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兵+武冬
摘 要:在中国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之说法,而“北腿”之名拳则包括弹腿和潭腿等主要内容。弹腿拳又称弹腿或潭腿,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以屈伸性腿法为主,古朴实用,刚劲有力,其内容丰富,功法繁多,拳械齐备,涵盖了众多的武学精华,为古今众多拳家所青睐。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弹腿主要为临清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少林弹腿、通备弹腿、六合潭腿及弹腿对练(也称对接弹腿)等。通过实修体悟、文献研读的方法,广大习练者普遍认为弹腿拳是初学武术的门径,是技击升华的大道。
关键词:中国武术 北腿 弹腿 潭腿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55—07
1 弹腿拳总述
弹腿拳又称弹腿、潭腿,在中国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之说法,而“北腿”之名拳则包括弹腿和潭腿等主要内容。弹腿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一种以屈伸性腿法为主,结合步法、手法、身法等,历经长期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北派传统武术的大流派,是初学武术的门径,是技击升华的大道。其动作舒展顺达,自然合體,古朴实用,刚劲有力,素有“北腿之杰”之美称。
弹腿、潭腿适于集体或个人进行演练。其内容丰富,功法繁多,拳械齐备,涵盖了众多的武学精华,为古今众多拳家所青睐。
弹腿、潭腿拳谚有:“练拳不练腿,必是冒失鬼。”“弹腿四只手,人怕鬼见愁。”“弹腿十路拳,武艺里面全。”“从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潭腿四只手,谁遇都发愁。”等。现今,最有影响力的弹腿主要为临清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少林弹腿、通备弹腿、六合潭腿及弹腿对练(也称对接弹腿)等。
弹腿、潭腿除徒手拳术外,还有连环刀、万胜刀、春秋刀、阴手枪、六合枪、八宝枪、扑钩、燕翅镗、檀木橛及许多稀有器械如截爪镰、牛头镗等。以及短拳对打、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枪、白手夺刀等内容。
十路弹腿和十二路潭腿,音同字不同,拳蹚路数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腿法主要包括弹、蹬、踢、腾空箭弹、侧踹腿等。基本步型有弓、马、仆、歇、虚。手法有冲、压、格、劈、砸、穿、撩等。
弹腿踢腿后分有疾出收回与稍停即控之变化,发腿也有高于裆位与低与胫位的区别,如通备弹腿要求出腿后疾出收回,其余各种弹腿皆是出腿后稍停即控。十路弹腿势低腿平,腿高于裆位,十二路潭腿势高腿低,腿高与胫位,不超过膝,所以又称“寸腿”。
在练习套路时,初学之时切不可以一味追求动作的快捷,而应先将拳术的一招一式练到准确、松畅,而后再加速练习拳术。
弹腿拳之所以广泛传播于武林,有以下两大原因:
注重下盘功夫的修炼及腿法的展示,行拳走架朴实无华,舒展大方,动力定型功效极强,有利练习者功力的增长;左右均衡练习,周身协调发展,招式易学好练,攻防简捷实用,适合于大众学者,极具科学性。
2 弹腿拳流变
2.1 潭腿
潭腿又有临清潭腿、精武潭腿和六合潭腿之分。
2.1.1临清潭腿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
宋朝是中国民间武术的繁荣时期,此时已出现了有文献记载的套路,各种武术套路迅速涌现。临清潭腿正是始创于五代后期、宋朝初期,传至明清达到了兴盛时期,后相继又传入海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创始人为五代后期后周名将昆仑大师(姓名已无从考查)。大师当时奉命远征,在此期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此时大师虽忠于后周,但见大局已定,大势所趋,自知已回天乏力,迫于无奈,当即解散军队,“自焚”隐身,在山东临清县(今划归河北省)龙潭寺(临西县尖冢镇龙潭村)隐姓埋名,削发为僧,遁入空门,法号昆仑,后人尊为昆仑大师。昆仑大师身怀武术绝技,精通医术,当时,大师见世上所习的武功多偏重于拳法,而失之于腿法,为补填缺憾,于是将自身武学与医术精心共熔一炉,合成一体,研创出内外两功并用的重腿功、善腿法的武术——临清潭腿。后在龙潭寺内立门收徒,以继传承。
