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忠
浙江文化生态建设的现状、思考与路径选择*
陈永忠
浙江省由文化大省建设向文化强省建设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项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文化生态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尽管如此,在当前文化建设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的局面下,当下浙江省文化建设与优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加强相应的理性思考,其次针对本省实际情况思考具体的路径选择,从而将浙江省的文化生态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生态建设 理性思考 路径选择
作者陈永忠,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所研究员(杭州 310007)。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创新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推动浙江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文化建设进程呈现出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措施有力、推进有序的良好发展格局,文化生态进一步得到优化。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在发展文化事业与优化文化生态等方面本身就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三次党代会和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浙江省的文化事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明显加强,浙江省逐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优势文化服务产业,以及印刷包装等优势文化产品制造业,逐渐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产品流通格局,并呈现出社会积极参与、民间资本日益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这些都表明着浙江省正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当前,全省上下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使浙江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文化生态得到优化。近年来,浙江省紧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群众、面向市场,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向前迈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持续推进、全面改善的良好态势;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普遍建成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基层文化进一步加强。目前,覆盖浙江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浙江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68座,累计建成6527座,建成县级以上文化馆102家、公共图书馆98家、县图书馆乡镇分馆557家,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活动室“全覆盖”。①《浙江:公共文化建设着力“补短板”》,新华网,2017年2月13日。
(二)文化惠民日益普及。文化不仅是衡量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凝聚人心的强有力纽带,更是提升素养的内在因素。为此,浙江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努力将服务群众的意识始终贯穿于文化民生的改善过程之中,从而使得群众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增强了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6年6月,浙江省下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网络。 浙江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特色小镇挖掘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服务、提炼文化品质,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实现特色小镇文化功能“聚而合”、文化形态“精而美”、文化产业“特而强”、文化机制“活而新”。
(三)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近年来,浙江省的文化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仅发展势头极为强劲,而且也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因而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极大推动了浙江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浙江省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旅游业成为万亿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到2017年重点打造50个文化旅游示范区、50个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和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2016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浙江文化产业的综合指数和生产力指数位列全国第4位,影响力指数位列全国第3位,文化“浙军”已成为全国文化资本市场中的一支重要代表力量。目前,全省拥有的各类文化法人单位、从事文化工作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都达到了浙江省历史的最高水平。不仅成立了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和宋城演艺等一批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而且在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演艺、广播影视、文化信息传输和软件服务等文化生产领域也处于全国优势地位。②《改革关键之举!浙江启动“文化+互联网”产业推进工程》,新蓝网,2017年1月13日。
(四)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首先,积极引进与利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管理方式与优秀文化资源,以此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积极贯彻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 “走出去”的策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与支持浙江省的文化特色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以此扩大浙江省文化产业和产品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第三,大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通过组织艺术表演等文化团体在国外演出,以及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以此增强浙江省文化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四,积极开展与跨国文化集团的合作,利用其市场体系和网络系统,以此加快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手段,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与了解浙江省的特色文化优势,以此扩大本省的国际知名度。目前,通过商业演展、中外合作、友城交流、财团资助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对外文化交流形式,浙江省已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交流,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交流关系。
(四)文化发展指数不断提升。浙江省从2010年起就开始了“浙江省文化发展指数”的体系编制工作,以2011年全省文化发展水平指数为基准值100计算,2012年浙江文化发展指数为104.21,2013年浙江文化发展指数为108.39,2014年浙江文化发展指数为113.89,2015年浙江文化发展指数为110.30。此外,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6)结果表明,浙江综合指数排名列全国第4位,其中驱动力排名第3位,生产力排名第4位,影响力排名第3位。这些都标志着浙江文化建设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状态。
虽然浙江省的文化生态建设事业取得了上述相当的成绩,但与新时期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以及与经济、社会和文化多样化的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当前,浙江省文化建设正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这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以新的面貌发展文化,以新的举措推进文化的发展与优化,进而实现省委在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建设“文化浙江”的目标。
文化生态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概念,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文化研究的视野,是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从其所包含的涵义上看,文化生态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文化生态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包括了社会范围内的所有文化资源、文化现象、文化成果,以及这些文化行为和文化资源所处的水平、状态、结构、功能。因此,广义的文化生态不仅是一种世界观,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观,具有普世性与全球性等特征。狭义的文化生态则是建立在广义的文化生态理论基础上的,主要是指产生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关系,或者说是文化内部各种价值体系之间及其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等特征。①柴毅龙:《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由此可见,文化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关于文化性质、存在状态的一个概念,表征的是文化如同生命体一样也具有生态特征,文化体系作为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体系而存在。②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第3期。也就是说,文化生态是将文化纳入生态的视野之中,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认识与研究文化,它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对文化的新认识,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演化与发展规律,其关注的对象是文化与其产生的各种环境,以及文化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因而,文化生态研究的对象就是各种文化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考察了文化生态的涵义,再结合目前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实际,为进一步推进当下本省的文化生态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加强理性的思考:
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指导纲领。这是因为以往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把握中国文化生态发展的正确方向、维护文化生态的平衡、促进文化的生态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生态建设的指导作用,就是要着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和关键症结时的解释力,着力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时代特点和理论桎梏时的创新力。因为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要求,才能深刻地揭示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洞察文化建设的内在趋势,才能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才能真正在群众中引起反响和认同,才能真正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实力,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同时,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文化权利是应该普遍享有的,文化认同是其在理解文化理论和参与文化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并用以指导和监督文化发展,规范和引导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运转。①参见王晓真:《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6年。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和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指导纲领。
