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苏州

2017-07-20 15:04鲁刚
西部散文选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舫张继小桥流水

鲁刚

上学时,读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是自己这个北方人对江南最朴素的触摸。之后借助几首古诗和影视中的几个片段,模糊地拼接了一个神秘、悠远而又让人神往的江南。

也许是一场宿命的履约,两年前自己举家落户苏州,变成了氤氲在苏城这幅画卷中的一景,完成了自己一段未了的情缘。

古老的苏州城更像是一位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蕴含着一种端庄的古典美,她不施粉,不媚俗;她不张扬,不盲从,静候在自己的光阴里,蕴蓄,沉淀……而水就是这座城市的魂灵,是这位闺秀的眼睛,她明眸善睐,顾盼生姿,虽不惊艳,但眉宇间流转的风情却倾国倾城。

千年水城苏州,是旅人的精神家园。河道纵横,桥梁重重,屋宇沿河迤逦,水、景、人和谐相融,恰到好处,没有一丝的牵强,没有一毫的生硬。难怪唐代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只是没想到这悠悠的清波从唐代一路淌过,还这样的柔媚,这样的摄人心魄。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无水不成景致,苏州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足见其水多,水多自然桥多。碧波荡漾,柔柳轻拂,画舫徐行,船娘温软的昆曲随波一圈一圈向外漫漾,偶有三五水鸟自顾蹁跹,灰墙黛瓦的屋宇像哲人静坐,古旧的石桥像冬日里靠着门槛晒太阳的老人,慈祥地细数着光影流年。整个苏州老城都是安详的,淡然的。无数游客竞相把小桥流水画舫取入镜头,留一段诗意的岁月。每个风尘苦旅的游者都有种人在画中的恍惚,他们在赏美、赞美、定格美。人是社会的,更是自然的。水是大自然派来涤荡喧嚣的使者,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但是转身即是水的世界,瞬間就可安放一颗澄澈的心灵,对于苏州人而言这是何等的奢侈啊!

激荡的古城水,让千年的古城人杰地灵。上善若水,水有着谦逊,执著,圆润和细腻的特性。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夹河两岸的老民宅里,还留有水上盛世的印记,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乡苏州的人们,他们的血液里早已融入了水的品性:他们勤劳、质朴,做人谦和,为人低调,但骨子里有一种不达目标不轻言放弃的执著,有种热情似火的细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生命之源,她不仅孕育了诗情画意的苏州城,而且濡养了一大批的风流人物:唐伯虎,文征明,范仲淹,冯梦龙,叶圣陶,陆文夫,范小青……每一个才子佳人,每一段历史掌故,都是钟灵毓秀的苏州的一张名片。文人墨客,棋琴书画,苏州人的骨子里浸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巧手翻过,小桥流水的秀丽风光就被浅藏在一帧帧的苏绣里,她们用针脚讴歌着自己的水乡。

水灵的苏城是包容的。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为寒波粼粼中的寒山寺点亮了一盏灯,从那时亮起就一直不曾熄灭。盈盈碧水足以消融每一个逐梦者的失意和惆怅,不知道夜宿在枫桥那叶孤舟上的张继做了怎样的思索,但那泓碧波荡尽他所有伤痛之后,也沉淀了他不朽的芳名。苏城水是包容的,同时她也懂得汲取和扬弃。人口过半的外乡人推开苏城的大门大摇大摆的走进来,她笑一笑,让座递茶,以一种包容的姿势接纳了慕名的来访者,来者行囊落地即是主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包容的水城苏州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目光穿过小桥流水,极目遥远的高楼大厦,为自己滚烫的思维搭一座桥,我悠悠地从遥远的桥的这端走向通往遥远的桥的那端。

(选自作者博客)

猜你喜欢
画舫张继小桥流水
初见
探秘电子技术中的“小桥流水”的微课设计
天净沙·春
夜游秦淮河
崂山望海次韵台湾詹景裕族兄
江南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游北海公园
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