灯、皓首穷经忘我发掘民族文化的无穷宝藏;他苦心孤诣、孜孜以求、久久为功努力揭开古老村庄的神秘面纱;他携手儿子董林,父子结伴而行,接力向前,心底波澜壮阔,肩头责任担当。
盛世修志,这是文化的自信,更是文化的自觉。他既是乡土文化的守望者,传承者,更是布道者。因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所以成就了他笔底的星空。
找到村庄的文化记忆,我们就找到了回家的路,这便是乡愁。
多么好!这样的日子。
种花、牧马、饮酒、读诗。放下行囊,不急赶路,邀君对酌。
于蓝天白云之下,做一个恬淡之人。菜田一畦,流水一涧,闲书几册。
从古至今,初心未改。
萂村,懂你!
从越析州到越析诏,从宾居到宾居川再到宾川,4000年的古村,3000年的古道,2000多年的灵山古寺,每一段历史都讲述着这方热土的沧桑,每一处古韵遗址都承载着这方儿女的无限荣光。以“热气”著称,靠“土气”生财,因“灵气”出名,借“洋气”聚力的宾川,今天名至实来,宾至如归,川流不息。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儿女。
这里是“天然温室、热区宝地”; 这里是“离太阳最近的水果之乡”;这里被誉为“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
如今,在宾川这片土地上,热情的宾川儿女们,和盘托出葡萄、芒果、石榴,柑橘,还有醇香依旧的小粒咖啡朱苦拉,迎接着八方宾朋。
走进六月的宾川,太阳是火辣的,云朵是白净的。山是红的,地是绿的。那十八万亩葡萄海扬起的碧波,涤荡着人心,一片海,它们肥了壮了宾川的儿女们,更让宾川儿女们看到了明天的璀璨与辉煌。被葡萄海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