临清潭腿创立并传播之后,很快赢得了武林界的认可。宋朝以前,我国的武术并无门派之分,至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集合了众多武林高手进行比武,选出了十八家最好的武术,定名为宋朝十八家,中国武术由此正式开始有门派之分,据说弹腿当时被列为十八家之首。后来,赵匡胤又精选出六大名门,有弹腿、串拳、大洪拳、小洪拳、华拳和少林拳,弹腿仍为六家之首。
关于临清潭腿在《武备志》中也有记载,“赵匡胤初年,在长沙举行了全国性大规模的各派武术大会。赵氏‘太祖拳因具有政治优势,捷足先登了第一名的宝座,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的临清潭腿。从此‘南拳北腿的说法便流传开来,名满天下,临清十路潭腿不胫而走。”
临清潭腿的“潭”字是有讲究的,是借用了发源地临清龙潭寺的“潭”字所命名。对潭腿门弟子来说,取“潭”字还有另外一个含义,是因为“潭”字左边是水字偏旁,表明练武之人必需要多流汗水,右边是由“西”“早”二字组成,则寓意为练武之人必须要起早贪黑,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成。
2.1.2精武潭腿
精武潭腿也就是十二路潭腿,以当时精武会成员河北景县人赵连和先生所传套路最为出名,他还著有《潭腿》一书,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在上海的精武会,是精武会的传统功法,也是精武会学员的必修内容。此时的潭腿已有改动,但大体相近。创始人霍元甲本人也是一位潭腿高手,也正是从他开始,盛行于北方的潭腿开始在南方流传,以至随着精武会的推广而走出国门,远传南洋各国的华侨之中。1910年举办的第一届精武技击运动会上,已有潭腿出现。此拳动作结构简单,拳势易教易学,颇重腿法,是一种入门基础功法,练习时讲究力到定点,劲有所掣,手法灵活,即发声响,最易振奋人的精神。
2.1.3六合潭腿
六合潭腿是刘震南传习于上海的十二路潭腿,当时师从刘震南习练潭腿者有朱国福、唐豪(著名武术史学家)、周启明、刘守铬等。1933年,由朱国福、吕光华合编,大东书局出版了《六合潭腿》一书。朱国福编写此书时为中央国术馆教务长。
2.2 弹腿
弹腿又有教门弹腿、少林弹腿、通备弹腿和六路弹腿之分。
2.2.1教门弹腿
教门弹腿也就是十路弹腿,是昆仑大师晚年弟子所传派系,当年弟子多属于临清本地的清真教,又称回教,故名教门弹腿,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之说。之所以取“弹”字,一是区别于潭腿的练法,二是取其发腿迅猛异常,快如弹丸飞出之弹射之意。以山东于振声等传授的教门弹腿最为有名,国术馆则是主要的传授渠道。当时为了从学者的速成,多重视外功,少了一些内功的修炼。在练法上稍有变动,在套路功架上也有相应的改动,属于中上盘腿法。教门弹腿讲究灵活机敏,以求开展,虽然踢腿练习时,同样离地支撑腿不弯曲,但比正宗低盘潭腿法较为省力。教门弹腿在练法上则讲究所谓的高踢矮势,就是练习时腿要踢平,但实际应用中要低踢,通过高踢来扩展髋部关节的柔软性与灵活性。据史料记载,1921年近代弹腿名家吴志青所著《教门弹腿》一书的出版,是“教门弹腿”一词在近代武术界的首次出现。现代武术家张文广也著有《弹腿》一书。
2.2.2少林弹腿
少林弹腿是临清潭腿传至明清时期的产物。当时的临清潭腿已名满天下,天下武林志士纷纷慕名到龙潭寺拜访、学武。明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相济大师久闻临清潭腿技艺高深,特地到山东临清龙潭寺拜访。当时临清潭腿已传至第七十二代弟子跃空大师,两位大师一见如故,彼此仰慕对方的技法,便相互学练传教,以留做纪念。由于罗汉拳和临清潭腿分属于不同的功法门类,相济禅师就在少林寺绝学罗汉拳的基础之上,将临清潭腿按照罗汉拳的拳理功法加以改动,并又增加了两路腿法,就成了现如今的少林十二路弹腿。
少林弹腿有两套,一套是十二路弹腿,是对外的;一套是秘而不传的二十四路弹腿,是由释德根传下来的。二十四路弹腿一去一回是一趟,每趟去时踢低腿,不过膝,回时踢高腿,齐腰平。和其他弹腿的区别主要是,弹踢出去的腿脚尖向侧面,且脚外侧向前,脚是由后向前斜踢出去的,力点在脚外侧,这样脚趾和踝部就不容易受伤,并且带了一种斜力,起到了一定的技击效果。
2.2.3通备弹腿
通备十蹚弹腿,以马氏通备一门所传授为主,主要的区别仍是在劲力与身法上,突破了教门弹腿求顺求稳、横平竖直的相对简单的劲法,而是注入了开合、吞吐、起伏、拧转的通备劲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弹腿拳的难度。特别是在起势和收势的动作中,融入了通备拳的单劈手与滚臂动作,使之在操肩、操腰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体现了通备十蹚弹腿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2.2.4六路弹腿
六路弹腿是在教门弹腿,即十路弹腿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意在使初习者更容易习练。
