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树荣 李 青 杨旭明 吴 豪
〔1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23〕〔2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广东湛江524022〕
华南地区进口棉花质量状况综述
■ 李树荣1李 青2杨旭明2吴 豪1
〔1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23〕〔2湛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广东湛江524022〕
华南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时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基地,棉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进口棉花作为大宗资源性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对象。本文对华南地区2014至2016年三年间进口棉花的品级、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重量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综合介绍华南地区近三年来进口棉花的品质和重量情况,同时分析几个主要进口国家的供棉情况,并针对进口棉花质量、包装等相关问题提出检验监管工作建议。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计进口棉花825批,20.7万t,货值40064万美元。经检验,对外出具品质索赔证书662批,品质索赔金额为251万美元;对外出具重量索赔证书689批,重量索赔金额为337万美元,两项共计对外索赔588万美元,占进口货物总值的1.5%,为国家和企业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华南地区进口棉花来自世界各地1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国别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和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等)等国,其中以澳棉、美棉、印度棉和巴西棉为主体,分别占进口总量的36%、18%、16%和16%,其余非洲棉占7%,乌兹别克斯坦棉占6%,剩余少量墨西哥和埃及棉。M、SM等级为主要等级,占进口棉花总批次的77%,合同签订凭样成交的占22%。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方式为主。
(一)质量状况综述
近年来华南地区进口棉花特点:国内外棉价差继续收窄,进口量大幅下跌,巴西和乌兹别克斯坦棉进口量增加,印度棉花进口量有所下降。
棉花进口大幅下降的原因:一是受政策调控影响,近两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棉花产业的调控力度,“去库存、减压力、满需求”目标明确,2014/15、2015/16年连续两年加大了国储棉轮出力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二是改指导价统一收储为直补棉农,国内棉花价格持续走低,进一步缩小了国棉与进口棉之间的价格差距,再加上进口配额数量有限,导致棉花进口量大幅减少;三是用棉企业需求疲软,受下游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库存压力大等因素影响,进口量下降。
印度棉价上涨是受国内供给紧张、供需缺口及巴基斯坦狂热进口等因素影响,加上印度出口棉花政策影响,导致印度棉进口量大幅减少。
由于巴西货币贬值等原因,提高了巴西棉出口竞争力,造成巴西棉进口量增加。乌兹别克斯坦棉具有强力好、易染色、织造断头率低等特点,适合纺中高支棉纱,再者它与印度棉、美棉、澳大利亚棉相比有运输距离短、到港时间快的优点,所以乌棉进口量有所增加。
(二)品质检验情况及分析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进口棉花总体平均品级不合格率为12.66%,降级幅度从0.5级至3.0级,降级率在50%以上的63批,最高降级率为100%,其中降2级以上超过20%的有2批。总体长度平均不合格率为8.70%,降长幅度从降1/32"至降1/16",降长率在50%以上的有39批,最高降长率为100%,其中降1/16"及以上超过20%的有6批。马克隆值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1.90%,普遍为细度偏粗或偏细现象,马克隆值最高不符合率为55.56%。纤维断裂比强度总体平均不合格率为3.81%。
部分国家棉花品质降级原因主要为:乌兹别克斯坦棉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品级签订为美棉等级现象,造成降级;非洲棉除颜色发黄外,长度不符合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棉花;巴西棉花则主要是棉花含杂多、颜色灰暗、轧工较差。
(三)重量检验情况及分析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进口棉花共计689批重量短缺,占到货总批次的84%,平均短重率为0.82%,偶有短包现象发生。
造成进口棉花普遍短重的原因一是贸易惯例,属于市场行为,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自从国家质检总局出台政策,实施境外供货企业信用评估制度以来短重现象已有所好转;二是由于印度等气候干燥国家习惯在轧花过程中对棉花进行喷雾处理,导致棉花含水量较大,经长途运输后,回潮率发生变化而引起重量差异,但也不排除人为向棉包喷水增重等欺诈行为存在。
(四)包装检验情况及分析
美棉包装使用塑料编织袋、铁线或塑胶带捆扎;澳大利亚棉花包装完整、扎实,密封性能较好,极少存在破件;印度棉花和埃及棉花的包装虽然基本以棉布为主,但布料稀薄,容易破包造成污染,而且捆扎的塑料带质量较差,易脆易断,运输中稍有碰撞即造成散包,加大了棉花污染的风险。另外,部分印度棉和非洲棉花包装存在不规范现象,唛头、包号等信息印制不清,装箱资料不齐全,给复磅工作造成影响。
(五)主要进口国家棉花检验情况及分析
