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红
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是“零容忍”还是该鼓励引人深思
文/王瑞红
最近,两起校园整治学生恋爱的事件在网络上炒得火爆,一个发生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该校用“曝光照片”的方式,即鼓励学生偷拍,来对付包括“在校园公共场合拥抱、亲吻”在内的不文明行为;另一个是山东滨州学院,一对大学情侣校内搂抱,结果被该校“自律委员会”的学生成员发现,发生争执,并遭到殴打。这一“软”一“硬”两起暴力侵权事件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在高校里横加干涉大学生情侣的事屡有发生?应不应该让学生来充当“道德警察”?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是“零容忍”还是该鼓励?
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有的高校会开设恋爱课,鼓励学生学好恋爱可以拿学分,甚至有多位高校校长曾在新生入学仪式上希望学生能在大学谈谈恋爱。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却是“零容忍”,甚至对男女学生之间要求要保持多少厘米的距离,学生如果谈恋爱要给予怎样的处分,等等。国内一些高校对待学生恋爱截然不同的观念,究竟谁是谁非,目前而言在舆论上各执一词。
最近,两起校园整治学生恋爱的事件在网络上炒得火爆,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来,纷纷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个发生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该校用“曝光照片”的方式,即鼓励学生偷拍,来对付包括“在校园公共场合拥抱、亲吻”在内的不文明行为;另一个是山东滨州学院,一对大学情侣校内搂抱,结果被该校“自律委员会”的学生成员发现,发生争执,并遭到殴打。这一“软”一“硬”两起暴力侵权事件不禁让人深思:为什么在高校里横加干涉大学生情侣的事屡有发生?应不应该让学生来充当“道德警察”?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是“零容忍”还是该鼓励?
下面结合案例,就高校学生谈恋爱的是与非做一些分析。
近日,一则“滨州学院一大学生因在学校内被女朋友抱了一下,与校“自律委员会”起争执被围殴”,另一则“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用‘暗探’抓拍大学生情侣并登陆‘曝光台’曝光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信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滨州学院一对情侣因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在公共场合搂抱时,被学校自律委员会学生发现后因不配合信息登记引发冲突,导致涉事情侣中的男同学身上出现多处擦伤。滨州学院对此事已进行了调查处理,并给予当事学生不同程度的处分。据了解,滨州学院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是学校成立的专门管理学校内学生不文明行为的组织,对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亲吻等不文明举止和公共场合吸烟、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危险行为进行制止。
说这两起事件是暴力侵权,也并无问题。在滨州学院事件中,被女朋友“抱了下”的男同学被“自律委”成员打伤,人身权受到了损害。而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事件中,有过拥抱、亲吻行为,被“暗探”抓拍的学生情侣登陆“曝光台”,肖像、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受到侵犯,给“示众吊打”,承受了“精神羞辱刑”,是可谓之“软暴力”。
可是,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现代社会讲究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尤其是在民法范围内,更是重在厘定权利。这些情侣学生的法定权利,又为什么会由人肆意践踏?
在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登陆“曝光台”的学生情侣被界定为“行为不文明”,该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第13条规定:“在校园公共场合存在搂抱、亲吻、勾肩搭背等不文明现象、不听劝阻者,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而在滨州学院,同样有着类似规定。所以说,无论是偷拍学生情侣搂抱、亲吻者,还是群殴同学的“自律委员会”学生成员,其行为是有根有据的,把他们称作“道德警察”,戴了副“道德眼镜”四处巡视,并不为过。不过,这种把所谓的“条例”鸡毛当令箭的行为,真的担得上“道德”二字吗?
所谓道德,本就重在自律,而非律他。遥想当年五四时期,作为中国现代大学奠基人的蔡元培执掌北大,也曾组织过“进德会”,倡导不嫖、不赌、不纳妾等,但却是以身作则,重在自律,而却绝非挥舞道德大棒去约束他人。可在滨州学院,“自律委员会”居然是学校成立的专管学生不文明行为即律他的组织,职责之一是“对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亲吻等不文明举止进行制止”,以学生制学生,让学生间相互举报、监督,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间的信任,反倒会让学生间相互猜疑、举报,让学生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而脆弱。比如,在此次事件中,学生对学生的“监督”就引发了学生间的激烈冲突,还有学生因此而受伤。岂非南辕北辙,十足讽刺?