十路弹腿发腿与裆平,十二路弹腿发腿不过膝,六路弹腿是在上述两种弹腿的基础上加以简化而成的。
3 弹腿拳特点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以潭腿、弹腿等为主要代表。弹腿、潭腿的套路特点多为一路一法,以低势下盘功夫为主,注重腿法,且腿法多变。发腿疾速,上下盘同步出击,配合协调,手脚相应,劲力顺达,力达梢节。
弹腿拳结构简洁严谨,功架完整,招式多变,动作遒劲,疾速刚爆,攻防合一,拳势古朴,势正步稳,技简法宏,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简便易学。
弹腿拳讲究“拳打三分,腿踢七分”,下肢多弹蹬快猛,上肢多劈砸有力,讲究实用,充分利用了腿长力大的特点。
4 弹腿拳要领
弹腿拳演练时,在身法上要求首领中正,主宰于腰,挺胸塌腰,背直腹收,提气敛臀,松肩活肘,合膝裹胯。做到身动似龙形,步法似蛇形,行走似猫行,肩胯活如轮,两臂动如蛇。要体随势变,身法自然、灵活,步法轻重自如,快巧、稳健,不掀脚、不拔跟使身体稳固,故有“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的说法。眼随手动,目随势注,精神饱满,气势连贯,意气相合,“三节”顺达。劲力充实,气爽神清,要求手、眼、身、步协调一致,内意外功合于一体。
弹腿拳出手发力由脊出,出脚发力从臀出。手脚并用,踢打连环,干净利落,周身协调。出腿快如风,落脚稳如钉,“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形腿似钻。”做到巧打狠击,出奇制胜,调气运劲,刚柔松紧。步法稳健,身体传神,矫健有力,三盘齐全。左右开练,反复循环,气沉势稳,弹韧相兼。威而不猛,柔而有力,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快慢疾徐,节奏分明。
弹腿拳在技击上强调以腿为先,以步带腿,步中有腿,以达到“手似两扇门,全靠腿打人”的境界。出拳起腿要做到弹、脆、刚、疾、准,令对手防不胜防。重点是在功力上的培养与发挥,强调威则能动,逼则能用,以简克繁,以逸待劳,变无形象,攻缺击要,巧打击梢,出奇制胜。
弹腿拳演练时,要求不论拳脚、器械都是手足并练,拳脚同功,轻松飘洒。二目平视,叩齿含颌,舌抵上腭,津液下咽,气沉丹田,内外相合,目传神光,呼吸自然,含虚抱气,气不乱散。讲的是伸缩吞吐之功,阴阳顿挫之法。做到功在于内而形领于外,蓄精育气,气意双融。
5 弹腿拳歌诀与名称
5.1 潭腿歌诀
5.1.1临清潭腿歌诀
昆仑大师正宗传,留下潭腿十路拳,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栽捶分架打,六路勾劈各单展,七路掖掌势双看,八路转环剁子脚,九路捧锁阴阳掌,十路飞身箭步弹。学者莫嫌势架单,奥妙精深在里边。多练多看问根源,学会护身和壮胆。内外两功并同时,消除一切病根源。一踢一打增氣力,勤学苦练最为妙。学者练到贯通处,伸手还招就占先。
5.1.2精武潭腿歌诀
一路弓步冲拳一条鞭,二路左右十字蹦脚尖。三路翻身盖打劈砸式,四路撑扎穿撩把腿弹。五路护头架打掏心拳,六路仆步双展使连环。七路单展贯耳脚来踢,八路蒙头护裆踹两边。九路腰间碰锁分两掌,十路空中箭弹飞天边。十一路勾挂连环机巧妙,十二路披身伏虎反华山。
5.1.3六合潭腿歌诀
头蹚绝掛一条鞭,二蹚十字绕三尖。三蹚劈扎倒掖犁,四蹚撑滑人难当。五蹚五花炮拳跟着走,六蹚接拦带点腿。七蹚晃拳带晃腿,八蹚硬打硬闯不放松。九蹚连环阴膛腿,十蹚见蹚不见蹚。十一蹚勾挂连环扫荡腿,十二蹚犀牛望月转回还。
5.2 弹腿歌诀
5.2.1教门弹腿歌诀昆仑大师正宗传,弹腿技法妙无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世人莫看法式单,多踢多练知根源。
5.2.2少林弹腿歌诀
潭腿本是宋朝传,出在临清龙潭寺,临清潭腿共十路,十一十二少林添,头路出马一条鞭,二路十字鬼扯钻,三路劈砸车轮势,四路斜踢撑抹拦,五路狮子双戏水,六路勾劈扭单鞭,七路凤凰双展翅,八路转金凳朝天,九路擒龙夺玉带,十路喜鹊登梅尖,十一路风摆荷叶腿,十二路鸳鸯巧连环。
5.2.3通备弹腿歌诀
一路顺步似单鞭,二路十字蹦脚尖,三路滚劈贯上下,四路绷点撑抹剪,五路绷拳滚肘势,六路抹打摘心拳,七路缠拦连环腿,八路劈挂迎门箭,九路绷锁穿胸脏,十路跃步飞箭弹。
5.2.4六路弹腿歌诀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绷脚尖;三路劈砸夜行犁,四路摔扎左右盘;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盘式是单展。
5.3 弹腿拳名称
5.3.1迷踪拳十二路弹腿名称
古拳谱记载迷踪拳:“根系山东兖州府,蔓延河北沧州城,岱岳孙通寻武师,投奔兖州学迷踪,艺成尊师访高友,大江南北走遍城,广征博采艺大进,又入少林演武厅,三番五次再改进,炉火纯青集大成,回乡探师逢师妹,切磋武功动刀兵,误伤师妹张玉兰,愧对恩师无自容,外走他乡传武艺,最后定居沧州城(现姚官屯),继续收徒数百个,从此迷踪沧州生。”
