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军
档案网站是档案馆(室)在相互联接的公共信息网络上建立的站点,它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信息和相关服务,构成公共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从微观上讲,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第一步,是档案馆(室)面向网络世界的窗口;从宏观上讲,档案网站建设是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档案网站,一直是目前档案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明确其功能和内容的建设,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档案网站建设的重心。档案网站要区别于其他网站,体现出发布档案信息并提供服务、信息交流互动平台的功能作用,从而构建一个服务功能强、内涵丰富、图文并茂的、运行畅通的特色网站。
一、档案网站功能的定位
1.宣传功能。档案部门收集、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在了解认识档案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利用。宣传、介绍档案工作,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基础,而档案网站正是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通过档案馆指南、档案部门机构设置、职能简介、服务利用指南、档案政策研究等栏目的设置,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
2.展示功能。档案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具有原始真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一定的可欣赏性。档案网站通过对馆藏的展示,展现了社会的精神文化财富,反映了一种社会资源的共享性,体现了档案部门对人类文明的保护和推动作用,而且这种展示不仅局限于国内,还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到世界各地,对宣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展示功能是突出档案部门自身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3.服务利用功能。服务利用是发挥档案价值的直接途径。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增强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是档案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丰富馆藏,二是要提供周到快捷的服务方式。目前档案网站的建设对档案利用的服务方式有了全新的突破,一改过去“坐等上门”、“面对面查档”的传统服务方式,通过档案网站利用窗口的设立网上查档功能的设置,过极大地方便了利用者。
4.交互功能。档案网站能够广开言路,倾听利用者及访问者的意见建议,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站点击次数统计、档案工作论坛、利用者信箱、建言献策等栏目的设置,建立起与网站访问者的交互园地,使档案网站打破单向的输出方式。尽可能满足访问者的需求,使档案网站建设在充分考虑访问者需要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达到吸引访问者的目的,增加点击率和访问量,从而使档案网站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档案网站应突出人文特色
档案网站的建设理念不应是档案馆的再现,而应是一个新的服务空间,应有独特的人文特色服务。人文特色就如流行的杂志,涉及社会的历史、政治、科技、文化、流行艺术,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社会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化特色。一是在首页通过“历史文件”或“历史瞬间”中图片的不断滚动,吸引人们的眼球,展示珍贵的历史文件、印模、图片和文字说明。二是把有地方特色和有标志性的实物图片放在首页与头條醒目的网站名称的左或右边位置。三是在首页设置“网上展厅”栏目,提供以往的历史展览、发展成果展览以及地方重大活动的录像。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为人们讲述历史,传递知识,让人们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感悟历史,亲身经历当地的科技、文化的进步的历程,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三、特色档案网站的建设策略
针对我国档案网站内容级别差距明显的问题,笔者认为,档案网站内容的建设,不仅要包括大量的一次文献信息,还应该包括大量的二次、三次文献信息,以便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程度的需要。
1.针对档案信息类型少的问题,笔者认为不仅要提供文本和图像信息,还应该提供多媒体档案信息,让档案信息资源能够全方位展现在利用者面前,还原档案,还原历史。
2.针对提供利用的档案种类少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坚持大量提供文书和照片档案信息;另一方面要提供大量的实物、电影、音像等档案信息,以便增加档案网站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丰富档案网站的内容和形式。
3.针对提供利用的档案缺乏特色等问题,笔者认为,特色档案的网络化会更加增添档案网站的品位和个性。网站的建设,不在于“大而全” 、“小而全”,而在于有自己的特色,既要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网站内容和形式,又要有相同类型中自己网站的个性;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把自己的“镇馆之宝”公之于众,诸如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三件“镇馆之宝”——《独立宣言》、《人权法案》、《美国宪法》。
4.针对我国档案馆(室)布局相对分散,因时间、空间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很多情况下许多档案利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在提倡建设公共档案馆、休闲档案馆的今天,应着重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而档案网站建设正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5.针对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在档案利用方面要考虑到档案信息互译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语言障碍。例如,藏文档案可增加相关翻译工具链接,针对经常性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信息,甚至可以考虑提供网络在线服务,由专业人士在线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