二是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安全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伴随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现代化和民主化为幌子,自诩他们的制度和文化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普世文明”,加深了对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与侵略,企图颠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制度。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当下的文化发展与安全,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我们必须以全面增强自身的文化实力为出发点,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生态建设。“一方面,继续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本土化建设,寻找本土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的结合点,并使之制度化;另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时代的要求进行培育和创新。”②邹升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生态建设》,《学术论坛》,2013年第6期。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国家文化安全制度,以及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之时,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自觉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与文化侵略,同时放眼世界,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以此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质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以文化自信为基石,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勇气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流文化,增强其对人们的影响力,进而达到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及浙江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精神动力,并保证其得以顺利实现。
三是以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培育与发展作为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本质内容。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培育良好文化生态,就理应成为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此,需处理好如下一些基本问题: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并存的关系。这是因为在坚持一元主导的原则下,先进文化要发展,并保持其先进性,也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允许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并存。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只有在与其他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斗争中,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因素,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第二,要认识和处理好文化的兼容互补与矛盾斗争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对于不同民族、国家、地域、学派的文化理念,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它们更好地达到相互间的兼容互补与共同繁荣和发展。但“强调多元多样并存,并不是没有矛盾斗争。在多元文化生态中,各种文化、各种价值观的矛盾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维护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导向,与各种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作斗争,弘扬主旋律。”①梁渭雄、叶金宝:《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学术研究》,2000年第11期。第三,从制度与政策等措施上来保障良好的文化生态的培育,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是因为只有采取正确的指导方针,并从物质与制度上创设相应的条件与措施,良好的文化生态才能得以形成。因此,当前就要特别扶持以马克思主义主导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积极鼓励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精品的生产,大力培养掌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人才,从而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浙江省文化建设与文化生态优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开展浙江省的文化生态建设,在加强理性思考的同时,也需要针对目前本省文化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和进一步发展,思考具体的路径选择:
一是要合理配置与保护浙江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要加强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由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尤其是一些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需要特别加以保护。如果以牺牲文化资源及其效应换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竭泽而渔地对待文化资源,这必将给人类发展带来无以挽回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上述特性,合理配置宝贵的文化资源,尽可能做到文化资源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相适应,力争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持续性增长。②乔艺:《对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的构成部分,凭借其自身的特定价值,曾对本土、本国和世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甚至于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历史建构均产生过积极影响。③王金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因此,浙江省各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也应合理配置与保护本省现有的文化资源,尤其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并与文化生态的建设相结合。
二是要建立一个适应浙江省省情的文化生态质量评估体系。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浙江省应当对现有的文化资源状况作一个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尤其是对那些极为珍贵的非物质和口传文化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同时,对文化资源的损耗,尤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的损耗,可能给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带来的无法挽回的经济与文化损失给出一个计量图系,用直观的数据让人们知道浪费甚至损害文化资源所要付出的代价,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扣除文化生态、文化资源的损耗部分后回落到其客观位置,从指标评估体系上建立浙江省文化生态与文化资源的安全线。④乔艺:《对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浙江省省情的文化生态质量评估体系。
三是要加强浙江省城市文化生态建设。无论是从以往的人类发展历程,还是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都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建设城市文化生态理应成为构筑浙江省文化生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城市建设要突出人文性和艺术性,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于以往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缺乏灵动与美感,人文气息不够,缺乏整体的和谐。因而,浙江省今后的城市建设应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基本的追求。城市建设要体现建筑人文化、布局整体化、市区绿色化、风格艺术化。其次,城市建筑要体现历史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的特点。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一些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地域文化,所以今后浙江省的城市建设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城市风貌,彰显各自的区域文化风格,避免千篇一律。第三,要保护文化建筑,注重城市的文化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人性的形成、人的素质和品格的培养,以及人们精神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①许光中:《城市文化生态与现代城市文化建设》,《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在这方面,浙江省许多城市应大力挖掘各自的城市文化传统,并予以保护和传承。第四,积极开发浙江省特色文化资源,扶持成立文化社团,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这些措施与手段,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传承浙江省特色文化,净化城市生活风气,而且也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提升生活品质,进而优化浙江省城市的文化生态环境。
四是要大力推进浙江省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乡村作为一个与城市相对应与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社会单元,应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要以人为本,以乡村为单元,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得到最大实现,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乡村。②郭世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7期。因而,在建设浙江省美丽乡村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就要注重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重形成鲜明的乡村个性特征。并且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丰富内涵,彰显特色;传承历史,记住“乡愁”;借景造势,打造品牌。同时,建立起城市与乡村互依互补、繁荣共生、丰富多彩的文化圈,助推农村真正步入现代文明的轨道,从而推动浙江省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是要采取切实有效行动,消除文化垃圾,防止文化污染。虽然当今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给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大量文化垃圾也随之而产生。这些不断泛起的文化垃圾,可谓无孔不入,给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目前,浙江省的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文化垃圾与污染问题,给本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浙江省应以当下文化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合理地利用并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切实清理文化垃圾,以提升本省各类文化系统的文化建设功能。这就要求浙江省各级主管部门: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文化垃圾;另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法规与制度,使文化垃圾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责任编辑:孙艳兰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浙江省文化生态建设研究”(17JDZD06YB)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