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北年事

2017-07-21 10:26王海燕
西部散文选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锅刘家

王海燕

年猪

年节一进入腊月,平时嘴皮干歘歘的孩子们一个个张扬着肥肥的油嘴圈圈,垢痂手也油漉漉的,滋润了些许。

这个时候,满庄子的农户们就忙着宰年猪了。每天早晨,猪娃惨烈的恸嚎声从张家李家王家马家吉家杨家戴家刘家传出。伺候了一年的猪娃魂飞魄散,被庖丁大卸八件,悬于屋梁,大饱了一家人过年的眼福和口福。

头天晚上,母亲给年猪喂了一顿美食,一盆青稞面糊糊外加两个豆面干粮,算是送行仪式。然后叫我去外院奶奶家预请了宰猪的杨把式,又去张大嘴家借了那口生铁大锅,用架子车拉到家里,以备明日烫猪。生铁大锅乃一村的宝贝,家家户户宰猪烫毛基本用它。

这口大锅有着非凡的身份和来历。据说,是上世纪的六零年庄子上吃食堂时由县上统一配的。大锅口径五尺有余。据说,那时煮一锅苦苦菜拌汤,可供几百号人食用。后来食堂散了,这口锅就由当时的大队书记张大嘴收藏。再后来,年景慢慢好转,腊月里,大锅就在村上人家宰年猪时派上了用场。日积月累,锅沿上积了厚厚一层猪毛猪血及其他杂物,远远就能闻到一股腥臊味儿。

翌日清晨,一厢里,女人们花几个时辰用麦草烧烫了一锅水,再塞几片煤砖煨着。一厢里,几个男人将猪摁倒在台沿上。宰把手动作老辣,面不改色心不跳,宰把手几个动作,猪就呜呼了。

这时,宰把手口中念念有词:孽障(可怜)啊,下一辈子转个工作人或城里人,享点清福去!此时便有老汉吩咐娃娃:赶紧去将大门打开,说猪要转世去哩!

接着,将猪投进大锅烫毛,再开膛破肚,将肉卸了,涮肠子肚子,收拾下水。

宰把手割了一绺槽头肉,权当工钱。

孩子们拿了猪尿脬,在土里揉大,吹饱气,在场面上踢来踢去,抢来夺去,当足球玩。有时发生争执,强者用猪尿脬打弱者的头。所谓尿脬打人,臊气难闻——一句俗语,原来是从这里来的。

后晌,一锅肉,一锅血肠面肠心肝肺煮熟了,外加一扇蒸熟的猪油面疙瘩,孩子们就开始挨门逐户邀客吃肉。第一道是肥囔囔的白水肉,吃得客人鼻凹里渗汗,嘴角里冒油。很少有骨头啃,这要留到过年。第二道,心肝。量少,尝尝鲜的。第三道,血肠。吃血肠有讲究,煮得不能太老,老了不好吃,也不可过嫩,带了血水。要煮得恰到好处,入口软绵欲化,调料适中,再加点蒜茸,方为上品。第四道,豆面肠。豆面里适量和一些猪血,别具风味。第五道,面疙瘩,足量提供,吃饱为原则。

最后,还要给隔壁邻舍送去一碗肉和下水面疙瘩。自此,年猪算宰完了。自此,每日,孩子们相互指着油嘴圈圈,乐呵呵地只待过年了。

时下,日子裕如了,宰猪由一种讲究的仪式演变为一件平常不过的事儿了。很多人家也不再养年猪,像城里人一样,到时去称上半扇子肉过年,方便省事,虽然有时肉味儿不大正宗。

现在,农村很多人家不养猪了,年轻人远天远地去打工,平素,家里只有老人孩子,成了空巢。先人们创造的这个“家”字,看来要重新改写了。

时光把孩子们的油嘴圈圈擦得干干净净,过年越加肥润,越加体面,你家有山珍,我家不缺海味,你家放花炮,我家干脆打礼花,在我想来,就是缺了那么一点欲说还休的年味儿……

新袄

曙色带紫,渗染窗棂。在噼噼啪啪的炮仗声里醒来,我瞅见用崭新的粉纸糊过的窗子,四角和中央贴了红纸窗花。窗花是母亲剪的。中央是一幅寒雀探梅,梅枝上两只稚拙的雀儿,唧唧喳喳,不知是它俩,还是院子里柏香树上的雀儿叫的。四朵吉祥云纹在窗子四角里飘着。

此刻,一缕新鲜的阳光爬上窗眉。我起身一看,炕头上一摞新衣,上面摆着一双崭新的黑条纹牛眼睛千层底布鞋,我心头一热。鞋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衣服和裤子是在村里裁缝那儿订做的。我急忙穿好新袄。试穿新鞋时遇到了困难,新鞋紧成,费了很大劲勉强穿上。虽然脚默默忍受着痛苦,而我的内心却流转着一汪黏黏的蜜意。

