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研 唐红祥
摘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是我国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广西为例,在运用五阶段划分法对广西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进行测评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法从农业投入水平、特色资源利用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六大方面共选取28个指标测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将测评结果和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发现,广西目前处于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初步农业现代化实现阶段,必须将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统筹发展。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进程缓慢,面临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劳动生产率低、耕地资源限制、有效灌溉率低、化肥使用量过度、部分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低、节水覆盖率低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如下措施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加大财政支持,稳定特色农业生产效益;强化农业教育,培育新型特色职业农民;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利用生态循环理念,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现代特色农业;广西;综合测评;对策;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0-0260-04
经济新常态下,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各地纷纷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具有重要作用,但现代特色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丁玉平认为,农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中国需要走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蒋和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逐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2];潘时常针对中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3];刘晖霞研究发现,甘肃依托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总体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须要立足实际,以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与战略重点,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4];麻小燕等从科技的视角归纳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科技服务农业的典型模式[5];田安国指出,大别山区特色农产品发展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脱贫致富有重要作用[6];郭静佳等为山西省闻喜县率先建成山西省“优、特、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指出了道路[7];李芳对进一步挖掘榆林市特色农业的潜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进行了探讨[8];广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突出,2015年全面启动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2”提升行动,即提升发展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罗非鱼、肉牛肉羊和生猪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富硒农业、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3个农业,大力推广桑树、甘蔗两大生态循环利用技术。提升行动从2015—2017年为第一阶段,一直持续整个“十三五”时期,力争到2020年实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转型、优化、升级。因此,本研究以广西为例,通过定量分析,在测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基礎上,综合评价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状况,为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升级版”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对“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特色农业内涵
现代特色农业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基拙上,通过发掘当地的农业发展优势,体现农业特色,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不仅具有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地域特色、品种特色等,更是同现代技术、生产模式、经营主体等集合在一起的共同发展的农业[9]。现代特色农业发展[10],是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2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阶段测评
2.1测评指标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而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因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可划分为不同阶段[11]。本研究采用目前常用的五阶段划分法[12],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阶段进行测算,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即利用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总数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等5个指标的综合值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划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农业现代化阶段和全面农业现代化阶段(表1)。
[FL(2K2]4.3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4.3.1现代特色农业投入水平
从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生产投入看,广西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为51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广西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8%,资金问题将成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瓶颈”。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广西非农户投资占5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表明广西社会资本和政府在农业上的投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广西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的耕地数量有限,仅为0.304 hm2/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耕地资源不足,更迫使广西尽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广西农业机械化水平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广西降水量丰富,但由于蓄水设施不足,水资源利用率极低,导致耕地有效灌溉率仅为36%,比全国低12百分点。广西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较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2%,表明广西主要靠增施化肥来增加产量,这不利于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4.3.2特色资源利用水平
在广西特色资源利用水平方面,利用广西十大特色产业产值来反映广西特色资源的竞争力及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广西特色产业产值、特色产业产值比重、特色种植业产值比重和特色养殖业产值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51.4%、22.4%、10.3%、13.2%,表明广西十大特色优势产业的选取符合广西实际,且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且特色养殖业的竞争优势大于特色种植业。因为本研究均以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广西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要与资源相似省份及农业发达省份抢占市场,还须在多方面完善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体系。
4.3.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开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是发展农业加工业。广西农业企业数量450个,只占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表明广西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农户,农业附加值低。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数量和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功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9百分点,表明广西农产品加工没能很好地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广西农业科技从业人员(教师)数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2%,表明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研发的人力资源丰富,但如何让这些教师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将其科研成果转换成农业生产力同样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4.3.4现代特色农业产出水平
从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出水平看,广西农业就业人员人均创造农业增加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全国少10 071元,只达到全国的63.73%,表明广西的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急需提高。但广西土地产出率较高,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9.2%,表明廣西耕地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广西谷物播种面积产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喀斯特地理环境导致农业用地整体生产率不高有关。其中,广西农产品综合商品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61百分点,表明广西农产品市场发展由于全国总体水平,销售环节做得比较好,这为广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精深加工、增加农业附加值提供了良好基础。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差1 305元,表明如何提高广西农民收入是2020年广西居民收入翻番的首要问题。
4.3.5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从广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广西第一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高出全国6.3百分点,且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6百分点,且表明农业在广西农村经济中占有主要作用,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广西城乡收入比略低于全国,表明广西城乡统筹发展相对较好。广西农民恩格尔系数为35.4%,处于相对富裕程度,还比全国高4.8百分点,表明广西农民收入主要用于食品支出。
4.3.6现代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从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来看,广西森林覆盖率62.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1.6%,这不仅为广西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更为广西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广西节水覆盖率低于全国10.02百分点,表明广西节水设施及其利用率不高。广西农业成灾率为26%,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表明尽管自然地理环境致使广西自然灾害频发,但相关部门和农户防灾抗灾工作比较扎实,很好地保护了农业生产经营免受更多损失,这也进一步为广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进程缓慢,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面临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低、耕地资源限制、有效灌溉率低、化肥使用量过度、部分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低、节水覆盖率低等诸多问题。广西须要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生物物种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14],把握机遇,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克服问题困难,大力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5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5.1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
坚持因地制宜、挖掘底蕴、整合资源、打造特色的原则,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将优越生态环境、秀美乡村景致和传统文化充分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潜力,带动交通运输、健康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优化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5.2加大财政支持,稳定特色农业生产效益
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支农力度,探索创新专项资金使用方式,重点支持主要(主导)产业、主要(主导)产区、主要(主导)经营主体,引导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而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3强化农业教育,培育新型特色职业农民
建立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学校等多主体参与的农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和多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培训,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
5.4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特色农业规模化
在保护现有耕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培育和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在优势特色农业比较发达的乡镇优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现代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5.5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业附加值
围绕广西主导产业和重点农产品,通过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和品牌建设,将农产品资源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有序延伸,实现经营主体企业化、生产发展项目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6利用生态循环理念,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利用生态循环理念,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促进特色农业绿色发展,走可持续的道路,从而实现“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兼得。
参考文献:
[1]丁玉平.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有效途径[J]. 农业经济,2014(8):15-16.
[2]蒋和平.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思路与建议[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3):5-15.
[3]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11(12):72-75.
[4]刘晖霞. 甘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对策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3):40-41,25.
[5]麻小燕,李小红. 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广西横县为例[J]. 广西农学报,2012,27(3):97-101.
[6]田安国. 大别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226-1228.
[7]郭静佳,岳亚伟. 山西省闻喜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探析[J]. 山西农经,2015(4):15-16.
[8]李芳. 榆林科技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探讨[J]. 榆林学院学报,2016,26(2):37-39.
[9]罗必敬. 融水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5.
[10]罗慧媛,杨鹏亮,刘锐. 新常态下金融推进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 榆林学院学报,2016,26(1):139-141.
[11]谭智心.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8(6):118-124.
[12]马强. 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13]梁山.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与空间布局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4]唐红祥. 提升现代特色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 学术论坛,2016,39(4):62-66.
[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