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2017-07-20 11:18杨佳利��
中国市场 2017年21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金融

杨佳利��

[摘要]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发展,然而农村金融发展仍然滞后。由于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和贷款抵押品缺乏,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抑制存在已久。在利润驱动下,农村金融机构大量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家市场经济政策难以在传统小农经济的背景下发挥效用。文章分析了农村金融抑制现状并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可行性,最后从土地流转视角提出打破农村金融抑制困境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贷款抵押品;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抑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042

1问题的提出

自1979年以来,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承包,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正规专业银行体系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专门出台政策支持金融改革、农业合作社和其他独立的商业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农业银行的股改上市和农村服务业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很多,生产和政策的关系受到影响,财政和金融的新一轮改革的核心相关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还有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农村金融供给还不能满足我国农村有效的金融需求。如果我们想摆脱农村的财政困难,就应该增加农村的资金供应。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重大改革决定涉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同地同权等内容,这成为新一轮土地改革的底线和起点。国务院2015年下半年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试点地区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是一次全新尝试,是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创新。农村土地流转与财政资源配置是中央与地方财政金融关系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问题。

2农村金融供需抑制分析

我國目前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市场不发达,农村信贷市场实现的这种均衡状态是一种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均衡价格偏高、均衡产量偏低为特征。我国农村信贷市场这种特征与经济学的市场结构理论中的垄断市场形式吻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农村市场的缺陷,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撤销县级以下地方营业网点,由农村转移到市镇区域。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信贷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农业资本的价格是利率,由于供不应求,均衡农村市场利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如图1所示:我们用S表示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用D分别表示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在完全竞争市场下,资金在金融市场实现充分配置,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其市场均衡点为A,即S1与D1的交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利率为r1,市场均衡资本量为Q1。在垄断市场上,情况则不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曲线与农村信贷资金需求曲线都向左移动,表现为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都不足。均衡点为B,市场均衡资本量下降到Q2,利率水平提升到r2,明显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r1 水平,两个均衡量之差就是农村信贷资金缺口。此时,在垄断市场下,农村农村信贷资金利率较高,均衡资本量偏低。下面从农村金融供需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农村金融抑制问题。

图1农村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两种均衡

21农村金融供给抑制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存在着多种问题,如资金短缺,在当前情况下农村金融规模数量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少,同时由于金融业的根基主要在城市,这就造成农村金融的资金结构存在缺陷。这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资源紧缺、城乡金融资源供给不平衡。现在农民还是以土地为生,目前土地不能流转,这就造成农村金融抑制,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211大农业经营导致金融机构弱化农业功能,有助于减少农业服务数量

从分工上来说,国有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一些省市的农商银行都是国有正规金融机构,在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及一些政策帮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所具有的这些金融机构还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农村和农业企业的需要。在现有形势下,农民都是独立经营、土地利用比较分散,这就造成金融机构不可能向农民进行大金额、大规模地贷款,同时数额巨大的贷款,这些农民也是无力进行偿还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甚至是农业发展银行因为存贷款相对较少,造成这些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致使农村金融企业减少,对农业的帮扶力度下降。由此而生的农村信用社,不仅发挥了它的储蓄能力,而且在农村信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2小农经济导致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国虽然一直在推行市场经济,但是目前农村的经济仍然是自给自足状态。在目前劳动力不断进城、资本市场不断流转的情况下,但是在目前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土地是不允许随便流转的。目前我国所有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都是由国家机关行政部门——中央银行统一调配,根据目前的资金供求,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整是有法可循的,但是农村具有其特殊性,农村的经济水平及人均消费水平还远远达不到我国的平均水平,这就造成农民压力增大,无法承受,使农村市场难以建立。

213农村信用环境不佳

在现阶段,由于一些政策的不完善及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大量的农民不能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即使能获得贷款,贷款的风险也比较大、贷款周期长。同时由于农民进行的是农业生产,一些农作物或者农村企业的周期都比较长,同时又严重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从而都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这些主客观原因都影响着农村信用环境的建立。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受压迫的主要原因:金融机构数量的缺乏、资金短缺以及农村金融不健全造成的;由于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偏向城市市场所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很多。主要体现在规范金融供给缺乏,农村资源短缺,所体现的规范金融供给不协调,金融资源失调、区域布局失调等。土地不流通直接影响农村供给金融的体现主要有:

(1)农业非规模化经营导致金融机构涉农功能弱化,助农服务大量减少。从职责分工来看,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是非常正规的金融机构,帮助农业资金和政策支持起到很好的作用,反之农村信用社就属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就历史所证,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村企业在资金方面束手无策。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前提是,农村土地不集中,金融机构对于资金分配产生阻碍,不可能落实到一家一户。这样就造成了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而浪费、推动农业生产而失败。同样与农民关联的农村信用社也在一步步失去作用,这在供给上压制了农村金融。

(2)小农经济阻碍农村市场化进程。现在农村经济处于自给自足阶段,市场化进程缓慢,农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金可以在市场中来回流转,但是土地却不能跟着一起流转,这样就更加阻碍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而且银行利率也是统一由中央银行决定,导致农村贷款利率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抑制了农村的供给,阻碍了农村市场化的建立。

(3)农村现有信用条件不完善。因为没有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和较低的市场化水平,所以农村金融资产质量差,风险大,农民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贷款。另外农村生产周期比较长,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弱一些,这些都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的原因。

22农村金融需求抑制

农村金融抑制的另一个表现是需求型金融抑制。站在需求的立场上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农村的经济相对滞后、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土地所有制的限制、基本保障设施的落后以及老龄化问题严重等都大大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导致农村借贷需求量低,金融需求的不足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散经营导致农民对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低。我国的农村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发展的,较为分散。这种经济模式导致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农民往往看重的是温饱问题,因此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非常低。服务业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诞生的,农村金融服务业也是取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现在我国农村经济还是以各家各户自主经营为主,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闲的时候农民还会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也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不能流转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直接遏制了农民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小农经济收益低,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更是阻碍了农村经济和金融服务的发展。

(2)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农户承受风险能力弱。我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收益也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低不少,所以农村的借贷效益也相对低。农民的收入一直以来主要投资在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用于农业生产投资支出的部分很少,另外由于观念等原因,很多农民很难接受贷款利率过高,自我觉得信贷利率超过了自己目前的承受范围,这样的观念也限制了农民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根本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比较脆弱,加上城乡二次元结构土地不能流转,难以实现大规模经营,因此对贷款的需求比较低,导致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缩减,并开始大量地向城市转移。

(3)农村贷款缺乏抵押品。借款保证方式主要是信用、抵押和担保,其中财产抵押和担保所占比例较高。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农民只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利,是没有土地所有权的,所以土地是不可以抵押贷款的,农民用房屋抵押又是不现实的,因为顾虑较多,因而农民和乡镇企业抵押品较少。另外农村信用体系不是特别完善,金融机构有时出于风险估算考虑,也使农民和一些乡镇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能及时得到上级批复,金融机构其实更喜欢将资金贷给低风险高收益的龙头企业和城市工业,这也严重制约了农业金融的发展。对于贫困农户来说,有贷款的需求,但是由于他们缺乏资金,收入低,偿还能力差,因此不在金融服务范围内。因为土地不能流转,也不能用来抵押贷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导致大批的金融机构组织进军城市,这样的情景加快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

3创新农村金融路径可行性分析: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经济学分析

土地使用权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部分经济组织,转让出去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农户可以约定一定的期限来收取转让的费用,通过这种转包、转让、入股等方式出让经营使用权,这些承包者通过土地合并的方式流转这些被转让的土地,从而大面积地发展农业,扩大农业金融市场。土地流转是高质量借款者的有效信号,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户可以利用土地抵押来向信贷市场借贷,在农村信贷市场,农户拥有担保信用和充足的抵押物才可被认定是理想的借款者。下面通过一个公式来解释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的问题:放贷人通过房贷给农户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如果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通过贷款合同提供担保,只能保证其获得正常利润,不存在新的合同使选择提供该合同的金融机构得到利润,这就是均衡集外没有可以带来正收益的贷款合同。这样来看,贷款人期望的利润肯定是0,即E(L, r, p, D)=(1-P)rL+P(L-D-rL)=0。

