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欣赏

2017-07-24 21:28俞虹
回族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回族穆斯林餐馆

俞虹

前些日子,一位编辑约我写一篇行走美国的文章,大体是以他者的视角去感受北美文化。其实,在美国生活,每天游走于不同文化圈,感受着美国多元文化的魅力,无从发现哪种文化是最正宗的。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压根就找不到所谓的正宗。

或许有一天,你在一个白人传统地区和一个美国白人喝着她煮的黑咖啡,她收藏的精美的咖啡器皿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光泽,再听她娓娓道来她的故事、她父母的故事,甚至都能牵扯出她祖父母的往事,这些陈年旧事在焦香的黑咖啡中沉淀再沉淀。抑或是你在一个穿着燕尾服与晚礼服的聚会中,香水與雪茄的香味混杂着,在一番高谈阔论中谈到了每家的小儿女身上,即便是在这样看起来比较正式的场合,家庭琐事的分享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谈谈天气和服饰。你以为你稍微懂了些美国文化,其实不然。

或许有一天你参加了一个墨西哥人家的聚会。一群皮肤黝黑又稍有些棱角的中美和南美人,在奔放的音乐中,就着黄灿灿的玉米饼,再蘸着独特的辣椒酱。龙舌兰酒和柠檬是墨西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烧烤的香味和木炭的香味混杂着,再来一位比较好谈的墨西哥人,和你扯东扯西,后来不知怎么就扯到绿卡的事儿,似乎身份的证明对他们很重要。他还必须诚实地告诉你,他当时是非法移民过来,后来又如何如何努力才争取到了美国身份,于是这欢快的聚会中又多了些移民生活的悲喜。于是你以为你又多了解了一些美国文化,其实不然。

或许有一天你遇到和你一样黄皮肤的亚洲人,你满心欢喜地想和他们打招呼,但多数都会给予你冷冷的眼神。于是你又困惑了,不是同一个种族吗?怎么如此冷漠?后来你把这种体会和相熟的中国人交流之后,答案居然惊人地相似。后来逐渐地,你会从不同亚裔的面孔及表情中分辨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自此,你以为你已经适应了美国,其实不然。

或许有一天你遇到一些奔放的黑人,眉眼之间都是Rap的节奏,有些穿着整洁,彬彬有礼;有些裤子耷拉在屁股蛋上,露出色彩斑斓的内裤。千万别以为这是他邋遢,这是他们的另一种服饰文化。据说这种服饰文化源于北美监狱,因为监狱不允许犯人系裤带,唯恐裤带成为袭击他人或者自残的工具,因此监狱的犯人不得不耷拉着裤子,让各种色彩的内裤若有若无地招摇着。后来这种监狱的服饰文化又传到了监狱外,一些很想在道上混出名堂的黑小伙们,又露出了招遥的半截内裤,一副很酷的样子,给路人昭示他曾经蹲过监狱,是一个有背景的人,千万别去招惹他。

你每天都会适应和交织于各种文化中,找不出所谓的正宗,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尊重与适应。

有一天又遇到了一个中东人,这才是我今天写这个题目的主题——饮食的尴尬。我似乎在这里需要进行人称的互换,把“你”换成“我”,这样才可以让读者读得更为舒畅一些。

我或许已经忘了给大家自我介绍,我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回族人,我每天都游走于各种文化中,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文化。因为信仰的原因在饮食上有诸多禁忌,这也让我置身于北美多元饮食文化的尴尬中。我想这种尴尬是任何一个走出回族传统社区的回族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在饮食方面有诸多禁忌,比如不吃猪肉,不吃自死的动物,不吃没有经过伊斯兰教教法规定宰杀的动物等。而当我们离开传统社会后,进入另一种文化圈,一方面我们必须恪守自己的信仰与饮食禁忌,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应世俗社会生存的需要。当鱼与熊掌想兼得的时候,我们却让自己陷入另一种尴尬。

我记得以前我们学校门房一个回族老头告诉我,他的太太从来没有在外面的餐馆吃过东西,究其原因,他说他的太太认为除了相信村落里阿訇宰杀的牲畜是洁净的,其他地方她一概认为不清真。我不能说这是一种偏执,这是一种他们千百年来恪守的生活方式,除了咂舌之外,剩下的就是尊重。