第一路:单鞭式;第二路:十字腿;第三路:单展;第四路:缠脖;第五路:撑摩;第六路:撩打;第七路:挫掌;第八路:怀中抱月;第九路:摘拳;第十路:扁踹;第十一路:劈挂掌;第十二路:抽鞭打虎式。
5.3.2少林秘传二十四路弹腿名称
第一路:腰拳;第二路:盘肘;第三路:缠腕;第四路:双风贯耳;第五路:进肘;第六路:撩阳冲咽;第七路:卧枕;第八路:小提鞋;第九路:连三锤;第十路:单风贯耳;第十一路:俊鸟穿林;第十二路:硬踢腿;第十三路:双撅;第十四路:冲天炮;第十五路:扇扒踢;第十六路:劈腿;第十七路:斜形;第十八路:单叉掌;第十九路:跳踢;第二十路:绞踢;第二十一路:云顶;第二十二路:双叉手;第二十三路:架打;第二十四路:后蹬。
5.3.3心意弹腿名称
心意弹腿,手脚上下配合,多用低暗腿,起腿隐蔽快速,崇尚劲力,招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心意特征。
第一路:十字腿;第二路:团团转;第三路:一条鞭;第四路:鬼拉钻;第五路:劈打
第六路:过步劈打;第七路:大鹏展翅;第八路:分水贯耳;第九路:勾挂;第十路:二起脚。
6 近代弹腿拳“八大家”
6.1 霍元甲
霍元甲生于1868年1月18日,卒于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2009年1月18日,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鄉天津西青区南河镇更名为精武镇。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武艺高强。霍元甲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有多部影视作品描述过他的事迹。精武弹腿是霍元甲精武体育会传统功法。
霍元甲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码头装卸工,后来升做了管事。还在怀庆药栈当过帮工,在药店干活期间,他能挑动千斤药材,力推两个大青石碌碡,人们送了他一个“霍大力士”的绰号,后又升任了掌柜。
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败了一个找上门来比武的武师,有了“武艺高强”的名声。之后,由于喜欢行侠仗义,霍元甲逐渐在天津一带有了名气。
1901年,有一个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摆擂,自称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说什么“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擂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了这个俄国人。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登广告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并向中国民众赔礼道歉;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自己不是“世界第一”并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是个错误,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1909年冬,上海来了一个英国大力士,他污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来到上海,为雪病夫之耻英国大力士约期比武。英国大力士先以万元押金作为要挟,后又把比武时间拖到次年的六月进行。赛前霍元甲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人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比武那一天,英国大力士早已被吓得逃之夭夭了。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气,为亿万同胞所钦佩、仰慕。
从此,上海掀起了习武热潮,各大学校蜂拥而至,邀请霍元甲去讲习武术。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为发扬中华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霍元甲迈出了很不容易的两步,第一步是打破家规,开始收外姓人为徒。因为霍家是七代家传绝技迷踪拳,向来是不传给外姓人的,为救国他破了家规;第二是把迷踪拳改为迷踪艺,让花哨的套路变得更实用,以便让人们能够尽快掌握要领,学会防身。
