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范畴看《红楼梦》服饰词语分类及文化内涵

2017-07-24 15:10:27沈亚玲
关键词:范畴材质服饰

沈亚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语言学研究】

基于语义范畴看《红楼梦》服饰词语分类及文化内涵

沈亚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红楼梦》中的服饰词语同样凝聚着时代印记。本文对服饰词语进行语义范畴上的分析,从范畴角度对其再细分,从而探索人物服饰词语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红楼梦;语义范畴;服饰词语;文化内涵

引言

《红楼梦》包含着清代贵族社会的气象万千,反映了这一阶层的方方面面,其中服饰、饮食、建筑、娱乐等方面描写得淋漓尽致。“服饰话语作为一种以文字书写形态而存在的服饰,其在小说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服饰描写”[1],《红楼梦》的服饰描写细腻有致,不同的服饰描写词语刻画了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这些词语的分布、数量等方面的差异从侧面呈现了当时的经济形态、社会制度、文化特征。

一、关于语义范畴和服饰词语

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世界,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索、总结客观对象,如何全面有系统有条理地描述和归纳,有多种方法,而范畴化理论则是众多方法中高效提取、概括所需信息的有利途径,使人们更加清晰地看待或处理纷繁复杂的客观对象。没有范畴化理论,我们根本不能在外界或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Lakoff,1989)[2]; Taylor认为范畴内部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2],而Rosch否定此观点,提出“典型范畴”,即范畴内的成员分为“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各成员之间的地位不相等[2]。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理论:一个家族成员之间有各种相似之处,如体型、相貌、眼睛颜色、步态、性格等方面互相重叠交叉。由此推及范畴理论,即范畴成员之间的本质属性具有相似性,但并非所有成员都有此特征[3]。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经典的常青树,童庆炳通过对其艺术品质和“红学”流变的分析,指出只有艺术品质高,意义空间辽阔的作品,具有权威地位参与阅读和评论的作品,实现两极连接(艺术品质与文学接受),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4]。当下对《红楼梦》研究已经非常全面,在服饰方面亦有多方面的阐述,包括服饰话语、服饰文化翻译、服饰制度等等,而较少关注到服饰词语。本文按语义范畴将服饰描写词语分为颜色范畴、材质范畴、工艺范畴、名称范畴、纹样范畴、样式范畴、新旧范畴等七个语义范畴。

二、人物服饰词语语义范畴分类

上文所述的七个语义范畴中,由于后面三个范畴所用词语较少,在此分类中,我们暂不将其列入分类重点。

(一)服饰词语颜色范畴分类

颜色作为一种客观事物,意义指代是具体可观、确切实在的,但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主观性,人们对同一种色度的认知具有主观差异,对其说法不一。

1.按表达层级分

李红印指出,词汇层面上,汉语是通过“辨色词”“指色词”“描色词”三种类型来表达色彩范畴的[5]。此类划分可以运用在《红楼梦》服饰色彩上以帮助我们了解认识曹雪芹眼中的斑斓魅影。

所谓“辨色词”即人们对大自然中色彩的初步认知、分辨的结果。这类词有“白”“青”“红”“紫”“绿”“粉”,需要指出的是“青”“粉”两色并没有被李先生归入到辨色词中。

“指色词”具有很强的指称性,作品中服饰颜色的指色词有“月白”“石青”“茄色”“莲青”“红青”“桃红”“大红”“银红”“水红”“荔支色”“杨妃色”“蜜合色”“松绿”“柳绿”“水绿”“玫瑰紫”“五彩”“五色”“秋香色”“黑灰”“靠色”“藕色”“玉色”“淡墨色”“葱黄”等等。

“描色词”有明显的描绘性,如“大红猩猩”“翡翠”“红香”“鹅黄”等等。

2.按语义系统分

一种语言系统中的语义场,是一个纵横交织的语义关系网络。语义场中的词语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种聚合关系[6]。

纵向聚合包括上下义关系词语和总分关系词语。上下义关系词语,即母场与子场是一种属种关系,符合这种关系的颜色词语有:“白—月白”“青—莲青、石青”“红—桃红、大红、银红、水红、红香、荔支色、杨妃色、蜜合色、大红猩猩”“绿—松绿”“紫—茄色、玫瑰紫”。

