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建材行业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2017-07-24 16:47
居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材行业建材传统产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五规划”、“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制造业提振”、“对外发展战略”等成为热点话题。两会之后,各行各业围绕这些热点话题所展开的行动也开始启动了。2017年的春天,给人的感觉与往年不同,阳光更加明媚。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九大重点工作任务,每一项都与建材行业息息相关。其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是建材行业面对的、需要推进落实的艰巨任务。

两会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所发生的变化作出新的判断,并对下一步工作有了新的部署,那么具体到当前的建材行业,又该如何正确理性认识行业热点难点?行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是否已经显现?传统建材的去产能工作如何开展?新兴建材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儿?建材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在哪儿,目前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请他结合今年两会精神,为我们解读行业现况,把脉产业发展前景。

行业转型的出路和重点

当前我国建材工业的重点就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绿色建材、发展建材服务业、加快“走出去”发展。方向很明确,而且有空间,行业和企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当此之际,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认真分析抉择,确定自己的发展途径。

孟宪江: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形势稳中趋好,各行各业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政府对经济也有了新的判断,《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改革调整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已很明确。前不久,同您一起调研建材行业的大型企业,并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我的感受是去产能、增效益的任务非常紧迫、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同时,建材行业面向未来,还需要拓展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下,如何提升和继续发展传统建材产业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为此,请您站在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结合两会深化改革的精神,谈谈传统产业和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出路。

乔龙德: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建材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站在发展的角度,我国建材工业下一步的出路和发展重点,我认为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传统产业向高端、绿色化、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政府一直很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对我们建材产业来讲,传统建材产业占据了整个行业销售收入的70%-80%,这个格局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虽然转型好多年了,但到现在还没有很大的改變。建材行业要发展,一定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条路一齐走,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条,那肯定都是要出问题的。如何把握好这两条路呢?其中传统建材还发不发展?怎么发展?传统建材的产量还要不要发展?生产线要不要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毋庸置疑,传统建材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提升式发展,而且是向新需求,向高端、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现在的传统建材产业若还要像以前那样,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二十几,既是不可能的,也是危险的,因为不能再有量的增加,只有质的提高和价的提升。从产量上看传统产业目前正处于平稳阶段,每年保持着2%~3%的增长速度,但从销售收入来讲,传统产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一定要高于产量的增长。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向高端发展,向特殊需要发展,向高附加值发展。

传统产业中,水泥和平板玻璃的产量都已供过于求了,不能再增加新的生产线了。目前整个建材行业都在调整结构,希望减少传统产业的比重和份额,增加新兴产业比重,但从实际结果看,费了很大劲,真正的新兴产业每年增加一两个百分点都很困难。为什么呢?既有传统产业所占的基数太大的原因,也有发展新兴产业难度大的原因,即便传统产业每年减少,新兴产业每年增加,也一时调整不过来。以两个人的收入为例,一个人月收入2万元,另一个人月收入5000元,低收入者拼命工作,年底涨工资提高了20%,也就多了1000元,而高收入者只需增长5%,就可以多1000元,所以低收入者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赶不上高收入者的。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整个建材工业结构直到目前才开始真正有所转变。当传统建材的产量有着较大增长的时期,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很有局限性的。只有在传统产业的产量不再增长,而且一部分通过功能、性能的改变转向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真正加快步伐后,才有可能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转变的方向就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再以水泥业为例,现在水泥年产量24亿吨,未来一定会逐渐减少到一个相对平台数,比如到20亿吨时,水泥工业总产值会不会减少?回答是不会减少!因为经过品种结构的调整,水泥附加值得到提升,价格自然提升,很可能会由现在的300 Yr_/吨卖到400元/吨甚至500元/吨,这是市场发展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产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利润却比现在更高,总产值当然不会减少。经过去年和今年的调整,目前的水泥价格是有些上升,一直在300元/吨徘徊,但还没有到位,是在原地踏步。去年水泥工业实现利润500多亿元,大家都很高兴,但我认为这刚刚走到半路上,还没上岸呢。当前这个数字是因为前年的水泥价格无序竞争跌得厉害,掉到深沟里了,现在看到价格上来一点,就觉得见到了阳光,很高兴,其实距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历史最好水平还很远。

