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江村历史文化陈列厅,一幅硕大的画展现在我眼前,一条悠长的小河横贯东西,水波荡漾,石桥横跨,鳞次栉比的村落房舍繁星般坐落在河的两岸。
一条河,水乡人生存之源;一条河,水乡的命脉。
这是一条普通的河,流经了开弦弓村,浇灌村里的农田桑树,滋润农耕时代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河,悠悠的河水记得,80年前河埠头站立了一位中等个头戴着眼镜同样操着软糯乡音的读书人。从此,这条河也流向了世界——就凭着你在开弦弓村写就的《江村经济》一书,一同走向了世界。
开弦弓村成了中国农村的缩影,开弦弓村成了世界观察中国农村的窗口。
小河第一次见到这位年轻人,是在1935年。小河不明白年轻人眉宇间为何总有解不开的愁绪,小河不明白年轻人心中的乡愁究竟有多重。年轻人在开弦弓村的小河边安静地住下,他喜欢住在临河的房舍,看静静流淌的小河,思念松陵镇上富家桥边他诞生的地方。小河是他的根,家乡的小河是他一生的命脉。
年轻人对乡邻的大婶大妈吐露心声,原来,年轻人的新娘刚刚夭折于新婚一百天的日子里。她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与夫君清华大学社会学的研究生携手在广西大凉山实地考察瑶、壮族少数民族的生活,夫君身陷当地人捕捉野兽的陷阱,年轻的妻子却在寻人营救的山路中被洪水卷走。小伙子获救了,姑娘却于新婚后的第一百零七天,被发现漂浮在湍急的山涧中。
还在养伤的年轻人拄着拐杖,在夜晚的小河边艰难地漫步。他觉得,回到家乡,依偎在母亲河的身边,便是在巨大痛苦中的一点慰藉。
开弦弓村的小河见证了这位年轻人思念新婚之妻的悲恸之情,开弦弓村的小河也见证了这位拄拐棍的年轻人重新站起来坚毅的神色和之后坚定的脚步。
年轻人养伤期间,在开弦弓村实地调查并将调查资料写成了一本书《江村经济》,开弦弓村也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村名:江村。正是这本书,译成英文在世界发行后,让开弦弓村的小河流向了大海,流向了泰晤士河,匯聚在世界文明大河之中;这本书被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开弦弓村的小河随着时光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历史的长河也让这位曾经的年轻人饱经风霜。无论命运曾经如何对这位年轻人不公,无论身处何方,他一生宠辱不惊,如家乡的河水永远平静地流淌。
开弦弓村永远记住了这位年轻人,当他再次重访江村时,已是22年后的1957年春,那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陪同澳大利亚人类学家葛迪斯教授的一次访问,又见家乡的桑田、茅舍,小桥、流水,阔别22年后,一住就是20天。
由于历史的原因,三访江村却是在远隔24年之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秋。一个月后的他在英国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赫胥黎纪念奖的颁奖典礼上,作了《三访江村》的演讲。1982年1月,你四访江村,在不久后的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春节团拜会上,您以《我国农村已经闯出了新路子》为题作了发言。
五访江村、六访江村……二十四访江村、二十五访江村,直至2002年9月29日,已是92岁高龄的您,二十六访江村成了您与开弦弓村小河的告别之行。
随着您的一次次江村之行,乡村工业结构与农村经济的运行、《小城镇大问题》、《小城镇新开拓》、长江三角洲开发区的建设……一个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方案不断呈现。
随着您的一次次江村之行,江村的农家小院里响起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的啧啧赞语、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的朗朗笑声;开弦弓村的脉脉流水开启了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究学者的新思路。
最爱吃家乡的熏青豆,最爱尝家乡的豆腐干,最爱吃家乡的梅干菜红烧肉,喝一开家乡水泡的茶,拉一段吴侬软语的家常话……
听不够家乡的小河水流潺潺,赏不够家乡的桑田青青,看不够家乡草根工业的蓬勃发展。你用智慧的头颅,开启新航向,你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你带开弦弓村的活水滋润着华夏大地上你关注的每一片农田,关注着这个农业大国的每一区域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
你奔走大江南北,探索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之路;你飞越欧美,加强和世界学界的交流:您累了,您在2005年4月24日,停住了您95年行走的脚步。
开弦弓村的小河在呜咽,为您,为大地的儿子,为吴江的儿子远行鸣号送行。
开弦弓村的小河在奔腾,为您,与开弦弓村结缘70载的著名人类学家,朝着您竭尽全力为全中国脚踏实地的泥腿子谋出路指引的方向,奔腾不息。
开弦弓村的小河在思念,思念那个曾经在她身边养伤还不忘考察民情,一辈子为像开弦弓村一样曾经贫穷的农民走上富裕之路而奔波的乡亲们的贴心人。
开弦弓村小河的思念终于一次次又迎来了他和他的崇拜者、后继者——
多少参观者、学者、研究者,踏着他的足迹一次次来到开弦弓村,仰慕、思念、考察、研讨……多少人来这里从开弦弓村小河的一滴水看新时代大潮水。
2010年10月下旬,开弦弓村迎来了纪念您的百岁诞辰活动,您又回家了!
离开江村文化园,驱车奔驰在蒙蒙细雨中,眼前忽见一片硕大无比的水域,沼泽、鸥鸟、浮萍、堤岸、乌篷船、芦苇荡……烟雨茫茫,水天一色。停车感受河边的风,抬眼见一巨石矗立,“浦江源生态半岛”七个大字赫然在目。这平静的水域竟连接着黄浦江,这缓缓流淌的水终将汇成涛涛浦江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立足地处吴江大地的浦江源生态半岛,遥想苏州湾的碧波荡漾,眼前又一次出现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室展厅中的巨幅图片:一条小河缓缓流经开弦弓村……
那条小河在我的眼前幻化成一番波澜壮阔的情景,汹涌澎拜地充盈了我的视野,在滔滔浪涛中,我分明看到了蕴蓄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名字——
费孝通!
(2015年年11月2日,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诞辰105周年。谨以本文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5周年——作者注)
(选自2015年11月1日《苏州日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