横聚合关系,即同一语义场中词语之间的同级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类义关系。同义关系颜色词有:“桃红—银红—大红—水红—红香—荔支色—杨妃色—蜜合色—大红猩猩”“葱黄—鹅黄—秋香色”“莲青—石青”“五彩—五色”;类义关系颜色词有:“茄色—玫瑰紫”“紫—青—白—粉—绿—红”。

3.按音节数量分

单音节词:“紫”“青”“白”“粉”“绿”“红”;

双音节词:“五彩”“石青”“翡翠”“桃红”“月白”“大红”“银红”“松绿”“茄色”“黑灰”“鹅黄”“靠色”“水红”“五色”“红香”“葱黄”“莲青”;

多音节词:“大红猩猩”“荔支色”“秋香色”“杨妃色”“蜜合色”“玫瑰紫”。

4.按句法结构分(不包括单音节颜色词语和连绵词)

名词+形容词:“月白”“石青”“莲青”“桃红”“银红”“水红”“松绿”“柳绿”“水绿”“玫瑰紫”“葱黄”“鹅黄”“大红猩猩”;

名词+名词:“茄色”“荔支色”“杨妃色”“蜜合色”“秋香色”“靠色”“藕色”“玉色”;

形容词+形容词:“红青”“红香”“黑灰”“大红”。

(二)服饰词语材质范畴分类

1.按材质属性分

纺织类:“缎”“绒”“绫”“纱”“绸”“绫罗”“绫子”“缎子”“倭缎”“妆缎”“羽缎”“杭绸”“绸子”“洋绉”“绵纱”“番羓丝”“哆罗呢”“羽绉面”;

动物皮毛类:“貂”“皮”“羯”“毡”“银鼠”“灰鼠”“狐腋”“狐肷”“貂颗”“貂裘”“大毛”“小毛”“鹿皮”“羊皮”“驼绒”“白狐腋”“狐狸皮”“白狐狸皮”“玄狐腿”“大貂鼠”“缎合皮”“凫靥裘”“猞猁狲”“貂鼠脑袋”;

草木类:“玉针”“金藤”“沙棠”。

2.按语义系统分

从纵聚合关系上看,上下义关系词语有:“缎/缎子—倭缎、妆缎、羽缎”“绸/绸子—杭绸”“貂—大貂鼠”“纱—绵纱”“皮—鹿皮、羊皮”“狐腋—白狐腋”“狐狸皮—白狐狸皮”;总分关系有:“貂—貂颏、貂裘、貂鼠脑袋”。

从横聚合关系上看,同义关系词语有:“绫—绫子—绫罗”“缎—缎子”“绸—绸子”;类义关系词语有:“缎—貂—皮—羯—绒—绫—纱—绸—毡”“倭缎—妆缎—羽缎”“狐腋—狐肷—狐狸皮—玄狐腿”“鹿皮—羊皮”“大毛—小毛”“貂裘—凫靥裘”“银鼠—灰鼠”“貂颗—貂鼠脑袋”。

3.按音节数量分

单音节词:“缎”“貂”“皮”“羯”“绒”“绫”“纱”“绸”“毡”;

双音节词:“绫罗”“绫子”“缎子”“倭缎”“妆缎”“羽缎”“杭绸”“绸子”“洋绉”“绵纱”“玉针”“金藤”“沙棠”“银鼠”“灰鼠”“狐腋”“狐肷”“貂颗”“貂裘”“大毛”“小毛”“鹿皮”“羊皮”“驼绒”;

多音节词(或词组):“白狐腋”“狐狸皮”“白狐狸皮”“玄狐腿”“大貂鼠”“番羓丝”“缎合皮”“凫靥裘”“猞猁狲”“貂鼠脑袋”“哆罗呢”“羽绉面”。

4.按句法结构分(不包括单音节材质词语和连绵词)

名词+后缀:“绫子”“缎子”“绸子”;

名词+名词:“绫罗”“妆缎”“羽缎”“杭绸”“狐腋”“狐肷”“貂颗”“貂裘”“鹿皮”“羊皮”“驼绒”“狐狸皮”“玄狐腿”“番羓丝”“缎合皮”“凫靥裘”“貂鼠脑袋”“哆罗呢”“羽绉面”;