在公式中,L表示的是贷款的金额,r是指贷款的利率,p是指市场的风险水平(平均值),D是指抵押物品的市场价值。这样可以得出r={p 1-D/L}。从公式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利率越高风险越高,利率越低风险越低,同时利率、抵押品成反比。假定在贷款金额L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贷款的人想拥有利息,那么低风险借款人的抵押物可以向较高风险的借款人少交担保。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就降低了不少,对于金融机构起到了促进贷款的作用。因此,农村金融供给增加。从农村用户方面来看,经营稳定健全的人们的项目比较好,成功运营的概率高,所以大多会选择高的抵押品D与低的利率r水平,这样一来,项目就会有了更高的保障,失败的可能性要小了,即使有好多抵押品也都会被收回。相反,如果偏好风险、行为鲁莽,失败的概率会比较大,因此,会选择低D和高r产品,宁愿支付更高的r,但也不想提供更多的商品抵押给融资公司。图2显示了两种不同类型借款人的无差异曲线。这两种类型的客户对D和r的偏好表明,农村信贷市场的两类不同类型的借款人无差别曲线,越接近原点,抵押越少,利率越低,農户效用越高。通过以上分析,抵押物的合理设置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对农村金融的需求。

分析得出,两权抵押在一定范围内能减少农村信贷市场交易双方的信息非对称性,可以解决借贷行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体来说,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可以作为土地流转来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然而,中国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仍面临许多困难,根据我国土地制度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议,促进中国农村土地抵押贷款的发展。

图2两类不同借款人的无差异曲线

4推动土地合理规范流转,减少农村金融抑制

41用城镇化促推农地金融

目前农村拥有两类有价值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简称“两权”。我国《担保法》第37条、《物权法》第184条将宅基地使用权明确排除在抵押财产之外。《土地承包法》第49条并没有明确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两权抵押,是在我国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两权抵押牵涉的主体多,程序复杂,审批流程多。由于政策上的不允许,深入挖掘和研究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金融功能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中,减少农业人口,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大型新型农业主体将流转的土地联合起来,为了使农业发展更快速,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模式。要想金融机构许可农地作为抵押物,必须使农地的价值达到一定的高度还有生存保障功能非常弱才可以,这样农地金融才会进一步提高。

42用规模化促推农地金融

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停止不前是因为土地的不集中造成的,并且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生产方式得不到很好的流转,其次在流转中还造成了好多麻烦。借此机会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一并解决我国土地分散经营的问题,实现现代生产方式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首先要建立一个特殊的土地流转协调机构,积极引导和协调相邻土地和相邻土地的流转,增加集体流转规模,减少分散转移的规模,要求土地经营者管理集中连片的土地。就以上所述,国家和政府首先要做好引导和宣传的思想工作,使连片集中经营土地的好处在农户中得到认可。与此同时,经营土地者也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来帮助集中经营更好地开展工作,比如政府部门先承包试验,让广大农户看到成效后再实施。

43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

农地抵押政策是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向银行担保,以达到借款的目的,当农民不能按期限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将获得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以这种方式农民得到他们需要的资金,国家可以执行土地和农业政策。我国现行的立法对集体农地使用权予以限制,主要原因是历史和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造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抵押是无效抵押,土地转让抵押将受到很大限制。笔者认为只要明确土地的使用权和使用年限,土地是否私有和公有对土地的抵押都影响不大。只要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并且可以依法转让流通,农户就可以解决抵押品的問题。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将贷款范围扩大。农地使用权的转让突破了封闭产权制度,并增加了贷款范围,扩大了抵押来源,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海域使用权、林权、蔬菜养殖大棚等作为流转贷款抵押物。

44修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提高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农民的生活来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土地在农民的心中的地位极高,恋地情结是长期的固化的,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只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让农民安心。所以,地方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逐渐提升农村养老保险的额度,解决无劳动能力农民的生活最低来源等问题。再者就是完善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城乡间相互流通,保证长期在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城市保障体系,农民工子女也可进城上学享受一样的师资力量和就业机会。只要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来源,保障体系完善,使农民无后顾之忧,没有城乡、城村的待遇差别,相信可以消除农民固有的恋地情怀,这样才会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确保土地有序流转。

参考文献:

[1]张曙光土地流转与农业现代化[J].管理世界,2010(7): 66-69

[2]乌家培,谢康,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25-337

[3]刘堃,段端,巴曙松现实信贷市场中抵质押品的功能探析——基于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的研究视角[J].财经研究,2008 31(5): 124-130

[4]王叙国我国农村信贷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 42-43

[5]汤成快,潘辉我国农业信息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2010(11): 11-12

[6]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 40-45

[7]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125-130

[8]王兴稳,纪月清,等农地产权、农地价值与农地抵押融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7):4-8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