1.澳大利亚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进口澳棉262批、75013t、货值15414万美元,分别占到货总批次的32%、总重量的36%、总货值的38%。澳棉以SM级及以上为主要等级,合同签订以高品质棉为主。据统计,澳棉品级降级率为17.83%,降级幅度为-0.5级至-2.0级;纤维长度不合格率为4.35%,降长幅度为1/32"至1/16";马克隆值不合格率为1.92%;强力不合格率为1.08%。经检验,90%批次的澳棉出现短重,平均短重率为1.15%。2014年至2016年间检验检疫部门共出具澳大利亚棉重量索赔证书236份,出具澳大利亚棉品质索赔证书219份,共计对外索赔286万美元。
2.美国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进口美棉206批、37439t、货值7651万美元,分别占到货总批次的25%、总重量的18%、总货值的19%。美棉以M级为主要等级。据统计,美棉品级降级率为15.92%,降级幅度为-0.5级至-2.5级;纤维长度不合格率为9.23%,降长幅度为1/32"至1/16";马克隆值不合格率为2.40%;强力不合格率为2.28%,美棉平均短重率为0.85%。2014年至2016年共出具美棉品质索赔证书143份,重量索赔证书189份,共计对外索赔117万美元。
3.印度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进口印度棉109批、32799t、货值6022万美元,分别占到货总批次的13%、总重量的16%、总货值的15%,印度棉以凭样成交为主。据统计,印度棉品级降级率为6.82%,降级幅度为-0.5级至-3.0级;纤维长度不合格率为6.11%,降长幅度为1/32"至1/16";马克隆值不合格率为1.41%;强力不合格率为9.22%。2014年至2016年共出具印度棉品质索赔证书77份,索赔金额为21万美元,另外检验发现有91%批次的印度棉重量短缺,平均短重率为0.84%,共出具印度棉重量索赔证书99份,共计索赔金额50万美元。
4.巴西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进口巴西棉157批、32455t、货值5921万美元,分别占到货总批次的19%、总重量的16%、总货值的15%。据统计,巴西棉品级降级率为8.43%,降级幅度为-0.5级至-2.0级;纤维长度不合格率为12.54%,降长幅度为1/32"至1/16";马克隆值不合格率为0.77%;强力不合格率为8.02%,巴西棉平均短重率仅为0.31%。2014年至2016年共出具巴西棉品质索赔证书126份,重量索赔证书103份,共计对外索赔金额为51万美元。
5.乌兹别克斯坦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进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18批、13658t、货值2247万美元,分别占到货总批次的2%、总重量的7%、总货值的6%。据统计,乌棉品级降级率为7.10%,低于总体平均水平5.56个百分点,降级幅度为-0.5级至-1.0级;纤维长度不合格率为8.88%,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降长幅度1/32"和1/16";马克隆值不合格率为5.47%,高于总体平均水平3.57个百分点;强力不合格率为0.42%,低于总体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共出具乌兹别克斯坦棉品质索赔证书16份,索赔金额为9万美元。检验发现其中三批乌棉短重,短重率为0.02%。
6.非洲棉花。
2014年至2016年华南地区从喀麦隆、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进口棉花共74批,14672t,货值2600万美元,分别占进口总批次的9%,总重量的6%,总货值的6%。检验发现到货非洲棉品级平均不符合率为9.27%,降级幅度从-0.5级到-2.0级;长度平均不符合率为24.50%;马克隆值平均不符合率为0;纤维强力平均不符合率为3.77%,短重率为0.97%。2014年至2016年共出具非洲棉品质索赔证书73份,重量索赔证书53份,索赔金额为45万美元。
表1 华南地区进口量占前五位的国家棉花质量情况统计
从以上资料分析,澳棉和美棉品级降级率较高,长度不符合率较高的则是非洲棉、巴西棉和美棉,其中印度和巴西棉的强力不符合率也远远高于其它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棉的马克隆值不符合率较高,短重情况最为突出的则是澳大利亚棉和非洲棉。
(一)加强进口棉花检验检疫监督管理
强化风险控制,把进口棉花作为高风险产品加大检验监管力度,广泛收集进口棉花的国内外技术法规、公告、警示通报,总结分析本地区的进口棉花质量状况,及时向政府、企业及检验检疫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和信息,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在实施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用棉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建立诚信监督机制,对诚信较差、屡屡发生问题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和抽检比例。针对进口棉花及装载的集装箱存在携带有害物质、外来生物或病媒昆虫等风险,检验检疫部门要注意强化疫情风险意识,及时收集并掌握总局发布的风险警示通报及国内外疫病疫情情况,同时建议总局将疫情检出情况纳入评估准则加强管理。
(二)加强进口棉花包装的检验监管
建议用棉企业提早采取预防措施,督促境外供棉企业留意并执行我国棉花包装的有关标准规定,做到包装规范,唛头清晰,必要时要求其提供棉花包装检测报告,降低货物滞港的风险。同时,建议检验检疫部门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进口棉花包装检验监管:一是加强现场查验,全面掌握辖区内进口棉花包装情况,对发现的包装破损、污染等质量问题做到全录入,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发布警示通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境外供货企业重视并注意国家法规和标准的变化,保证供货质量。
(三)探索进口棉花集中查验监管区的建设
进口棉花类别多样,有工厂自用棉、贸易棉、储备棉等。贸易棉流通性强,对棉花仓储库的要求较高,加之棉花仓储企业实力参差不齐,给检验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建议上级部门研究探索建立进口棉花集中查验监管区,对棉花仓储企业准入条件加以限制,加强对仓储棉的管理,实行“检管分离”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