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吕若琦
百岁老太是个“开心果”
文 / 吕若琦
家住浙江嘉尖栅堰小区的林菊英出生于1918年3月3日,今年2月26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老人的百岁寿宴,与老人家聊天会发现,她依旧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尤其是她的听力特别灵光。
这场热闹的百岁寿宴吸引了包括酒店员工和其他客人的眼球,哪怕是素不相识的人也纷纷前来向寿星道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幅红底金字悬挂在大厅舞台正中央的对联看起来非常喜庆,五彩的气球也烘托了现场欢乐的氛围,林菊英在儿女的陪伴下在主桌落座。主桌的玻璃台面上有一个用金黄色小米拼成的“寿”字,人活百岁离不开五谷,这也表达着一份金色的喜悦。
10年前,在老人做90岁大寿时,整个大家庭有48人,这回百岁寿宴,这个大家庭已经扩充到65人,五代同堂,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我母亲共生育了9个孩子,有一个已经去世了,还有一个因为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就送走了,目前由我们兄妹7人轮流照顾她。”老人的儿子王关德今年也已经73岁了,他说,老父亲和母亲同龄,94岁时患食道癌去世。
看到亲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寿星林菊英十分感动,她热情地招呼大家赶快坐下,并且喊得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开席之前,一张全家福记录了难忘的时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老人还笑容可掬地向每个人分发了长寿面、长寿糕和长生果。
五代同堂让人羡慕,家里最小的宝宝才8个月大,林菊英爱小孩,在寿宴上她跟孩子们都很亲热。“她的9个孙辈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有了曾孙她也帮忙照看,现在自然是不带孩子了,但她总还是牵挂这些小辈们。每次有孩子来探望她,她都很高兴,一个劲地喊他们吃糖果、水果。”女儿王亚云说。
前年年底,林菊英因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这对平时连感冒都不常有的老人来说是一番折磨。“我老母亲活到100岁,医生给我母亲做了各项检查,发现她体质的确不错。”王关德说。慢慢康复后,林菊英又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她平时没有午睡的习惯,也不刻意早睡早起。她的耳朵特别灵,女儿王亚云说,平时他们在隔壁房间里讲话,母亲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有时候还要操心他们讨论的话题。笔者跟老人聊天,完全不用特意提高声音,她都能对答如流。
有很多人想了解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笔者采访后发现,老人对于养生还真的不是很讲究,如果一定要说她有什么秘诀,那就是“活得开心自在”。
林菊英12岁就到嘉禾布厂(后改为南湖布厂)当纺纱工,20岁成婚后一直是家庭主妇,几乎没读过书,但名字倒是自己取的。“林阿囡太难听了,叫也叫不响,我去嘉禾布厂上班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掉了。”回想起从前,老人笑得很开怀。
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林菊英通情达理,性格好是大家对老人的一致评价。
“她要发脾气了就一下子火冒三丈,但几分钟后气消了就在那里笑出声来了。难过的时候她会哭出来,但哭过就好了。我母亲是个很随和,很好相处的人。”老人的女儿王亚云告诉笔者,老母亲不记悲伤,也不记仇。
“我母亲牙齿不太好,现在每餐主食都喝半碗粥,但餐桌上必备的是咸菜,肉也喜欢吃肥的,剩菜从不倒掉,烟和酒也都吃,但跟‘三高’沾不着边。”儿子王关德说,前几天买了条一斤左右的鲈鱼红烧给老母亲吃,她一餐能吃掉半条。比起清淡的食物,她更偏爱吃腌制品,吃什么都不忌口。“有时候只有我们做‘恶人’呀,适当控制她的饮食,她自己生活很随意的。”
老伴过世后,林菊英仍习惯住在栅堰小区的家里,由儿女轮流照顾。她不吃保健品,也不常锻炼,太阳好的时候由子女陪她去小区里面转转。
笔者采访过多位百岁老人,他们在饮食方面的爱好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吃甜的,有的喜欢吃咸的。在性格方面,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喜欢人多热闹。尽管生活习惯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乐天派”,知足而开心。
高龄老人如何养生保健?笔者采访了浙江省荣军医院大桥分部病区主任姜建平。他认为,对百岁老人的照顾更应该遵从老人自己的意愿。
“可以说,每一个高龄老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他们能长寿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作为照顾者来说,不必刻意去要求老人吃什么、穿什么,让他们保持开朗的心情是最重要的。”姜建平说。
责任编辑/邹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