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韩克超
“道真蔬菜”俏销成渝
文丨 韩克超
磨盘山菜农在田间管理
雨雾笼罩下,磨盘山蔬菜基地里,一棵棵菜桩依稀可见,一幢幢“黔北民居”楼房轮廓朦胧。
“2000多亩莲花白,一斤都没剩,全部销到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说起蔬菜,道真自治县洛龙镇大塘村村委委员、龙腾磨盘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会成员邓世刚满是自豪。
采访中得知,龙腾磨盘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纳38户群众成为社员,他们与重庆双福国际农贸城的12个菜贩大户结成“产销亲家”,每户都有自家的蔬菜代理商。
邓世刚是大塘村磨盘山种植蔬菜的“第一人”。2010年,他大胆尝试,引导群众将当地30亩闲置土地廉价租赁给重庆客商种植蔬菜,他自己一边向老板学技术、跑市场,一边跟着试种了30亩。“当时的心态就是,‘土地送给客商种、我们学技术赚市场’,第一年卖了6万元,有信心了。”邓世刚说。
大塘村磨盘山片区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海拔1934.6米,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思想保守,村民长期贫困。邓世刚介绍,磨盘山以前很穷,群众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红薯饭,好多小伙子娶不到媳妇变成“老光棍”,磨盘也曾被叫作“光棍村”。
尝到甜头的邓世刚认为,磨盘要致富,种菜是条路。通过动员,第二年就有4户群众跟着他种起了蔬菜,第三年7户、第四年14户……到2016年,当地共有38户群众种植蔬菜,累计达2200亩。2017年,磨盘片区将新增菜农10余户,面积1000余亩。
“俗话说‘一人赚钱,全村眼馋;一人致富,全村拦路’,要是光我找到钱了,别人日子都过不下,恐怕连个串门的地方都没得。”邓世刚说,“既然种菜是条路,就想大家一起干。有钱大家赚嘛。”
40多岁的贫困户王文书10多年一直在外打工,2016年听从劝告,在家种了14亩蔬菜,净挣4.5万元。他对此十分感谢邓世刚。
王文书家共有4口人,因无技术、缺资金,家庭始终贫困,还欠下3万多元贷款。去年,邓世刚劝他种蔬菜,并为其垫资4000元投资,帮他翻犁土地,给他传授技术,还带着他到重庆市场找到了自己的代理商,让他一年实现脱贫。
“真心要感谢邓世刚啊,原来打工最多的一年可挣1万多元,现在种菜一年就还完了贷款,还在政府帮助下修了房子呢。”王文书自豪而坚定,“去年,卖菜也是邓世刚带着去的,他帮我找的代理商是同一个人,每次把菜运到那边,过了磅收了钱就走人,从来不会出现滞销。”
王文书今年准备扩大规模种植莲花白20亩。他说:“种植之余,再采点野生竹笋、挖些野生药材去卖,相信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眼看春耕到来,邓世刚拔通了重庆市场“菜贩”孔老板的电话:“三哥啊,最近行情怎么样?今年我们的种菜农户和面积都增加了,收购的时候没问题塞?”
记者听到,电话里回答:最近受暖冬影响,行情不是很好。但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你们的反季节错时令蔬菜,没问题的。”
孔老板人称“孔老三”,是邓世刚和王文书在重庆的代理商。据他介绍,“贵州蔬菜”供应主要是农历七、八、九三个月,个头大、品质好,且与其他地区蔬菜错时供应,在重庆市场很抢手。
大塘村总支书记谢艳前说:“目前,磨盘山蔬菜已贴着‘贵州’标签走进了重庆大市场。这几年来都是有多少销多少,不管市场行情如何,价格上总要比其他地区的同类蔬菜每斤高出5分钱。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基地上项目,不断做大规模、做响品牌,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