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将迷踪拳公之于世的高风亮节非常赞许,并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亲笔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6.2 王正谊
王正谊生于1844年,卒于1900年。生于直隶河间府故城县(今河北省河间市故城县),祖籍关东。因在家排行第五,自幼学武,为人侠义,双臂有超人之力,善使单刀和双镖,能左右连发,名盛江湖,人称“大刀王五”。王正谊从小在沧州拜名师学艺。他学习的各种套路、器械样样精通,尤以双刀驰名,师傅料定王正谊日后必定会大有作为,所以也是倾尽了所有心血来教授这位弟子。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王正谊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868年,24岁的王正谊辞别了恩师,辅助师兄押镖,行走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1875年,王正谊来到北京,先是做镖师,后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同仁相助,在北京崇文区西半壁街开办了顺源镖局,几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资产有前后两大个院,房屋40多间,镖师50多人,已跻身于京城八大镖局之列。许多商贾慕名而至,聘其镖师看家护身,押送金银、绫段、珠宝、皮毛、参茸等名贵物品,兴盛至极。
王正谊的镖局日见红火,“大刀王五”已威名远播,这时许多羡艺者都登门求艺。但王正谊牢记师训,不图虚名,或好言推辞,或指改他求,拒不收徒,只专心经营镖局,严格从业规范,尽力满足雇主要求,遇险奋力退贼,遇走投无路者解囊相助。很短的时间就在同行中声名雀起,北到辽沈,南至湘鄂,东自江浙,西至陕晋,见镖旗上有“王五”二字,无人敢犯,“任侠之流皆奉为祭酒,于是有大刀王五之称,大刀者,非以刀名,人以此尊之耳。”后与谭嗣同交往甚密,乃清末戊戌变法的积极支持者。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捕杀爱国拳勇,王正谊被联军所杀。
6.3 王子平
王子平生于1881,卒于1973年。近代弹腿名家,全能武术家。河北省沧县人,回族,生于穷艺人之家,祖父以皮条、杠子闻名,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王子平自幼苦练武功,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全能武术家。
1901年曾在山东济南逮住飞转磨石而以多力闻名,人称“千斤王”。
1918-1921年间,曾多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大获全胜,名噪武术界。1918年春,在北京擂台上一举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后又在济南摔倒日本柔道好手宫本。美国大力士阿拉曼和柯芝麦等也曾先后被王子平击败。王子平用弹腿的冲、扫、踢、蹬、盖、捶、劈、打等绝招,打败了俄、英、德等国的大力士,为中国人长了志气。
1928年,中央国术馆聘请王子平为少林门门长。新中国成立后,王子平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有《拳术二十法》《却病延年二十势》等著作问世。
1960年,王子平曾随周总理訪问缅甸,任中国武术团总教练。
6.4 马永胜
马永胜生于1885,卒于1959年,山东聊城(今山东东昌府区)人,是传授聊城教门弹腿最有影响力的武师。少时,拜武术名师学习查华派武功,经勤学苦练,功夫日深,拳械技法运用之妙为同行推崇,尤其墙上挂画功夫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马永胜不仅在聊城会同其他的武师普及教门弹腿及各种武术,1914-1919年间,马永胜在苏州就职于军界,任武术教官,教授各路武术,各界学者甚多。1920年,根据阴阳八卦理论,集多种拳术之精华,整理和创编了一套风格独特的太极拳,后由北京大东书店出版发行,书名为《新太极拳》。马永胜还精于气功,著有《八段少保功》气功丛书,并以气功疗法热心为群众治病。马永胜于1930年在北平演练教门弹腿时,被当时的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看见后大为赞赏,决定将教门弹腿列为中央国术馆中的必休之课,还让马永胜做了国术馆负责人之一,于是马永胜先生将弹腿编成讲义广发给从学者。此讲义于1935年被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书名为《弹腿讲议》即《十路弹腿》。从此,聊城教门弹腿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影响颇高,盛况空前。