以水泥为首的整个传统建材产业下一步就是要朝着高端、绿色化、高附加值和延伸服务方向发展。产品品种要跟随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改变。现在提倡取消32.5水泥,若干年后还有可能就要取消42.5水泥,市场对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会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提供的产品就要遵循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的用途、功能和质量,同时相应的标准也在提升,这样一来,价格利润也就自然要往上升。

孟宪江:那么,行业传统还有哪些发展的空间呢?

乔龙德:提到传统经济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其实中央现在提到的发展实体经济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传统制造业这一块。因为虽然一直在扶持和发展新兴产业,但是目前这些新兴产业还顶不了气候,如果传统产业发展慢了,新兴产业由于基数太小,发展速度又跟不上,我们的稳增长就会出现问题。这就如同一个家庭,有高收入者支撑,人均收入就不会太低,产业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当前,我国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是很明显的,其作用也是绝对不能低估的。所以这就要求传统产业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功能性能之后,创造新的需求,带来新的增长。

第二个是补短板。

补短板应顺着两条线发展。

第一条线是以发展绿色建材和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的范围很广,有的传统产业一旦迈入高端就进入了新兴产业。可以说,新兴产业是两股力量在一起发展:一股力量是传统产业提升后转变过来的,另一股力量是新增加的产品。这两股力量同时构成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要补新兴产业这块短板,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它是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相对而言,新兴产业技术含量要高,能耗少,环保水平更好,所以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就是意味着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支撑。

第二条线就是建材服务业的发展。从整个建材工业来看,以前,我们重视的是建材加工制造,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根据市场变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有的企业已拥有自己的服务产业,比如水泥企业的原材料及产品销售运输都是自己在做,可以做到一条龙服务;多数企业是自己做一部分服务,剩下的靠外包服务;有的企业则纯粹让第三方做服务。

做建材产品的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上游的原燃料自己供应,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一条龙,成本自然更低,周期也相对较短;搞设计装备制造的企业,从研发到设计、到装备制造、施工,再到技术改造一条龙;搞中介、咨询、信息、软件方案设计服务的,把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就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和附加值。现在的玻璃企业的销售,是由玻璃经销商进行二次销售,如果玻璃企业自己做销售,就会在销售过程中知道用户需要什么,然后与用户沟通,再决定自己产品质量和品种改变的方向,接地气。这样一来,从生产、经营管理运行到销售,所有的服务由玻璃企业自己做,成本会大为减少,经济效益也会提升。

孟宪江:建材行业的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建材服务业是不是也应该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而现实中,我们好像还看不到这个局面,这是为什么呢?

乔龙德:你讲得有道理。从行业发展的态势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政府的规划来看,现在建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要发展建材服务业,这是一个重头戏。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当然,建材服务业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服务业的发展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我们只满足于把产品销售出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往下走,继续延伸产业链。比如,建材产品可以连接其他产品,不仅把最终产品供给用户,还可以为用户继续服务。在新材料的应用方面,若用户是要在建筑上用,建材企业可以提供建筑队伍;若用户是要装修商用,建材企业可以提供装修队伍。要有为用户服务到底的思维,尽管五金件、太阳能产品、灯具、地毯等不是建材产品,但建材企业也可以整合市场,为用户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这样一来,将服务整合到产业链中,就意味着把建材产业链延长了,建材产业链就成功跨界了。

