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深化,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正在被遗弃,新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各个课堂上。本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及创新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得出了很多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被新课改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热爱数学和学好数学。因此,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和创新。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它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去学。只有学生对其学习的科目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去钻研它,学习它,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增加对它的兴趣,如此良性的循环,对其他方面的学习也带来良性的影响。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原因,最后又成为了学习的结果。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设计了“小小钟表店”的游戏。上新课前我首先放一段秒针走动的音频让学生听,然后说:“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猜猜它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孩子们都兴奋地说:“闹钟!”“好!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钟表店里面各式各样的钟表。”接着投影出钟表店里的各种钟面,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发现这些钟表有什么相同地方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如:(1)有的钟表是圆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2)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3)钟面上都有12个数字等等。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有兴趣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 转变主导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步地讲解计算方法和过程。而是变“教”为“导”,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从而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在整个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通过适当地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我给予及時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三、 联系生活,玩中学学中玩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接触到的生活层次,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生只有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才会慢慢的喜欢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想一想、说一说、数一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创新等多种能力。
四、 重视情感,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之中,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的心情,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引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五、 满足需要,提高学习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引发他们学习的自发性。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直观教学手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课堂上,不仅避免用语言表达的困难,也可节省教学时间,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真正把学习推到主体地位。例如:小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教师可利用直观语言帮助学生区分:“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有多长,它是一条线段,咱们用什么量一量?圆柱的底面积有多大,它是一个面,咱们也用尺子量吗?”这时学生开始纷纷议论。教师的幽默及教学直观,使学生学得生动,在舒畅情绪中排除了“故障”,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三个问题分别能满足中下、中等、中上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崭新的科学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多种技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淑玲.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现代阅读,2012(06).
[2]盛小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5(24).
作者简介:
张国梅,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贞丰县珉谷街道巧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