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采苗技术让钦州“蚝”气冲天
技术人员查看采苗器制作质量。
养殖户在检查蚝排上的采苗器及幼苗发育情况。
“现在正是蚝苗性腺发育初期,不到一个月就是采苗的最佳季节,渔民们都在备战采苗期,准备采苗器、蚝排,检测船伐……蚝苗虽小,要做的工作可真不少。”钦州市沙井养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应桥说。
钦州是“中国大蚝之乡”。大蚝是钦州四大名海产之一,是该市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而茅尾海则是全国最大而且为数不多的大蚝天然生态育苗基地,全国七成的大蚝苗都出自这里。
据悉,钦州有超过10万人从事养蚝产业相关的工作,带动大批当地农民就业,平均每天人工收入在300元左右。“我就是这村上的人,做这份工作已经五六年了,计件生产的,包裹一根竹子可得3.5元,一天能包裹100根左右。”正在海边包裹沉排竹条的村民黄莹汝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们制作的采苗器有水泥柱、木条、浮排、沉排等品种,还有不同的规格。“近江牡蛎的亲本都是浮在海上的,不同品种和规格的采苗器是根据滩涂的不同水位设计的,有利于立体、全水域地采苗。”钦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渔业科工程师罗凯军说。
这些手工操作的用器并不简单。钦州大蚝养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就与这些有关。串成一串串的大蚝饼式采苗技术,是由传统的水泥柱采苗发展而来,用饼式水泥片采苗,减少水泥、沙等原材料,还提高采苗密度,提高上苗率,缩短幼苗培育时间3个月以上。
“饼式片状大蚝采苗技术,是国内大蚝天然采苗的新技术,陆续在广西沿海应用,并推广到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曾荣获钦州市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罗凯军说,目前钦州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生态育苗基地,并大量推广沉排水泥饼采苗技术、沉排轮作技术、保苗技术,大面积地提高了养殖密度和产量。
据悉,目前钦州市年采苗量最高达1.5亿支(串),年均制作采苗蚝柱、蚝片1亿支(串),蚝苗产值约5亿元,多年来苗种供应辐射范围居全国第一,还出口到文莱、越南等国家。
钦州市大蚝产业也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达15.11万亩,产量22万吨,产值13亿元,“钦州大蚝”2011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入选2016年度“中国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45.48亿元。
(韦义华 罗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