建材服务业这个领域,建材企业不去做,别的行业企业很快就会切入,那时建材企业就仅仅提供产品,是别人完整产业链条上的一端而已,发展的空间自然就很狭窄。所以,现在和将来我们不搞建材服务业是不行的,会很被动。从建材产品上讲,建材企业是主体,但从市场组合和配置上讲,谁配置谁是主体,主体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你,如果那样我们是会很被动的。所以说,组合的主动权很重要。我们要在终端一条龙的服务里形成系统,“加工制造+服务”的产值显然要大于加工制造单一的产值,因为服务每增加一次,价格就会提升一次。现在,大家都知道建材行业传统空间已经饱和,服务业就是我们发展的新的空间。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发展建材服务业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做好建材服务业的前提是形成发展的环境。

第一个环境已经有了变化,以前建材服务业干不起来,是因为建材制造业发展很红火。当时,发展制造业需求旺,而且又有自己的优势,所以我们建国以后发展的都是加工制造业。现在这些产业成熟了,需求从量上饱和了,市场对服务业也有新的需求了,服务业肯定是接下来发展的对象。

第二个环境的必将变化,是原有的产业发展成熟了,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客观环境上看,我们必然要往建材服务业发展,你不进去,别人也要进来。政府看到了制造产业的过剩,同时也注意到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是短板,于是将其作为发展重点,这也是当前发展建材服务业的有利时机。发展或者进入建材服务业,一开始肯定有难度,所以我们要有步骤地推进。未来,随着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受限,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原本是一条生僻小径的建材服务业必将变成宽阔大道。

第三个环境会变化,就是随着新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推广普及,一些传统的经济服务模式必将被新的服务模式所取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会带动新的服务模式崛起,随着一批先行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其前景应该看好。这个过程虽然会很漫长,但最终是会发展起来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个是加快“走出去”发展。

从概念上讲,“走出去”已不属于补短板的定义,但从结构调整的角度上讲,“走出去”也可以说是短板,因为我们在国外的东西太少了。我们要算这样一笔大账:中国建材行业绝大部分产品的产量占到世界的60%~65%,这个数字是公认的,但是在国外市场能占到多少?寥寥无几。应该说这个60%~65%中的2/3,都是在中国国内实现的。从全球资源拥有及分布的角度来说,明显很不合理,占有地域是不对称的。产业那么大,但是在国外的份额却很少。

我国建材科技人员很多,占世界总数的50%以上,科技实力很强,中国建材、海螺(315.16元/吨,0.98%)、华新(352.5元/吨,0%)等大型水泥企业都已成功“走出去”,但在别的国家总共也没运营几条生产线。这就说明“走出去”已成为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短板,在国内的这块板太长,在国外的这块板太短。今后,“走出去”发展要纳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正常轨道上来。建材产品适合短距离销售,有自己的运输半徑,但我们不一定非要把产品运输出去,可以利用我们的技术和装备优势在外国建厂生产。再者,要形成“走出去”的态势和规模,要有量化的指标,今后,中国建材联合会相关部门将加大这方面的统计和资料分析并加以规划及引导。

全球国家很多,各地的市场需求也互不相同,我国建材工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和产品要有针对性,这也是“走出去”必须高度关注的两个重点。比如,东南亚国家人口较多,刚性需求强,应该是我们“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印度现在有13亿人口,人均水泥用量才193公斤,而我国人均水泥用量接近2吨,这中间的需求空间非常大,市场潜力应该很好。印度尼西亚有2.5亿人口,发达程度不高,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也是我们“走出去”的目标国。

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产能严重过剩,还有违规新建;治标有成效,治本尚未到位;政策方向已明确,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地;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大踏步前进态势。这是当前建材行业的现状,也是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孟宪江:从您的论述中,我们对建材工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方向性也更为明确。但从我到企业采访或者参加行业重大会议的感觉来讲,大部分业内人士对建材行业当前所处的状态还不是很清晰,行业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模糊不清。2017年,对国家,对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个转折端口,还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建材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来源:中国建材报)

猜你喜欢
建材行业建材传统产业
蚁贪破碎的儿子梦:丢了乌纱险丢命
微生物建材诞生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绵阳大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渠道管理分析
绵阳大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渠道管理分析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水泥企业的应用情况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