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梦和弗洛伊德的解释—读《达·芬奇童年的记忆》

2017-07-24 14:16林颐
青春期健康 2017年13期
关键词:秃鹫芬奇弗洛伊德

文/林颐

达·芬奇的梦和弗洛伊德的解释—读《达·芬奇童年的记忆》

文/林颐

书 名:《达·芬奇童年的记忆》

作 者:【奥】弗洛伊德

译 者:李雪涛

定 价:48元

版 次:1次

装 帧:精装

字 数:97千字

页 数:128页

开 本:32开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01日

I S B N :978-7-509-78846-2

婴儿躺在摇篮里,有只大鸟站在扶手上,用尾羽摩擦他的嘴唇,他张开了嘴。

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梦。他记了下来,没做解释,或许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后来,弗洛伊德看到了这段笔记,就由这个梦引发,对达·芬奇和他的创作进行了心理分析,并且写了一本书,叫做《达·芬奇童年的记忆》。该书初版于1910年,屡次重版,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一部奠基作品。

全书由达·芬奇的梦开篇,围绕梦的意义展开论述。弗洛伊德解释,这只鸟是秃鹫,在埃及神话里,秃鹫是母亲的象征。所以这个梦其实是列奥纳多恋母情结的潜意识反应。鸟儿的尾羽是阴茎的替代品,孩子张开嘴是婴儿期的吮吸体验。整个理论的建构,要和达·芬奇的经历相联系。

达·芬奇是私生子,有史可查的记载表明,母亲在他出生之后就嫁人了,他和母亲、继父共同生活过一段时期,五岁之后,达·芬奇由父亲和继母抚养长大,和母亲就很少接触了。青春期的达·芬奇喜欢和同性交往,24岁时他被控与一位少年模特发生了性关系,后因证据不足不了了之,达·芬奇终生未婚。

弗洛伊德判断,列奥纳多是一位被动的同性恋者,他喜欢年轻漂亮的男子,却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情人,就是因为他实际上只是借用这种方式逃避和女性的恋情,从而保持自己对母亲的忠贞。这是列奥纳多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秘密,堆积在他的心里,借助做梦的方式才得以宣泄。《圣安娜与圣母子》《蒙娜丽莎》等作品中描摹的理想女性,其实都来源于大师童年的记忆,是他对母亲长远的向往的结果。

这样的推断一经抛出,肯定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很显然,弗洛伊德的研究有着鲜明的主观先验的色彩,作为研究对象的列奥纳多无法死而复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单方面的个人推断。“辩方”还手握弗洛伊德本人奉上的利器。弗氏理论有个大错:那只鸟是“鸢”而非“秃鹫”。鸢和母亲没有神话意义的联结。这个词源学翻译上不经意的错误,经专家指出之后,必然引发质疑:出发点就是错的,由此推导的过程,还值得信任吗?

早在1900年出版的《释梦》之中,弗洛伊德就把艺术品解释为梦的产物。艺术家因为欲望受到压抑,只好在作品中升华他们的冲动,创作的过程就是他们释放潜意识的过程。这种动机被弗洛伊德追溯到童年早期隐藏的性本能。这种“本能”观点的局限性明显地体现在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研究上。弗洛伊德后来在自传中也写道:“分析无法解释艺术家的天才,也无法解释清楚艺术家所采用的方法和艺术技巧”。弗氏理论的重要性在于,他所作的解释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即创作冲动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而不是当时主流所认为的外部的要求。

过去的艺术注重高度的还原,现代艺术则强调个性的表现、意识的流动和自由联想的运用。弗洛伊德鼓励了艺术创作由效果美学向着自我表现美学的转化,促使艺术家去认真对待梦境与内在世界的联系,去发现原先可能被斥为荒诞无稽的碎片和意象的价值。20世纪的西方艺术,脑洞大开,光怪陆离。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精神分析在艺术领域投射的结果。弗洛伊德继续他对艺术家的专项研究,在1916年出版了《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后来,他还把这一类心理探索扩展到文学领域,发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等著作。精神分析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派。

有意思的是,弗洛伊德对现代艺术非常反感。他在1920年6月21日给友人普菲斯特的信中,反对时兴的表现主义运动,他说“这些人不该拥有艺术家的称号”。他感受到了心理分析在艺术运动中被滥用的危险。事实上,这种滥用很快扩展到了方方面面。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饱受质疑,如今几乎成了落伍的被弃品。但是,不管是否同意弗洛伊德,没有人能否定他的重要性。

(编辑 赵曼)

猜你喜欢
秃鹫芬奇弗洛伊德
秃鹫、蝙蝠和大黄蜂
为什么秃鹫的头上没有毛
达·芬奇 下
欢迎光临秃鹫餐厅
毛遂自荐的秃鹫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