6.5 吴志青
吴志青生于1887,卒于1951年,安徽歙县昌溪乡人。9岁入金箔铺学艺4年,后考入杭州巡警学堂,不久转入上海中国体操学校,曾参加同盟会。
1911年,任浙江平湖商团及守望团司令兼教练。响应武昌起义,参与光复上海战斗,领兵光复浏河(今位于江苏太仓市东)、平湖(今属浙江省嘉兴市)。先后受聘为南京第四师范学校体育主任,江苏省第一工业、第一农业两学校体育主任,上海民立中学体育主任,上海青年会国术指导,并任教于上海女青年会体育师范。
1917年,当选为江苏省体育研究会副会长。倡导德、智、体、美四育并重。
1919年,与同仁在上海创立中华武侠会(后易名中华武术会),并出任会长,此举曾得到孙中山先生的嘉许。1921年,该会改组为上海体育师范学校。1921年6月,在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他表演了精心创造的中国新体操、叠罗汉和中国武术,赢得了全场喝彩,第一个将中国民族体育带上了国际运动会的舞台。
1922年,创办社会童子军和暑期体育学校,提倡民众体育,当选为体育研究会会长。孙中山勉以“努力进展,以培成革命势力之组合”,又为武术会题写了“尚武楼”匾,并赠百元。
1924年,追随孙中山北上参加国民革命军,任第五军参议兼全军武术总教练及学兵团代团长,后任第十一路军少将参议兼军械处长。
1925年以后,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董事兼上海市国术馆筹备处主任委员,全国国术考试筹备处副主任,中央国术馆教务处副主任,全国运输会国术裁判,中国国术馆编审处处长等职,编辑出版武术书籍十余种。抗战爆发后,虽皈依佛教,仍出任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视察,奔走于广东、香港、江西、湖南等地组织军运。1942年,任职西南联大体育教授,李公仆、闻一多等名流从其学练太极拳。
后来吴志清专事著述,著有《国术理论概要》《弹腿国术教范》《尚武楼丛书》《查拳图说》《七星剑》《三路炮拳》《螳螂腿》《联成拳》《戚门十三剑》《六合刀》《练步拳》《太极正宗》《太极正宗源流》《少林正宗练步拳》《叠罗汉》《国术论丛》《国术理论体系》《历世纪》等23种图书并出版,还有手稿3本。并主编过《中国新体育》《中国近代体育史》和《体育日报》。
6.6 朱国福
朱国福生于1891年,卒于1968年。直隶省定兴县(今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家庄人。自幼习武,早年师从各大名家习练罗汉拳、弹腿、摔跤等技艺,10岁参加义和团,14岁拜师学习形意门拳械,后又从师习练八卦掌、太极拳,其功夫技艺深得师傅的赞许。曾创立“武学会”和“凤凰武术学校”,以精湛的技艺蜚声武坛。
1924年,朱国福来到上海,创立武学会,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1928年,朱国福先生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得最优等榜首。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并担任教务处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被时人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朱国福先生一生为民族的兴衰和武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朱国福先生的一生,有很多个第一与他相伴,如他是第一个有正规报纸报道,打败公开设坛的外国武人的中国武术家;是第一个在世界上成立女子拳击队,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发展拳击运动,并身体力行的人;是第一个用现代观念开展搏击训练教学的人。
6.7 王怀琪
王怀琪生于1892年,卒于1963年。江苏吴县人,体育教育家,一生著作近百种书籍。幼时体弱多病,进入中国体操学校后体质转强,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体操学校。后历任上海商团公立尚武小学、中国体操学校、爱国女中、湖州旅沪公学、甲种商校、澄衷中学等校的体育教师、体育部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除介绍西方体育项目外,还注意发掘祖国体育遗产,他悉心研究《十二路潭腿新教授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古籍,以近代体育观点加以整理,与体操相揉合,编成了多套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他先后发表《订正八段锦》《易筋经二十四图说》《分段八段锦》《八段锦舞》等十余种书籍,很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并不断再版。由于他精于民族传统体育,曾兼任精武体育会的器械部主任。在二十年代,还编制了一套体育三段教学法,在上海得到推广,并影响到全国。他按照三段教学法编成的教材有数10种,其中正编12种,续编17种,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小学教育教材。1958年受聘于上海教育学院,任体育教研室主任。王怀琪在逝世前将所有的藏书都捐献给了国家,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6.8 张文广
