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7-07-24 09:42刘梦雨
读天下 2017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我国大学生数量激增,同时也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猛烈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成了重要课题。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探讨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特点及其内容要素,探寻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大学生就业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猛烈增长,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长迅速。2011年至2017年,我国毕业生人数每年同比增长率达到2%~5%,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5075万人,其中2017年一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近800万。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用人企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企业在高竞争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企业员工需要高素质的职业素养。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在基数大、竞争难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围绕此问题,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积极寻求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素养。

一、 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将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在一线工作或者任务中,并形成一个令人最终满意的成果。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虽然受到一定先天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因此,后天的培训、学习、实践对于职业能力获得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起到主体作用的并非是他人或组织对个体的影响,而是个体自身组成职业能力的各个要素的相互平衡和协调。职业能力的各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每个个体的职业能力也各有特色,不能重复和替代。

职业能力强调的是个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优秀的职业能力有助于个体在参与社会分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去给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满足。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特点与职业能力的构成具有紧密联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其一,通用能力;其二,专业能力;其三,职业能力。

通用能力,是指从事各种不同职业所具有的共同相似的能力,此能力可以运用到不同职业活动中,包含基础智力、基本学习能力等。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種特定的职业或岗位所需的能力。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职业素养,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表现的综合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思维、职业行为四方面。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具体的职业要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需要成为多维度的复合型人才,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其中包含知识:

(一)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包括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依法行事,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是各个职业从业者的通用基本能力,是每个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道德。

(二)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除应具备办公应用基本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通用能力外,更需要的是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从业所需要的特定技能。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用于和他人进行沟通,形成一种信任感。同时,需要具备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专业性技能。

(三) 职业思维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后,需具备科学的职业思维。科学的职业思维涉及基础学习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科学判断能力等。尤其是,创新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许多大学生进入到人力资源行业后,往往以守旧的思维去做事,不会进行工作上的创新,导致迅速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在大学期间,应开始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进入职业后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四) 职业行为

在职业行为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特征。其中主要的职业行为包含强烈的责任感、正直的工作行为、极强的抗压性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纷杂的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工作中的高压,因此良好的职业行为有助于学生面临强大压力时可以顺利度过,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

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 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求职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但不同行业和领域却对学生的相关知识结构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教学活动时,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以及求职的通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把职业当做实现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才能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中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 完善相关的教育体系

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活动中,应当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案例传播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操性强的专业,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往往让学生感觉到只有理论性的学习而无实践性操作,降低了学生对职业的期待值。因此高校应该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人才。还要进行校外实训场所例如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的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能用于职场,学以致用。

(三) 建立后期评价体系

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操作后,还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学生所学、所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以科学公正的方式来构建相关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后期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来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价和考核,同时也对于后期相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提供一些实践性参考意见,有助于培养出适合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优秀大学生人才。

参考文献:

[1]邹艳春,刘得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5,22.

[2]谢景文.大学生职业能力内涵分析及其培养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

[3]冼颖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2.

[4]李建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开发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5]刘萍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11.

[6]陈灿.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教师,2013,08.

作者简介:

刘梦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商学院管理学院2014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汽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