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储能商业化应用市场机制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构建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在京隆重召开

2017-07-24 14:11赵瑛
电器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储能能源发展

/本刊记者 赵瑛/

健全储能商业化应用市场机制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构建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在京隆重召开

/本刊记者 赵瑛/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的缓冲区,可以改善电能质量;作为输电端的“蓄水池”,可以用于削峰填谷;作为分布式能源的仓库,可以实现发电+储能的新型用电模式。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之一,储能的配套发展对于实现能源互联互通,有着汽车引擎一样的重要作用。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各项工作的重要一年,是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一年,也是储能产业突飞猛进的一年。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数据,从2016年到2017年峰会开始前,新增的电科学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35GW,这是之前15年累计装机规模的9.6倍。

今年初,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牵头编制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并将尽快发布。《指导意见》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 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多种电源和储能设施集成互补”任务。这是首个专门针对储能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同时,这一文件还首次提出建立补偿机制,将先进储能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配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等专项基金支持范围,因此备受业界关注。

5月22~24日,由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支持,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主办的“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本届峰会聚焦“引领储能行业发展,推动商业化进程”主题,立足全球视野,探究2017年储能商业化发展新动力。100多位国内外权威演讲嘉宾、3000多位产业同仁齐聚一堂,从政策、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方面,探讨储能产业当下发展的共性问题和市场热点。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秘书长张静在开幕式当天表示,储能将在“十三五”期间由规模示范期走向商业化应用初期。

峰会同期,“储能TOP品牌精品展”2000平米展示区以全新的面貌对专业观众开放。展览持续3天,展区设50余展位,吸引了包括明物新源、索英电气、今日能源、山东圣阳、猛狮科技、中天科技、睿能世纪、葛洲坝能源重工、双登集团、珠海银隆、德国莱茵、大连融科、ABB、日本NGK、Primes Power南都电源、阳光电源、集盛星泰、苏州协鑫集成、睿能世纪、EDF法国电力、天津力神、科模热思、中兴派能、能高自动化、欣旺达、新会中集、科陆电子、杭州高特等储能全产业链的领头企业,集中展示其先进的技术、产品与项目。

储能是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的支撑技术。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在“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开幕式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修炳林谈到。他认为,储能技术的规模发展和应用对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支撑分布式电力和微网,以及促进能源生产消费智能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68.7GW,同比增长2.4%。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1769.9MW,同比增长56%。全球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近五年的年复合增长率(2012~2016年)达32%。储能产业在全球不断增温的现状也从侧面体现各国对其的重视程度。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储能工作,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储能技术系统的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推进重点储能技术的实验示范。修炳林在演讲中透露,由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牵头编制的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储能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完成意见征求阶段,目前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并争取尽快发布。该指导意见将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指导技术研发示范,推动商业模式建立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能源局还将持续推动配套政策的出台,开展试点示范,完善标准化体系,建立行业信息平台等相关工作。切实为储能产业发展引导好方向,提供好支撑,营造好氛围。

作为电网领域的研究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在谈到储能与电网的联系时指出,高效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包括储电以及其他能源形式的储存和储热等等。这些技术的规模化广泛应用,将颠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开启电力生产分配全新模式,为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和消费的新一代能源电力系统奠定基础。

分会开幕式上,备受储能产业同仁关注的“首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颁奖盛典”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郑玉平的主持下举行。在储能产业加速转型、快速商业化发展的环境下,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承办“国际储能创新大赛”旨在打造最权威、最公平、最公正的储能行业奖项,建立一套科学、有序的价值评估体系,以规范储能市场行为,引导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大赛共评选出“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2017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2017储能年度人物奖”、“中国储能杰出贡献奖”及“评委会大奖”5项大奖,用以表彰过去一年在储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推广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储能企业和个人。

