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妮
经济民主的西源与东渐
魏燕妮
一直以来,人们对民主进行了长期地、有效地探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主理论。作为对民主新发展的经济民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而兴起发展的。但真正将经济民主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去研究,是从现代才真正开始的。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首先开启了经济民主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也开始研究经济民主问题。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经济民主思想,推动了经济民主理论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民主 经济民主 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魏燕妮,女,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2206)。
在理论上,尽管古今中外也有一些关于经济民主的思想,但这仅仅处于经济民主的萌芽阶段,真正将其作为一个独立课题去研究的,还只是从现代才开始的。因此,作为对民主概念新发展的经济民主,是随着近现代社会历史的不断变化而兴起发展的,对它的研究时间还是比较短的。
对经济民主的探析兴起于20世纪的中后期,产生的背景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一方面,当时西方有一些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会领袖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把斗争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领域,提出了一些经济民主的思想观念,要求进行经济变革;另一方面,一些前苏联和东欧的学者为了反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日益暴露的缺陷,开始倡导经济民主,他们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把市场看作是西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重要方式。
在实践上,随着当时西方各国工人自治与合作的经济实践迅速发展。经济民主更加成为西方现代企业主要的管理方式。这时,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工人自治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人们开始关注“经济民主”的问题。
从20世纪的5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的社会主义学者、前苏联和东欧的学者开始探究经济民主的发展道路。1951年的《法兰克福宣言》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和国家的经济决策能够由工人、工会组织参与,重视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民主方式。与此同时,前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学家提出,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下,强调要更多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捷克经济学家奥塔·锡克主张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延伸,他提出个人进行企业的民主管理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企业民主化的所有权和决策权,从而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①参见 [捷] 奥塔·锡克:《争取人道的经济民主》,高钴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
20世纪的70年代以来,“经济民主”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民主的实践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出现了工人进行企业管理。那时,一些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者把经济民主作为探索领域,他们开始探究经济民主的思想。
尤其是到了80 年代以后,研究经济民主热成为西方民主研究的主要特征。探索经济民主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更加显露,社会主义也遭受严重挫折,西方学者在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缺陷的背景中,更加关注经济民主的问题;二是,经济民主的实践出现了新进展,如工人参与决策、员工持股、员工投资等工人自我管理的模式,被一些西方学者总结出来,并提出了“经济民主”模式的优越性。②参见于海青:《经济民主:一种社会主义的分析框架——国外左翼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评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2期。
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开始,经济民主社会的模式被一些左翼的西方学者阐述。他们从多个角度探索经济民主的理论,并分析实现经济民主的条件。然而,理论界并没有对经济民主的概念达成共识,没有形成统一的、一般性的定论,学者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对经济民主的理解各有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民主观点和经济民主思想,这种对经济民主的多角度、多领域和多元化的理解,表现了经济民主的丰富内涵与外延。
在当代,乔万尼·萨托利、卡尔·科恩、罗伯特·达尔、雅罗斯拉夫·瓦内克、戴维·施韦卡特和艾伦·伍德等一些西方民主学者们研究了“经济民主”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民主”思想,使经济民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人们直接参与的思想是学者们的普遍观点,他们强调微观上企业内部民主的发展,提倡工人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当代西方学者的经济民主观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民主的概念研究。美国学者乔万尼·萨托利探究了民主理论,对民主的概念做了细致的研究,他对经济民主下了两个层面的定义,一方面,“它的政策目标是重新分配财富”,另一方面,它“更多地指劳动者对经济的控制”。③[美] 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2页。萨托利提出,经济民主是一个多义的、无法捉摸的概念,虽然它的含义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但是却造成了民主观的严重混乱状况。他主张马克思将经济民主优先于政治民主,这就消除和取代了政治民主,“既然政治本身是上层建筑,既然现实的真正要素是其经济要素,那么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便不会导致某种政治制度,而是导致某种经济制度”④[美] 乔万尼·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2页。。
美国哲学家卡尔·科恩也认为,经济民主无论是指一种具体的经济体制,还是指经济领域内民主过程的作用都是表意不清的,他主张经济民主要求“社会成员有权力选择他们所要追求的经济目标及达到这些目标的经济手段”⑤[美] 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7-118页。。科恩主张,只有政治民主才是民主的条件,反对把经济民主看作是真正的民主,他指出经济民主仅仅是民主在经济方面的运用,只是政治民主的一部分。“但如说‘经济民主’系‘真正民主’的必要或充分的条件,这种说法本身是混乱的,也能引起混乱的错误。”①[美] 卡尔·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18页。
第二,经济民主的作用研究。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强调,实现政治民主的前提是要实现经济民主,他提出生产车间和经济生活的民主,创立了一种“多元经济民主论”。达尔强调,经济民主就是政治民主在企业内部运行中的扩展,他主张进行工人自我管理的参与民主,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的成员具有民主的权利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来,这样的经济民主企业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工人的权益。“企业民主管理”是指每一个企业决策要按照民主过程的程序。达尔还提出,只有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民主,才能消除政治的不平等,实现人们政治上的民主。②参见Robert A. Dahl, A Preface to Economic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85, p.5.
