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传阳++张阳阳++李政姣++韩丽++郭明月
摘要:指出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废弃物的不断猛增和低效利用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成为了建筑业研究的重点领域。针对南京地区,对当地建筑单位和长江大桥进行了走访调研,运用SPSS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结果分析,建立了管理成本相关模型,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切实能为我国建筑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和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管理成本; 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403
1引言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740万套,政策实施的同时也使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成为难点。我国每年建筑废弃物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成为了第二大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南京地区为例,近年来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持续增长,2013年末达到了6540.23万m2,而在每万平米的施工中,将会产生约550 t的建筑废弃物,加上拆建改建工程,仅南京地区建筑废弃物达到了上千万吨。所以如何减少和有效处理建筑废弃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处理及研究现状
俄国的Glushge首先提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这一理念。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率较高,欧盟对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達到了90%。德国研制出了多种垃圾分类设备,英国WRAP组织通过研究得出非现场施工可以减少80%以上现场废弃物的结论,日本制定了相应的《建筑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法规,美国则是将回收的建筑废弃物用于工程建设,进行二次利用[1]。
我国对于建筑废弃物的研究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丁志坤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视角,构建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应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增强管理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扩散[2]。袁红平、王家远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经济有效性评估的模型,提出随着项目的进行,施工的经济有效性会逐步好转的观点,并得出项目能从建筑废弃物管理中收益的结论[3]。
3调研分析
3.1信度及受访人员分析
本文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公司及长江大桥为调研对象,较为准确地认识了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废弃物产生的基本情况。通过SPSS对15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1,评价结果位佳,整体可信度较高。问卷受访人员中从事建筑行业年数在5~10年的人占总数的64%,5年以下的人数占到21%,10年以上的人占到15%。
3.2数据分析
3.2.1建筑废弃物产生情况分析
废弃物的产生阶段选取基础工程、装饰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作为代表,基础工程中废料产生量小于3%占总问卷的71%,3%~5%占10%;装饰工程废料产生量在5%~10%区间占61%,大于10%占23%;主体结构工程中废物产生量5%~10%占39%,小于3%占28%。
装饰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占比最高,由于装饰工程的复杂性以及材料的多样性,我国目前对这些废弃物并没有较为完备的处理办法,难以利用,这类废弃物应该在施工现场从源头削减,是重点的控制对象。对于主体结构工程来说,产生的废弃物一般为模板、钢筋等,这些废弃物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所以应注重其回收再利用的能力。相比而言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少,不必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3.2.2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情况分析
拆建工程产生的废弃物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块、钢筋、瓦砾、玻璃几类组成。不同废弃物的回收率也不尽相同,钢筋、砖块、木材回收率较高,而玻璃、混凝土这类废弃物则较难进行回收利用。钢筋和木材在使用过后,可以经过回炉和再加工制造进行二次利用,具有较好的利用率。
3.2.3建筑废弃物现状分析
建筑废弃物处理现状存在异质性,受访人员对所有罗列的现状进行打分,其中排在前3名的为“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支持力度不够”,“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和“管理人员对垃圾管理认识不够、处理积极性不高”。
4废弃物管理成本分析
一个典型的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过程应当包含以下过程:收集→运输→分类拣选→储存。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由于南京大部分地区采用堆坑储存,所以不考虑到收集箱的租赁成本。为使计算结果和过程简便,假设废弃物为1t,约为0.4 m3[4]。通过走访调研,综合几个施工工地及相关资料做出以下假设:不考虑时间对堆放废弃物的影响和分类拣选的成本,不考虑运距对运输费用的影响。
Cl: 储存人力成本5元/t;
Cs:储存费用50元/t;
Ct:运输费用80元/m3;
Cp:废弃物处理费用大约为10元/t;
Crd:废弃物加工的费用为23元/t[5];
Brd: 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55元/t。
4.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作为比较便捷的处理公式,被大多数施工方所认同,针对南京地区,填埋处理中分为3个阶段: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填埋,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Clf=Cl+Ct+Cs+Cp=5+50+80×0.4+10=97元/t。
式中:Clf为填埋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Cp为填埋处理费用。
4.2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回收利用,相比于直接填埋,回收利用主费用减去了填埋处理费用,因为回收厂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一般不会收取施工方处理费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总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Crc=Cl+Ct+Cs=5+50+80×0.4=87元/t。
式中,Crc为回收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 。
4.3再生利用
再生利用是建筑废弃物绿色处理的途径,许多拆建工程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根据以上阶段,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总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CRf=Cl+Ct+Cs+Crd-Brd=5+50+80×0.4+23-55=55元/t。
式中CRf为再利用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Crd为再利用加工费用,Brd为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
计算表明,在南京地区填埋处置1 t建筑废弃物为97元;回收利用1 t建筑废弃物成本为87元,再生利用1 t建筑废弃物成本为55元。从社会角度来看,因再生利用的废弃物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管理成本最低,但具体到承包商而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能切实落到施工单位,所以大部分施工方不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回收利用来说,虽然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但不具备直接填埋的便捷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施工方仍采取直接填埋的处理办法。
通过走访调研,综合几个施工工地及相关資料做出以下假设:
不考虑时间对堆放废弃物的影响和分类拣选的成本,
不考虑运距对运输费用的影响,
Cs:从废弃物产生到储存大约在50元/t;
Ct:每方土运输费用大约在80元/m3;
Cp:废弃物处理费用大约为10元/t;
Crd:废弃物加工的费用为23元/t[5];
Brd: 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55元/t。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戴传阳,等:南京市建筑废弃物调研与对策分析
环境与安全
5对策建议
5.1 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处理给予适当补助
国内尚未明确如何在经济激励方面支持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为发扬循环经济的可持续理念,处理1 t建筑废弃物,施工方采用回收利用方式政府可给予20%的补助,采用再生利用方式可给予40%的补助,使得直接填埋需要支付的费用相对提高,从而采用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方式。总的来看,再生利用能产生额外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理念。
5.2各施工方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施工方之间可以了解到彼此之间的施工进度,施工废料等。尤其是对于拆件工程来说,新建工程的业主或者承包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信息平台上选择其所需要的拆除结构,保证了部分材料的回收利用。同时,建筑废弃物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能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南京市建筑废弃物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教育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为我国废弃物处理起到监督的作用。
5.3施工方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和领导工作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工人自身缺乏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意识,导致资源低效化利用,产生大量不必要废弃物。所以,管理者自身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对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建筑垃圾减量方面的教育或培训。从源头削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是我国建筑业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必由之路。
5.4加大宣传和科研力度,完善健全相应法规和管理机制
高校应开展此类课程,丰富相应的学术资源,例如同济大学在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领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内缺乏回收、分类、再生产、消费、监督的法律细则,使得建筑废弃物产业发展不能有法可依。所以国家应完善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从源头、运输和回收三方面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控制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曹小琳,刘仁海.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多级利用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9(6):91~93.
[2]丁志坤,王翌飞,吴金闯.复杂适应系统下的城市建筑废弃物管理仿真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12):48~53.
[3]袁红平,王家远.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经济有效性动态评估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