让学生充当“道德警察”恐会扭曲学生人格,培养“伪君子”和“告密者”,会破坏学生人际关系,让校园秩序走向失序混乱,让部分学生充当“道德警察”,进行校园管理,去制止学生情侣的搂抱、亲吻、勾肩搭背等所谓不文明举止,其害,害莫大焉。
其一,利用部分学生对学生情侣进行偷拍,或者是盘查甚至殴打,可是试问,若这些“道德警察”也到遇到心仪对象堕入情网时,又当何以自处?是否也愿受到如此对待?是否会“对人一套,对己一套”,奉行起“双重道德标准”?若是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就违反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道德律,同样不文明。可能还会容易培养一群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说、做各一套的“伪君子”。
其二,所谓“睦友以信”,同学同窗本应是朋友关系,以和睦相处、诚实守信为基本的交往原则。可这部分同学却对情侣同窗搞起了偷拍打报告,又或者是因盘查起争执进行围殴,那就违反了“睦友以信”原则。这样也只会培养出践踏诚信,为人不屑的“告密者”。
其三,让部分学生充当“道德警察”,去偷拍或者盘查情侣同学,除了有损于这部分学生独立、正直品格的养成,也会破坏学生间的正常人际关系,更是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争端,甚至是导致校园秩序走向失序混乱。至于成因,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后记里,就曾给出很好的答案:“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于战争。”而我们所看到的滨州学院“自律委员会”成员群殴同学事件,就是一个缩微版的典例。
在当下这个时代,新一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本来就性格各异、较有个性,并且较为缺乏与同学相处的能力,像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些极端校园血案的发生,更是给此类问题敲响了警钟。正因如此,高校在管理上则更应该将学生间的关系作为校园治理的重要内容来重视。而不是让学生间相互监视,相互管制,如果这样一味地做,就可能成为学生间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不利于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学生恋爱由于身处校园,本就受到时空等诸多方面条件限制,高校基于教育机构的本位,即便无从提供便利,也宜秉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而非“赶尽杀绝”。
不仅是对待学生谈恋爱,目前一些高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有一些不必要的管制。我们知道,新时期的大学生都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学校不应对他们过多限制,而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滨州学院这种禁止情侣拥抱、设立“自律委员会”的高校更应该自律,应该丢弃管制思维,不能肆意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更不能专断、保守。也就是说,学校决不能双手抱胸排斥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是要放开胸襟,对学生谈恋爱这样的行为持以开明、开通、兼容并包的心态。学校应该体现包容与自由的精神,更应该坚持法治思维,尊重学生合法权利,校方必须在不必要的管理上丢掉动辄打向学生的“杀威棒”。
像滨州学院类似的例子还有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今年5月10日,一则关于“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禁止学生谈恋爱,已谈恋爱的须报备”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不少学生反映,根据规定在校谈恋爱将被通知家长,还不能进行评优。不少学生表示反对,也有学生表示可以理解。“现在学校谈恋爱的太多了,很多情侣特别不注意形象,公共场合接吻,在身上摸来摸去,让人看了很‘辣眼睛’。这种歪风邪气应该治理一下,毕竟学校是个学习的地方,这些行为有辱校风。”
有学生表示,该校谈恋爱现象确实严重,不雅行为也时有发生,学校治理情有可原。“如果说谈恋爱不再是谈恋爱,而是成为一种风气,我觉得这样的爱情不是爱情,而是打发时间的产物。”
然而,对于该学院是否真有规定不许谈恋爱,多数学生也是一脸茫然。对此,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小刚介绍说,此事是误传。“学校有少数同学在谈恋爱过程中行为举止不文明不得体,影响到校园的校风,所以提出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告诉家长。”吴院长表示,此次通知中还提到了其它的几项规定,其中对于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的同学,将进行通报及处分,同时取消其评优评选的资格。学生干部要履行好职责,出现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的现象将免去其学生干部的职位。
“我们是在会上讲的这几个方面,很多同学记笔记没有记清楚,东记一点西记一点记混了,加上在群里发酵以后,出现了禁止谈恋爱的误传。”“怎么可能禁止谈恋爱,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国家也没有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只是提倡大学生慎重谈恋爱。”吴院长说,学校多数学生对于恋爱中的不雅行为也很反感,因此要加以纠正,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恋爱。
根据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原则。但是,这种自由也只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学生身处学校,必会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而在我国大多数中学校园里,为了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往往是禁止谈恋爱的。但在大学校园,由于大学生大多数已成年,是有权自由谈恋爱的,但这种自由也只是相对的自由,大学生们应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维护校园的文明环境。
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恋爱等行为禁止或干预的原因之一,可能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是其主要任务。但很可惜,现在还没有系统性的证据说明大学生谈恋爱对学习有什么负面的影响。谈恋爱是有因卿卿我我而消耗时间的一面,也有男女学生间相互促进提升学生成绩的一面。即使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但高校直接采取禁止恋爱则是一种高成本的做法。
毕竟,大学还有课程考核、毕业条件等制度约束学生的学习的行为,除非大学相关领导认为大学的这些制度形同虚设,如果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才能促使学生将精力放到学习上,那么学校是不是也应该禁止学生玩游戏,打扑克、上网、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找一个知心伴侣或者累积恋爱经验可能也在一些大学生的目标函数中,牺牲一定的考试分数换取恋爱经历可能是这些学生的自愿选择,所以说,大学禁止和干预学生的恋爱行为,将会降低这些学生的福利程度。
高校禁止或干预学生恋爱的第二个原因是,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失恋学生的自杀在每个学校都会发生,禁止恋爱不就是没有这些问题了吗?但仔细分析,这样的逻辑也不成立,如果按照会有大学生因为恋爱而自杀就禁止大学生恋爱,考试不及格学生毕不了业也会导致学生的自杀,是不是规定只要上大学,每个学生的分数一定要及格,不能容许不及格的现象发生?推而广之,学生在校园上体育课会遭遇器械意外等,难度大学要禁止所有这些吗?
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尤其是一些亲密行为的确有外部性,会让不少人感到不适,如果大学一定要干预学生恋爱等行为,其“外部性”或许是一种惟一有说服力的说法。但问题的关键是,为消除这种微小的“外部性”,高校雇佣学生担任干预校园亲密行为的“红袖章”,这种做法在浪费学生时间的同时,是否会伤害谈恋爱学生的个人品德乃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虽然不能鼓励,但也不能“零容忍”,对于大学生谈恋爱,最好还是宽容些,要放开胸襟对待大学生谈恋爱,在持以开明、开通、兼容并包心态的同时,对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搂抱、亲吻等不文明举止,由班主任、辅导员或班干部以谈心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醒当事人避免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过于亲密的不文明行为。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