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静
摘要: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一直受中国声乐界的关注,为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笔者认真分析了民族声乐的教学现状,对声乐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就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内容以及风格形成等方面进行多维探究,以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之花在全球文化中更加夺目。
关键词:多维文化;民族声乐;教育
引言
民族声乐是一種借助民族审美和民族语言来表达民族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在兼顾民歌、戏曲、说唱等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再吸收、借鉴美声唱法而形成的具有艺术性、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精神的民族声乐艺术。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尤其是当代民族声乐处在转型的特殊时期,此时理清教学思路、探讨文化发展格外重要。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模式探讨
20世纪50年代,全国很多音乐学院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即邀请民间艺人来到课堂讲学,让地道的民族音乐走进课堂。同时,师生到各民族地区学习原生态的民族音乐。现在的声乐教师大都属于学院派,对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旋律、吐字等的把握与原生态歌手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可以参照上世纪50年代的教学模式,聘请一些原生态歌手,让学生学习原生态的演唱方式,感受其浓烈的地域性以及突出的艺术个性,这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民族唱法的机会,还可以扩充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此外,教师要教导学生寻找技巧运用和风格表达上的契合点,模仿原生态歌曲,以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
二、当前我国专业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1民族声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纵观我国各大音乐院校民族声乐课堂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课程设置涉及面十分广,包含专业理论、民族音乐理论、文化基础和政治理论等,这些课程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综合素质,但是却无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所开设的文化学科理论课程,学生们只需要简单的学习经典的民歌和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民族声乐核心的内容并不了解。这样的课程设置就导致学生对我国的专业民族声乐艺术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无法实现突破。
2.2民族声乐教育将美声唱法作为教学标准
我国在五四运动时期引入了西方的音乐教育模式,以此为基础设立民族声乐专业,迄今为止这种教学模式依然在使用,这就导致我国现在出现民族风格结合西方美声唱法的教育模式,使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民族声乐发展缓慢。当前在民族声乐教育当中,学生想要学会发声,需要先学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再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但是学生无法认识到民族声乐作品的魅力和演唱方法,也无法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演唱风格。
2.3缺乏完善的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民族众多,而且每个民族都有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但是音乐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多元化和个l生化发展得到抑制,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专业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美声唱法,导致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比例严重失衡。第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盲目要求学生掌握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使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演唱个性。
三、多维化视域下专业民族声乐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3.1历史方面原因
(1)以西方音乐教学体制为标准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的传人,我国开始开展专业音乐教育。蔡元培在1927年建立的国立音乐学院,标志着我国的音乐教育拉开了新的序幕。最初音乐学院是以德国的音乐教育体制为标准进行设置的,教师也大都是留学归来和外籍教师。应用的教材中几乎看不到我国的传统民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大音乐院校开始设置民族声乐专业,但是现在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仍然是以西洋美声唱法为基础继承优秀民族声乐演唱技艺的教学模式。
(2)多维化视野和一元化视野的矛盾
我国最初接受的音乐价值观为一元化价值观,但从当前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才是文化发展的方向。其实从西方音乐最初传入我国之时,关于怎样处理中西音乐文化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怎样对待传统音乐文化更是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少音乐家指出,现在高校所培养的音乐生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无法满足多元化文化发展的需要,民族声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只是一个简单的缩影。
3.2现实方面原因
(1)民族声乐生存环境受到工业文明破坏
我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其形式、内容等都和农业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取代了农业生产,民族声乐生长的外部环境遭到破坏。而工业的发展也对其他行业产生严重影响,劳动号子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流行歌曲。虽然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是传统的民俗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声乐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2)传统音乐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在外部环境和经济利益的影响之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音乐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着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不少年轻教师不再重视民族声乐,他们大力宣传创作歌曲。另外,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怎样模仿成功者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忽视了成功者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才可以促进专业民族声乐教育的长远发展。
四、多维化视域下专业民族声乐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4.1转变传统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观念
促进民族声乐教育发展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让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可以实现更好的交流和发展。我国在发展专业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还需要吸取其他文化中的精髓,以多维化视域推动民族声乐的教育改革。第一,对传统民族声乐演唱理论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也已经渗入到中国人的血脉和骨髓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民族声乐相关理论的研究,寻找现代民族声乐和传统民族声乐之间的联系,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中的精髓,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第二,多维化视域,即需要尊重多种文化的平等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使各个民族文化能够相互尊重,共同平等发展。
4.2科学合理设置民族声乐教育课程
我国专业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对当前民族声乐教育中存在不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及时的调整。民族声乐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要遵循民族化和多元化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不断创新,使课程设置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演唱能力,让学生可以实现声、情、表演的完美结合。
4.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
现如今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民族声乐教学大都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虽然比较灵活,针对性也较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使学生表演形式过于单一,视野受到限制,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改变教学方法,比如“公开课”、“小组课”、“民间双向互动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时形成良性的互动和竞争,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4.4提高民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整个民族声乐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进一步更新,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等,即教师在当前多维化文化发展背景下,需要熟练应用民族声乐教学中各种教学技巧,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具备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各种各样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声乐作品中的内涵,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
五、结束语
我国各民族多能歌善舞,尤其在戏曲表现中,演唱中的形体与歌唱联合也甚是紧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告诉他们没有动作的演出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缺少光彩,更谈不上如何影响观众、感染观众。表现一首歌曲不只是声乐技术的运用,还包括对声乐的理解以及歌曲内涵的理解等诸多方面。所以,只有彼此协调相融,形成心灵上的共鸣,学生才不只是技术“匠人”,才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为人民创造出真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