多领域拓展 储能行业体量增速迅猛

作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研究部的品牌产品,《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已经连续发布七年,受到了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赞誉。此次峰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简称“《白皮书》”)对2016年全球和中国储能项目、市场、厂商、技术、政策的动态进行了梳理与更新,并对国内外储能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白皮书》指出,2016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38.5MW,同比增长87%。从应用分布来看,辅助服务是2016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达282.7MW,占比44%。从技术分布来看,锂离子电池是2016年全球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应用最主要的技术,达541.6MW,占比85%。

德国、美国、中国、韩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是2016年全球储能市场最活跃的国家,七个国家2016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占全球市场97%的份额。此次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7》也分别对上述七个国家的储能项目、厂商、产品和投融资动态进行了盘点和分析。

此外CNESA研究部同期发布的《全球储能产业政策及电力市场环境研究》报告,还对上述七个国家的储能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政策、电力市场规则及其对储能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深度分析,在把脉未来全球储能产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储能从业者参与上述国家的储能市场提供参考和指引。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2016年中国在密集出台能源发展规划的同时,储能也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能源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政策中。2016年,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配售电放开、构建灵活价格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试点建设等为储能打开了市场化应用的空间。储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离不开电力市场的开放,CNESA研究部同期发布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及其对储能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报告也对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深度探讨。

据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达243.0MW,同比增长72%。2016年中国首个配套有熔融盐储热的光热电站在青海投运,中国大规模储热市场正式启动。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储能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规模方面以电化学储能为例,2016年新投运的项目装机规模达到101.4MW,同比增长近三倍。从应用分布来看,可再生能源并网仍然是2016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应用规模最大的领域,占比55%。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在用户侧通过峰谷电价差实现套利、在电网侧探索试行容量电价、在发电侧推动建立灵活电源补偿机制等模式的实践逐渐增多。电动汽车和储能技术的结合,“互联网+”智慧能源场景下的储能应用等新兴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随着储能在工商业用户侧、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清晰,项目快速规划部署,可以预见,中国储能产业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另据《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GW。

长效市场机制决定储能商业化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讲到,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带一路”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重大机遇,这意味着世界级储能市场的开放。

因此,只有建立健康、长效的市场机制,才能满足储能产业有序、可持续的发展。在峰会开幕式“中国储能市场发展机制与展望”高峰对话环节,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副总经理江冰、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处长齐志新、南都电源总裁陈博、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所资深专家来小康、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海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王鹏、珠海银隆董事长魏银仓八位产业专家与企业领导紧紧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与“一带一路”能源互联网战略背景下,中国储能市场的发展机遇、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落脚点、企业补贴制度的建立、及如何构建健全的市场与政策环境以确保储能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发展倡议的落地等展开了精彩的探讨。

专家们一致认为储能技术路线已逐步清晰,应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推动有前景的技术路线,同时要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引入金融资本、推动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为储能创造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此外,专家呼吁应将退役电池再利用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予以考虑,探索其在电力系统中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市场价值。一个灵活的市场环境决定了未来储能商业化应用的走向,但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初期,还需要一定的产业政策扶持,产业政策的着力点便是给予储能公平参与市场的机会,在政府的监管下让储能的价值真正变成企业家的现金流。

此外,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在谈到如何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时强调,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仍有较大差别。目前储能的支持政策、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存在商业化示范不足,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谋划等问题。为此,必须从制定储能支持政策、建立适宜的电价机制、加大储能技术装备研发、推进重点储能技术试验示范、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等方面促进储能产业发展。

“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打造了全新的“会”+“展”+“赛”模式,广受好评。主办方表示,接下来还将依托多方资源优势,定向组织政府领导、电力系统、地方园区、军方客户、国外客户、系统集成商、业主单位等客户进行展区巡展与对接活动,并致力于将“储能TOP品牌精品展”打造成中国储能领域定位最精准的专业展览平台,搭建展商与买家商务合作的高端对接平台,引领储能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储能能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储能真要起飞了?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