形容词+名词:“倭缎”“洋绉”“银鼠”“灰鼠”“大毛”“小毛”“白狐腋”“白狐狸皮”“大貂鼠”。

(三)服饰词语工艺范畴分类

1.按语义系统分

纵聚合关系上下义词语有:“彩绣—金彩绣”;横聚合关系上看,这里的绝大部分工艺范畴词语属于类义词,因为修饰工艺多样,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不同,相互交叉。

2.按音节数量分

双音节词语:“穿花”“起花”“撒花”“落花”“弹墨”“掐金”“盘金”“满绣”“满襟”“彩绣”“锦边”“刻丝”“缕金”“片金”“挖云”“绣龙”“绣花”“镶边”“掐牙”;

多音节词组:“金彩绣”“掐银线”“锦上添花洋线”。

3.按句法结构分(不包括单音节材质词语和连绵词)

动词+名词:“穿花”“起花”“撒花”“落花”“弹墨”“掐金”“盘金”“锦边”“刻丝”“缕金”“片金”“挖云”“绣龙”“绣花”“镶边”“掐牙”“掐银线”“锦上添花洋线”。

形容词+动词:“满绣”“满襟”“彩绣”“金彩绣”。

(四)服饰词语名称范畴分类

1.按语义系统分

纵聚合关系之上下义关系词语有:“袄/袄儿—大袄、小袄/小袄儿、短袄、暖袄、绵袄、皮袄、大皮袄、小夹袄、小绵袄儿、绵袄儿、薄绵袄”“褂/褂子—外褂、皮褂子”“裙/裙子—绵裙”“鞋—绣鞋”“裤/裤子—夹裤”“背心—夹背心、长背心”“领袖—风领”;

横聚合关系之同义关系:“袄—袄儿”“褂—褂子”“坎肩—坎肩儿”“小袄—小袄儿”“绵袄—绵袄儿;类义关系:“面子—里子”“绣鞋—小靴”“绵袄—绵裙”“夹背心—长背心”“绵袄—皮袄”“坎肩—裙子—箭袖—褂子—小衣—裤子—背心—汗巾—袜子—抹胸—斗蓬—鹤氅—昭君套—观音兜—小朝靴—袍”。

2.按音节数量分

单音节词:“袄”“褂”“裙”“裤”“袜”“蓑”“鞋”“袍”“袄儿”;

双音节词:“箭袖”“外褂”“褂子”“暖袄”“大袄”“小袄”“小袄儿”“皮袄”“绵袄”“绵袄儿”“短袄”“小衣”“小衣儿”“裤子”“夹裤”“斗蓬”“面子”“里子”“风领”“领袖”“坎肩”“坎肩儿”“绵裙”“裙子”“背心”“汗巾”“袜子”“抹胸”“绣鞋”“小靴”“褶子”“鹤氅”;

多音节词(或词组):“汗巾子”“薄绵袄”“大皮袄”“小夹袄”“小绵袄儿”“皮褂子”“昭君套”“窄褃小袖”“夹背心”“观音兜”“长背心”“小朝靴”“敝巾旧服”“乌帽猩袍”“里外发烧大褂子”。

3.按句法结构分(不包括单音节材质词语和连绵词)

名词+后缀:“褂子”“裤子”“面子”“里子”“裙子”“袜子”“汗巾子”;

名词+名词:“箭袖”“皮袄”“绵袄”“绵袄儿”“斗蓬”“风领”“领袖”“坎肩”“坎肩儿”“绵裙”“绵裙”“背心”“汗巾”“鹤氅”“皮褂子”“昭君套”“观音兜”“敝巾旧服”“乌帽猩袍”;

形容词+名词:“外褂”“暖袄”“大袄”“小袄”“小袄儿”“短袄”“小衣”“小衣儿”“风领”“薄绵袄”“大皮袄”“小夹袄”“小绵袄儿”“窄褃小袖”“长背心”“小朝靴”“里外发烧大褂子”;