张文广生于1915,卒于2010年,河南省许通县人,回族。我国著名武术家、教育家、武术九段。北京体育大学创始人之一,我国第一位武术专业研究生导师、教授,历任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武协副主席,北京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体育学院教授兼武术研究室主任。
张文广自幼酷爱武术。小时候家中很穷,吃糠咽菜的童年生活磨砺了他倔强的性格。1928年,家乡清真寺来了位山东拳师,这个拳师看张文广是个练武术的好苗子,便收他为徒。因为白天要帮大人干活儿,没有空闲练功,于是张文广就早起晚睡加晌午,一日练功三遍,每遍三回拳,逢礼拜把斋,饿着肚子也要练功。百日之内,他一口气学会了十趟弹腿,扎下了坚实的武术根基。他初学弹腿,后学查拳、查枪和锁喉枪。张文广于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深造,学习各种拳术及器械、散打、摔跤、拳击、击剑等,勤学苦练,广学博采,融会贯通,集其大成。在1935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了对练比赛第二名。1936年,参加中国武术代表团,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表演了武术,受到各国人士的好评。
张文广毕业于南京中央国术馆后,任教于上海体专、天津国立体专等,解放后于1953年调入北京体育学院任教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桃李满园,并担任北京体育学武术教研室主任一职。
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扔沙袋》《青年拳》《中国式摔跤》《综合查拳》等书;编写了《散手拳法》书稿。为武术教学和武术理论的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
7 弹腿拳功效和练法
7.1 弹腿拳的功效
弹腿功法体用两全,可锻炼身体,祛病养身,延年益寿,自卫防身。要求练出以下几种劲力,即伸崩力、挤按力、螺旋力、杠杆力、爆发力、自然力以及以柔克刚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力。
通过练习弹腿拳,可以内练精神、气息、劲力、功夫,外练手、眼、身、步法。能使下肢步法稳固,上肢身腰灵活,身体各部均可得到均衡发展,静则端正舒展,动则出手迅疾。对习练者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的影响,还可以改善人体内的各器官的功能,增強习练者的体质,达到强身健体,消疾祛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养心培元,蓄力固精,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同时,能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陶冶情操,树立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7.2 弹腿拳的练习方法
(1)打基础:以开腿、开腰、开臂为主。如压腿、踢腿、控腿、俯腰、晃腰、下腰、抡臂、锁臂、拉臂等,以及手型拳、掌、勾和步型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等练习。(2)求功力:练习基本功、站桩功、腿法功、身法功、步法功、心法功、演练套路功、抛接沙袋功、踢打靶功等功法。(3)讲实用:双人拆拳解招,双人合招对打,自由实战用招,以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弹腿拳练习可以根据练习场所的大小、身体素质的好坏、训练时间的长短、功力的深浅、兴趣爱好来增减运动量。此外,也可利用快速、慢速、匀速等不同节律练习拳路,以此来提高人体肌能的控制力和持久力,增加身體的稳固性及培养演练拳套的节奏感,使练习者的技术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4)传练法:弹腿拳既能单练又能对练,既能集体练习也能单人练习。单练可以分路习练也可以整套习练,或打破顺序拆开练习,以提高练习者的兴趣,调整运动量,加深记忆力。比如:单数习练法,即1、3、5、7、9路串着练习。双数习练法,即2、4、6、8、10路串着练习。分隔习练法,即1、2、3、4、5路串着练习;6、7、8、