第三,经济民主的模式设计。美国学者雅罗斯拉夫·瓦内克倡导经济民主,提出了“参与制经济民主”的模式,构建了经济民主的实现机制。他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运用了计量和统计的方法,论证了工人参与管理制比其他制度运行更有效率,瓦内克用经济效率的标准来衡量经济民主机制和运行模式,他认为实行经济民主企业的经济效率更高,主张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够促进生产率的发展,也促进人的良好心态和社会的协调,所以经济民主具有优越性。然而,瓦内克没有将经济民主与社会体制联系起来,忽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他主张两者都能实现经济民主社会。③参见吴宇晖、宁晶:《公有产权是经济民主的实现基础》,《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年第3期。
第四,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目标。“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学者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经济民主的目标,他们将经济民主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目的是为了通过企业的民主管理与运行,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现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在经济层面上实行民主体制,他们把民主分成三个方面:第一,在企业民主方面,主张企业民主是市场社会主义最基础的民主;第二,在经济民主方面,认为应该扩大市场经济的作用和范围;第三,在国家民主方面,提倡要调整私人资本所有权影响下的代议制民主的缺陷。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是当代研究经济民主的主力军,主要代表人物有戴维·施韦卡特和艾伦·伍德。戴维·施韦卡特主张“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认为经济民主是“某种超出市民对经济总体管理之上的事物……工人在某个公司里民主地管理公司事物”④[美] 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陈志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2页。。这既是工人的自我管理的机制,也是替代资本主义的良好体制。戴维·施韦卡特强调,经济民主的三个主要特点是:工作场所的工人自我管理的民主、面向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投资的社会控制。在这个前提下,施韦卡特构建了经济民主的基本机制,构架了一整套经济民主的体制。在这种模式和体制下,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地区、社区、银行、企业和个人的之间的权利与职责,并且认为这样的市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良好替代方案。可见,施韦卡特主张用“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对经济民主进行了深入细致研究的学者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艾伦·伍德,她严格区分了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揭示了资本主义与民主是不相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是抽象的、形式的、欺骗的,资本主义不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民主。艾伦·伍德认为,资本主义体制民主缺乏的原因是由于没有经济民主作为基础,政治民主就不会具有真实的意义,主要的生产者并非在法律上不独立或在政治上被剥夺了公民权,而是资本主义经济领域的不平等与政治领域的平等能够共存。①参见 [加]艾伦 ·伍德主编:《民主反对资本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吕薇洲、刘海霞、邢文增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页。艾伦·伍德还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体制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要既对权力异化的问题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最终根除权力异化。
艾伦·伍德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民主,“从定义上看,这种民主制度的具体存在,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民主形式的终结”②[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尚庆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这种努力消除权力异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民主,才是现实的、真正的、根本的民主,它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民主形式的终结。正是因为如此,她主张真正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经济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关键,并提出要实行经济民主,把“民主”作为一种经济驱动机制和经济调节器,使经济从强迫和压制中最终解放出来,维护生产者的经济平等和经济自由权利,并且主张用经济民主来反对和取代资本主义制度,达到人自身的发展。
总的来看,西方学术界研究经济民主的时间较短,研究的学者也不是很多,但是,这些西方学者对经济民主的阐述体现了经济民主的丰富内涵。乔万尼·萨托利强调经济领域的平等,卡尔·科恩主张劳动者的选择权利,萨托利和科恩两位学者主要研究政治民主,探究经济民主只是为了更好研究政治民主问题。雅罗斯拉夫·瓦内克主张“参与制的经济民主模式”,罗伯特·达尔提倡企业内部的管理,他们主要研究了经济民主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真正对经济民主进行深入探究的是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如戴维·施韦卡特、艾伦·伍德等,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民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探索,并主张用经济民主来促进社会主义的建立。
可以看出,大多数学者强调经济民主的思想,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不平等地位,他们的思想理论对于经济民主理论与实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他们的理论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出发,来考察经济民主,并不主张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他们是维护资本主义体系,而不是要变革资本主义体系,这是当代西方经济民主理论的重要缺失,资本主义经济不民主的真正根源就难以被发掘。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民主的探索,中国的学术界对经济民主的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究。我国对“经济民主”的分析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开始对经济民主问题进行探讨和争论。
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理论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将经济民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蒋一苇提出,经济民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宏观上”,社会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进行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调节;另一方面,“在微观上”,强调劳动而不是资本是掌握生产资料的关键,从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经济民主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意味着要处理两个层次的经济民主问题,一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民主,这个层次解决的是如何发挥企业的积极性问题,二是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民主,这个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怎样提高工人的创造性的问题。包括企业的性质和在社会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性,以及民主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实施。①参见蒋一苇:《经济民主论》,《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可以看出,蒋一苇的“经济民主”思想对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构造与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在经济民主的宏观制度和微观体制的安排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崔之元教授也积极倡导“经济民主”,他把经济民主分成了体制运行上的经济民主和企业运行上的经济民主,提出了经济民主的概念:“宏观经济民主”,是将当代民主社会的“人民主权”的方针扩展到经济层面,要按照劳动大众的利益构建国家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经济决策;“微观经济民主”是指将民主的经济运行方式扩展到企业的机制中,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要充分实现劳动者的话语权和自由权利。②参见崔之元:《经济民主的两层含义》,《读书》,1997年第4期。总的来看,崔之元教授的经济民主思想向当代繁荣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提出了挑战。
