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理论依据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在于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科学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结合,现实性和超越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克服了以往各种学说的弊端,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一个多世纪以前。当时,人类历史正处在工业文明兴起和工业化开启的现代化进程的初期,处在由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折的重大历史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急剧积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时代所要求回答的课题是,揭示和阐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和阐明正在兴起的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进而揭示和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从而为人类解放提供思想武器。社会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需要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并展现出独特的理论主题、基本立场、分析框架、思维方式、逻辑结构和价值取向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立足于哲学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批判地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把唯物主义原则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全面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系统阐述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精辟概括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从历史和现实中最简单的商品和商品交换出发,研究商品背后所隐藏的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目的和实质,系统阐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剩余价值的来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说明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无产阶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无产阶级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社会就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主题明确、体系恢弘、说理透彻、逻辑严谨、价值取向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使我们能够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而且把这种理论作为观察和研究一切事物的科学方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谈到:历史唯物主义一经创立就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恩格斯在致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所谓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思维方式或工具系统,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马克思主义把方法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束了唯心主义方法论在其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第一次使方法论具有科学的属性。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方法论,提出哲学的使命不仅为了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使方法论的功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方法,主客体方法,社会基本矛盾方法,阶级和阶层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方法等。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方法论系统,真正实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本文摘自《十三个如何看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解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