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卢凯瑞 / 饶志坚 刘传波 白国强
普光气田的“效益经”
○ 文/本刊记者 卢凯瑞 / 饶志坚 刘传波 白国强
中国第一大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提前三年收回投资成本,今年1-4月收入29.24亿元、利润6.3亿元。
隐匿在巴山渝水清透翠绿中的采气平台、充满绿色气息的天然气净化厂、“战车”林立的应急救援中心……在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气田,记者看到了一个高含硫气田开发的“中国样本”。
这个“中国样本”在今年4月底,递交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累计生产井口气597.36亿立方米、商品气423.18亿立方米、硫黄121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17.35亿元、利润257.44亿元。
中原油田副总经理、普光分公司党委书记陈惟国对这个成绩颇为自豪:“普光气田的内部收益率高达19.1%。我们计划8年收回投资,但实际上5.3年就已完成这个目标。”
●硫黄已成为普光气田的重要创效点。 摄影/祝广影
普光气田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
让普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俭印象最深的是,在普光气田开发之初,即使他们掌握了高含硫气田的高效开发技术,但气田开发所需的各项装置设备也主要依靠进口。
“设备、材料的进口成本相当高昂,连最基础的抗硫钢材也溢价数倍,一吨高达46万美元。”王俭说。
虽然普光气田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项目荣获了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但在开发之初,各项设备的国产化率只有33%。
想要降低成本,只有实现设备国产化。
为研制出国产化的抗硫管材,普光人走访国内外所有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单位。当了解到海军潜艇所使用的钢材抗腐蚀能力可满足高含硫气田的生产需求时,普光人马上请来海军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苦心人天不负,优质的抗硫管材被攻克,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同时,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一半。因国产化形成的技术、装备,使普光气田在每建成10亿立方米产能的同时,可以节约投资2.3亿元。
除了研制抗硫管材,普光气田还致力于在关键装备上实现国产化。
此前,在普光气田投产试运行两个月时,进口的硫黄回收装置克劳斯反应炉就出现了炉体震动、超温、变形等问题。经过中石化集团公司、普光分公司及部分科研院所专家的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国产的单系列20万吨/年的克劳斯反应炉。不仅将操作负荷从80%提高到能够满负荷稳定运行,每年还可增加外输天然气1.49亿立方米,单台年增加硫黄产量4万吨,年增加销售收入3200万元(按照硫黄价格800元/吨计算)。截至目前,普光气田共改造12台克劳斯反应炉,年可增加硫黄销售收入3.84亿元;同时每年可减少45天装置停工检修时间。
此外,特大型末级硫冷凝器实现国产化后,其成本从进口的1700万万元下降到523万元,12台硫冷凝器可节约1.4亿元设备购置费;中间氨液冷却器经国产化改造后,单台成本由963万元降至225万元,12台冷却器节约采购资金8000多万元……
普光人曾自豪地说,普光实现了变致命“毒气”为聚宝瑞气。
2007年前后,我国硫黄消费量为1085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90%。主宰中国硫黄市场“上帝之手”的国际硫黄贸易商肆意的操纵着硫黄价格,在短短一年中让硫黄价格从70美元/吨疯涨到1000美元/吨,之后又暴跌到60美元/吨。“过山车”式的硫黄价格让众多以硫黄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还未生产就蒙受数亿元的巨大损失。
普光气田气藏硫化氢含量达15%,这让普光气田看到了商机。年产1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普光气田其副产品硫黄产量能达到240万吨,完全可以撑起中国硫黄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生产、HSE、技术、设备等7个科室、6个车间、1个研究所的544名员工以及583名业务外包人员的努力下,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实现了排放的二氧化硫浓度为267mg/m3,世界领先水平为≤300mg/ m3;硫黄回收率达99.91%。
“我们硫黄的纯度大于99.95%,属于国标优等品。以普光气田硫黄为龙头,化工、物流、贸易中介等多个行业迅速跟进,形成了一个涵盖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辐射全国的‘硫黄生态圈’,硫黄从天然气回收中的副产品变成了普光气田的重要经济支柱。”王俭介绍。
在硫黄价格高时,普光气田仅硫黄一项一年就产生了20多亿元的效益,成为气田最大的效益来源。即使在今天,普光气田硫黄产量依然接近国内硫黄总产量的一半,每年为企业带来数十亿元的销售收入。
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只有成本输入的事业单位从企业的“包袱”变成了企业的盈利点。
面对经济运行新常态和低油价“寒冬期”的双重挑战,中原消防由“吃皇粮”变成了工资自挣、奖金自筹、经费自创、责任自负,每年1.1亿元的经费也被减半。“每年的消防支出必不可少,但参与地方消防救援则纯属完全免费的义务工作,很难找到创效项目。”中原油田分公司消防支队支队长杨永钦曾经很无奈。
“最开始我们把兵派出去拉水,拉一车河水能挣5块钱,拉一车自来水反而会亏5块钱。”谈起曾经对5块钱都斤斤计较的经历,杨永钦脸上是苦笑。
面对每年5000多万的经费缺口,消防支队决定闯市场找出路。
“我们的第一个市场是黄土高坡的延长油矿。因为对方没有消防承包的先例,开始不想用我们。我们就派人自带干粮免费给他们站岗。西北地区雪下得很早,消防员站岗时像个雪人一样,全身只有眼睛在动。”2013年,过硬的队伍素质得到了延长油矿的认可,正式聘请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杨永钦介绍,这是消防支队的第一桶金,5个人一年拿回了80万的效益。
“在北海LNG码头,我们派人免费服务4个多月,还是被对方撵回来了。但并没有阻挡我们拿下市场的决心。我将对方需要用到的危险危害分析和预防消检措施整理出来,免费给他们送过去。消防方案比他们所有资料还要厚一倍。”以技术与服务感人,杨永钦拿到了竞标资格,并以竞标最高分的成绩,为消防支队赚到了第二桶金—1700万。
北海LNG码头是一个桥头堡,之后消防支队先后开辟出中康、聊城、川渝、北海、海南、天津、松原等外部市场。中原消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第一支走向市场的企业专职消防队伍。
“走出去的中原消防均是从普光气田应急救援中心培训出来的。2016年为中原油田带来1.4亿元的效益,今年预计收益1.7亿元,力争突破2亿。”目睹了消防支队由成本中心转变为效益中心的普光分公司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王庆银说。
责任编辑:赵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