第二,从所有制的方面来考察经济民主。王慎之主张,经济民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能够平等地拥有自主权利和平等的分享经济利益。他主张,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从经济专制转换为经济民主,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经济民主的本质内涵,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力地开展和推进经济民主建设。③参见王慎之:《经济民主论》,《新华文摘》,1987年第12期。墨力提出,产权共有是经济民主的前提,经济民主能够很好实现的必要基础是公有产权。经济个体除了享有平等地营运公有资产的天然权利之外, 产权共有还意味着个体可以公平地分享资产收益剩余, 从而实现作为公有产权主体之一的经济目标。④参见墨力:《公有产权:经济民主的基础》,《理论与改革》,1995年第1期。宋磊、孙晓冬从生产方式的视角来研究经济民主问题,他们认为经济民主可以从经济生产关系出发,进行生产与分配方面的区分。“生产型经济民主”是指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民主,而“分配型经济民主”则主要是指以所得分配为目的的经济民主。在经济民主体系之中,生产方式视角下的经济民主兼具生产型和分配型的特征,是生产关系视角下的经济民主的基础。⑤参见宋磊、孙晓冬:《经济民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含义:基于生产方式视角的分析》,《经济学家》,2011年第11期。吴宇晖、张嘉昕提出,经济民主属于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它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关键,所以,经济民主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经济民主并不是一个空洞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它要具体运用到社会经济组织中才能发挥其作用,经济民主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的实质根本不同,劳动应该成为经济剩余获取权、生产主导权和分配决策权的根源。⑥参见吴宇晖、张嘉昕:《经济民主:一种关于“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第三,强调经济民主的市场性、自由性与效率性的特征。顾海兵指出,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的扩张和发展,它是指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民主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的平等有序运行,经济民主与市场经济一致。⑦参见顾海兵:《中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判断》,《改革》,1995年第1期。王保树主张,经济民主是指经济层面的民主,它保护企业主体的权利和利益,他还主张经济民主是经济体制改革关键。⑧参见王保树:《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中国法学》,1994年第2期。吴平魁主张经济民主:一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是社会管理体制的经济民主,保护人们的平等的经济权利与社会财富;二是从经济机制的层面上看,经济民主是经济机制的构成方式,主张经济主体在经济机制和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性。⑨参见吴平魁:《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3期。
第四,学术界还有些学者对经济民主持批判意见,他们把经济民主视为一种“高调民主”。何家栋反对“经济民主”的观点,一方面,微观层面的工人参与管理的经济民主理论不能有利地解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是市场经营而不是内部管理是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他认为经济民主是一种否定和贬低企业家作用的理论,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设;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经济民主必须要通过政治民主的途径才能实现,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层面不公正的根源是由于缺乏政治民主,而不是缺乏经济民主。①参见何家栋:《后现代派如何挪用现代性话语──评“经济民主”和“文化民主”》,《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2期。在学术界,关于经济民主问题的争论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上的。这些争论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学术界对“经济民主”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使“经济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上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可以看出,由于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和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中国学术界在最近二十年开始重视研究经济民主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概括地的说,对经济民主的探析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经济民主的内涵研究;二是关于经济民主的结构分析;三是关于经济民主与市场的关联研究;四是关于经济民主与产权关系研究。纵观目前关于中国学者对经济民主的研究成果看,对经济民主还是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
但从总体上看,关于经济民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一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探究经济民主问题的系统性还不够。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民主的实质,因此,没有深入到经济民主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层面进行研究。二是缺乏理论探讨的广度和深度。没有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对经济民主思想的发展与不足,没有思考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不能彻底解决经济民主问题的根源。三是研究的现实性存在欠缺。仅仅进行了理论层面的研究,没有站在当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特殊性和现实性的大背景下分析经济民主问题。
综上所述,经济民主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层面剖析了经济民主问题,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者都是把经济民主当作政治民主的附属,只是政治民主的配角,而并没有把经济民主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但是,即使把经济民主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学者,更多的又只从经济分配上来更加公正的调整全社会的利益和价值。有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学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所有制问题,然而,他们仍然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视角,所以也没有从根本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层面上来分析和探究经济民主。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研究经济民主的根本指导方法,所以我们应当将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民主结合起来探析,这是经济民主研究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黄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