动词+名词:“夹裤”“绣鞋”“夹背心”。

(五)服饰词语语义范畴分类概况

为方便描述,我们将作品中的服饰词语按人物依次列出,分为贾府主要人物和其他人员。(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文中同一人服饰词语出现的次数)

表1 贾府主要人物服饰词语语义范畴

表2 贾府主要人物服饰词语语义范畴

上述是《红楼梦》中人物服饰的构成要素,各人物服饰词语的词语及语义范畴情况如下:贾宝玉的服饰涉及7个范畴,共80个词语;王熙凤的服饰有5个范畴,共43个词语;湘云的服饰有6个范畴,31个词语;林黛玉的服饰有5个范畴,28个词语;薛宝钗的服饰有5个范畴,共12个词语。

人物服饰的构成中,“名称”范畴是必备的,“颜色”“材质”“工艺”范畴绝大部分人物服饰中会涉及,其他范畴出现的情况相对较少。

由上可知,服饰构成要素中,“颜色”“材质”和“名称”三个范畴中有单音节词,另外四类范畴中的词语都是非单音节词。七个范畴中都有双音节词,词语数量也最多。多音节词(或词组)中只有“样式”“新旧”两个范畴没有出现。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占服饰描写词语的比例分别是:14%、63%、23%,反映了近古汉语时期词语的双音节化特征逐渐突显。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现,服饰描写词语中的“材质”范畴由纺织类、动物毛皮类和草木类构成,前者如“杭绸、羽缎、绫子”等,后者如“貂裘、大毛、羊皮”等。这两种材质类别在音节数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双音节中,纺织类词语、动物毛皮类词语和草木类词语占“材质”范畴的比例分别为42%、46%、12%;多音节词(词组)中,没有草木类材质的词语,纺织类词语和动物皮毛类词语占“材质”范畴的比例分别为17%、83%。由此可知,多音节词中的“材质”范畴以动物毛皮类词语为主。

通过纵聚合关系分析可知,服饰描写词语中上下义关系占优势,其中“颜色”范畴中的红色是所有色彩里描写得最全面的,色调丰富多样。“《红楼梦》的服装色彩描写同时也是对明清社会服饰色彩流行的一个记载”[7]。通过服饰描写词语的横聚合关系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词语集中在类义关系上,其次是同义关系,基本没有反义关系。“材质”范畴中以同义关系、类义关系词语居多;“名称”范畴以“袄”为主要描写对象,包含了袄的大小、长短、薄厚等特点。

句法上,“颜色”范畴词语构成以“形容词+名词”最多,“名词+名词”次之,多是偏正结构;“材质”范畴和“名称”范畴词语以“名词+名词”格式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也是以偏正结构居多;“工艺”范畴词语以“动词+名词”格式居多,构成动宾结构。

三、人物服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

总体来说,《红楼梦》服饰描写真实反映了清朝前期的着装面貌,曹雪芹笔下也都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写述,这也是他的亲身经历,是实有其物的,因此可以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可以完全相信曹雪芹的忠实写述,而成为清初历史的可靠材料[8]。

(一)从颜色和纹样看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中国上古时期哲学家们提出“阴阳五行”说——万物都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共同协作,使宇宙正常运行。“五色”是“五行”的反映,包括青、赤、黄、白、黑,因此,这五色代表了中国的传统色彩。《红楼梦》中的服饰颜色词语包含了此五色,并以青、赤、黄、白居多。其中,王熙凤和史湘云的服饰分别提到了“五彩”“五色”。这反映了“五行”说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之深。

儒家主张“克己复礼”,提倡以“礼”治理国家,指出尊卑有序、恪守纲常。《红楼梦》服饰描写中,服饰词语由多到少依次是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的服饰词语却比鸳鸯、袭人两个丫头少。一方面反映了大观园中这些人物身份的尊卑差别;另一方面,表现了宝钗对自身定位的心理,她自知家族世代经商,而商人是当时社会阶层中地位最为低下的职业,所以宝钗的服饰穿着简朴单调,向读者展示了其为人低调、谦虚温和的人物性格。在颜色词语运用中,王熙凤和贾宝玉都用到了青、红、白、紫等主色,色调明艳热烈,突出其身份之高贵。在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中,一切都要遵循“礼”的规则,不得逾越伦理。