9、10路串着练习。
全套习练法,即1-10路通着练。单套习练法,即一路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武 兵.弹腿拳[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武 兵.北腿名拳弹腿[J].中华武术,2017(2).
[3]武 兵.漫谈“北腿”——关于潭腿、谭腿、弹腿[J].武魂,1995(12).
[4]武 兵.溯本求源话“弹腿”[J].武林,1996(7).
[5]武 兵.少林弹腿连拳[J].少林与太极,2005(6).
[6]武 兵 略论“北腿”名门[J].少林与太极,2015(12).
[7]朱国富,吕光华.六合潭腿图说[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8]吴志青.教门弹腿图解[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马永胜.弹腿讲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0]王怀琪.十二路潭腿新教授法[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1]马振邦,铁玉芳.武术初学二十六讲[M].陕西:未来出版社,1987.
[12]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On Leg kicking Boxing
Wu Bing1 Wu Dong2(1.Beijing Wubing Wushu School,Beijing 100028,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ere is always a statement in Chinese Wushu circles ,which is called “The northern kicks and southern fists”, while“The northern kicks” include “Leg kicking”, “Tantui” etc. The “leg-kicking boxing” is also called “leg kicking”,“Tantui”,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Wushu in China. It gives priority to the leg actions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which is both simple, practical, and powerful. The “leg-kicking boxing” has rich content, various exercises and complete boxing weapons. It covered most of the essence about Wushu, and it is keen on by many boxers in all ages. Among all kinds of “leg kicking”, there are several kinds of them, which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named “Linqing”, “Jingwu”, “Jiaomen”, “Shaolin”,“Tongbei”, “Liuhe” and “Pair exercise” etc.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understanding and Literature reading, the majority of Wushu practitioner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he “leg-kicking boxing” is not only a path for beginners to learn Wushu, but also an avenue for them to increase their skills.
Keywords:Chinese Wushu The northern kicks The leg kicking Tant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