我走出房门,朝暾初照,满院紫气氤氲。一缕缕酸菜粉条炸洋芋白水肉炖菜的香味扑来鼻端。听见母亲说,快来吃饭,吃过了拜年去!母亲腌制的酸菜特别好吃。平时,我就喜欢从缸里撕出一叶儿,带着冰碴,嚼起来爽口至极。

兄弟姐妹上下一身新袄新鞋,红男绿女,像一窝身披新羽的雏鸟,唧唧喳喳满院子疯,看上去很美。

我的衣裳是新式的,叫制服,是村上刘家婶子缝制的,很合身。衣领直立,领豁里钉了风纪扣,左胸前一个兜,是插水笔的,下面俩梯形的兜悬在左右。穿上身风度陡添。记得刘家婶子是从县城来到乡下的,由于世事变故。年前,母亲领我去刘家婶儿家缝衣服。刘家婶儿长得很洋气,高个子,大眼睛。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卷尺,在我浑身上下丈量一番,将数据一一记在一片纸上。说,过几日来取。因为要过年了,来刘家婶儿家做衣服的庄员很多。

腊月年根,每当我走过刘家门口就听见缝纫机嘡嘡嘡地欢叫。

刘家婶儿改变了我的衣着,改变了我们庄子的形象。

拜年

我在东房里揭了炕板,烤脚。一手从毡边下摸出一本残卷《施公案》,方入迷处,听得父亲在一厢里喊:快拜年走!我没有动身。这时父亲急了,说,你连年都不去拜,念那么多书有啥用哩!如今想来,这话居然验证了我无用的一生。我赶紧将书塞回毡下,从炕里抽出脚,磨磨蹭蹭拜年去了。

我不是不想去拜年,我是扯牵着那书。书是张家积善从他家梁头上偷偷摸出来的。那时除了雄文四卷和红宝书语录,绝大多数农家藏书藏画尤其是古一點的,都自愿上缴或被红卫兵搜去,在大庙院里一火焚了。《施公案》是积善爷儿担着尖子秘藏的。所以我得尽快看完还给积善。积善已催了几回。

孩子们跟着长者,一家一家去拜年。先是家里人,再是庄员,再是远方的亲戚世交。重要的亲朋须在正月十五前拜完。过年要持续一个月,到二月二龙抬头了,才打住。

拜年分长幼亲疏,不得乱了秩序。先去外院爷儿家。外院爷儿老两口无子嗣。传说爷儿民国年间当过丁,打过仗,经过商,秘藏了不少银两。老两口日子过得殷实体面。每年过年,爷儿总穿一件蓝缎子长袍,套一件褐色绸马褂,上面是圆形的百寿图案,有光照去,熠熠生辉;洁白柔软的羔皮挂的里子,摸上去是一种暖和和的幸福感觉。三天年过罢,爷儿将长袍马褂脱了,叠好,放回箱子。外院奶奶养了一只猫,雅号黑灵儿,机智伶俐,在炕上卧着,见人来,奶奶说,黑灵,作个揖,拜个年!黑灵儿前脚相抱,行作揖状,憨态可掬。奶奶又说摇摇尾巴尖尖,黑灵卧下,摇动尾巴尖尖。黑灵儿正灵!

一包岳阳茯茶,两瓶水果罐头,八个炉馍馍,一一摆到堂间柜上。然后装模作样叩头,嘴里大声吆喝:爷爷,磕头了。直到爷儿来到身前,说好了好了,散了年钱,发了炮仗,孩子们在小头屋里吃了菜,啃了骨头,满院子疯。大人们在正屋里分长幼坐了,辈分最大最年长者,被拥坐在炕角头,叫压法台。开始吃菜划拳喝酒。爷儿家有只古铜酒壶,说是宣统年间制的,是一件宝贝。爷儿在壶膛里搛几粒炭火,盛满酒,一会儿,酒就烫了。先给爷儿敬了八福长寿八杯酒,再依次敬了榴莲逢喜,四红四喜,然后同辈就开拳了。四个字儿的官拳,乱捣江湖拳,一字拳,爪爪拳,哑拳一起上,只喝完双双有喜俩壶,有人醉了,拜年第一回合就此结束。

再到下院奶奶家,再到上院爸爸(baba上声)家,再到麻家大姨娘家,再到甲子路尕姨娘家,再到山上三姨娘家,再到街上姑舅爸家。

随着拜年的深入持久,我的制服前襟上沾满了油水,再染了尘土,脏兮兮不堪入目。我的牛眼睛新鞋在雪泥里走来走去,牛眼睛烂了,鞋后跟搐了。

而我最大的收获是衣兜里多了一叠年钱,详细数来,有三五块之多。

猜你喜欢
大锅刘家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黄昏即景
马德里用大锅纪念新冠逝者
饺子宝宝
被“大锅”改变的小镇
超级“大锅”FAST 正式开启“天眼”模式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