(二)从修饰工艺看清朝纺织技艺与审美特征

服饰材质由纺织原料类、动物毛皮类、草木类构成,但就修饰工艺来说,只涉及纺织品类。穿花、起花、弹墨、掐金、满绣、挖云、镶边等,品目繁多,工艺各异,做工精致,代表了清朝纺织品的制作水平,反映了江南,尤其是江浙织造业的高超技能,为后人研究18世纪中国纺织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将修饰工艺与时代环境结合,清朝服饰制作的工艺不同于以往服饰简约清朗的特点,正如李泽厚所说:“由于技术的革新、技巧的进步,五光十色的明清彩瓷、铜质珐琅、明代家具、刺绣纺织……呈现出了可类比与欧洲罗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等等风格。”[9]修饰工艺的审美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它不再仅仅满足于遮体、保暖和耐磨的需要,而是上升到了观赏和追求新异的审美高度。

(三)从材质看中外满汉经济和文化交流

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世纪末虽然开放海禁,但仅有四口通商,18世纪中期,缩减至一口通商,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便如此,贾府仍有大量舶来品,其中包括服饰。部分服饰是否属于舶来品,可从其材质类词语得知。如羽缎、羽绉面、洋绉、番羓丝、凫靥裘、哆罗呢等,都来自于海外。虽然小说体裁不具有完全的真实性,但是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材质除部分是近于虚有之外,其他大部分材料都可在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发现[10]。贸易环境如此狭隘,贾府尚有不少外界罕见的洋货,可见其贸易渠道之广,显示出贾家的实力雄厚,根深叶茂。

清朝是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满足入关后,清政府并非一味排斥异族,在服饰制度上采用“取其文,不必取其式”的方法,即取汉族传统纹样,保留满族服饰典章制度。《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很多受满族习惯影响,如箭袖、袍之类是满族传统服饰,同样喜用毛皮。这与满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纬度高,严寒天气较长,用毛皮衣物能有效御寒保暖。《红楼梦》服饰材质类的词语中,动物毛皮类词语约占67%,例如:狐肷、貂裘、鹿皮、猞猁狲等。作品中的人物喜用这类材质的服饰与满族的衣着习惯密切相关。

材质珍贵,做工精研,加上色彩不遗余力地运用,向我们呈现了贵族社会的奢侈消费心理,显示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阶层的地位、财富、荣耀,从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经济生活,以及步入灭亡的命运趋势[11]。

小结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清代贵族的生活面貌,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描写一种服饰类型涉及多个范畴,而将这些范畴进行“肢解”,我们又可以得到另外一种认识,即服饰的色彩、材质、纹样、工艺、名称等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不同人物在服饰上的细节差异,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先生的心理倾向。从这些构成要素延伸开来,每一个要素的背后都包涵不同的寓意:颜色和纹样范畴上,可以看到中国古典传统哲学思想和服饰流行趋势;修饰工艺范畴上,可以看到清朝纺织技艺与审美特征;材质范畴上,可以看到中外满汉经济和文化交流。

[1]贾峰.《红楼梦》服饰话语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21.

[2]邹智勇.语义范畴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外语学刊,2000(3):41.

[3]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童庆柄.《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5(4):36.

[5]李红印.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56.

[6]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1.

[7]陈东生,甘应进,覃蕊,等.《红楼梦》服饰色彩探析[J].红楼梦学刊,2007(1):228.

[8]郭若愚.《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研究(上)[M]∥红楼梦研究集刊:第十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14.

[9]王小芳.清代女子服饰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7.

[10]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491.

[11]李宗茂.读《红楼梦》看贾府中人的奢侈消费[J].消费经济,2009:93.

(责任编辑:王芳)

Dress Word Classific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A View of Semantic Categorization

SHEN Ya-ling
(School of Litera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The dress word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reflect the social life of the times.In this study,the words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from semantic categorization,thu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m is explored.

A Dream of Red Mansions;semantic categorization;dress word;cultural connotation

H042

A

1672-8572(2017)03-0090-07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3.14

2017-03-08

沈亚玲(1990—),女,安徽阜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词汇。

猜你喜欢
范畴材质服饰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动物“闯”入服饰界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衣服材质大揭秘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17:50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17:14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