前些年我生活在中国沿海城市,我时常会在不同的场合一遍又一遍地解释着为什么回族人不吃猪肉,一次次纠正着他族善意的误解。面对误解,我不会怒气冲冲,我只是很认真地给他们解释,为什么回族人会有如此多的饮食禁忌。在南方城市中,兰州拉面是最为普及的清真食物,可行走于中国式的应酬场合的聚餐不可能都去兰州拉面馆,于是我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是:面对一桌美食,一杯又一杯的白开水或者茶水成了那晚聚餐中我的主食。因为不想打扰别人分享美食的兴趣,但也要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后来日子久了,朋友之间熟悉了,大家知道我的饮食习惯了,桌上就不再会出现那些我不可食用的食物,更多的是海鲜和蔬菜。不同民族间彼此的尊重在食物中显现了出来。

记得一位生活在深圳的回族朋友告诉我,有一次和他的老总在日本出差,满世界地找清真食品,却失望而归。人困马乏时,老板找了一个料理店,却不承想要了一碗面,里面居然还有猪肉丁。老板不理解地说,你不吃猪肉,挑出猪肉,只吃面就可以了。朋友听了哭笑不得。这种不同民族饮食之间的文化差异怎么能用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

这种尴尬我大概十年前,在从重庆去往宜昌的渡轮上遭遇过,再三叮嘱厨师我是回族不吃猪肉,而且还强调了需要清真食品,结果那条鱼倒真的是“清蒸”的,但清蒸鱼却点缀了一些猪肉末,端上来我无语。这也不能怪人家,你不能强求人家理解你的文化。

后来,生活在美国,曾经一位国内的回族人问我,美国能找到清真餐厅吗?我有些啼笑皆非了。“清真”这种回族餐馆的标识,是只有中国穆斯林运用在餐饮中的标识,而“清真”这两个字是采借于中国古汉语,大体意思为“高洁优雅”之意。后来被明末清初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学者王岱舆先生重新诠释为:“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又说:“夫清真之本,乃遵命而认化生之真主。”王岱舆先生这里对“清真”的诠释,实际就是对伊斯兰文化的理解与解释,从此“清真”二字才广泛运用于中国穆斯林间,也成为回族人食品的标识性词汇。

所以说在美国没有“清真”标识的餐馆,但有些中东风味的餐厅会用阿拉伯语标注“哈拉里”,即是可以食用的意思,但带有这种标识的餐馆几乎微乎其微。我有时候也很困惑,这些生活在美国的穆斯林是如何解决他们的饮食问题的。后来在一些美国传统的餐馆,或者墨西哥餐馆,我会看到一些穿着中东服饰的穆斯林在那里就餐,当然那些是没有标识“哈拉里”的餐馆。我曾经问过一位经常出国的回族长者,在国外出差如何解决饮食问题,他说只在餐馆里吃沙拉或者鸡蛋之类的食品。

AMAER是我所生活的城市一个中东餐馆的老板,他是约旦人,他的餐馆有很多独具特色的阿拉伯食品。我认为我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颐,不用担心饮食中的禁忌。我们用穆斯林的方式打了招呼,算是对上了暗号,大家都是“朵斯提”。后来我认真地问他,你的餐馆是“哈拉里”吗?他尴尬地解释说,不是,就是没有猪肉。他说他没有办法找到通过宗教人士宰杀的牛肉和鸡肉。去他的餐馆吃饭的穆斯林很多,我们大学的一些穆斯林学生都去他那里,大家似乎都是很放心地去吃,因为不用担心遭遇猪肉的尴尬。

当我罗列这诸多案例的时候,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走出传统社区的回族人,或者是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会遭遇这种饮食的尴尬,不可避免,却小心而又智慧地恪守。我姑且不去评论任何一种宗教的范式,但每一种宗教及其背后所产生的文化,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多元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是最正宗的,唯有彼此的尊重和相互欣赏,才是全球多元化人类交流的前提。落笔于此,我还是引用中国现代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的那句至理名言作为本文的结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猜你喜欢
回族穆斯林餐馆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