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稳中求变”的草根当家人

2017-07-20 10:20文|潘
传记文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梁振英香港

文|潘 山

梁振英:“稳中求变”的草根当家人

文|潘 山

上图:梁振英

在香港,梁振英被称为“CY”(英文名字全称是Leung Chun-ying),也有人叫他“振英哥”。而在内地,更多的支持者称他为“梁哥”,并自封为“凉粉”。曾有人评论,如果说“董建华代表了大商家的施政风格,曾荫权代表了传统公务员的施政风格”,那么,“梁振英则有大众民主时代草根政治家的施政风格”。

最终“龟”还是跑赢了“兔”

2012年3月25日上午9时至11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投票举行。

由于其中一位候选人——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胜算机率渺茫,这场选战从一开始就被看作是梁振英与唐英年之间的“双英对决”。

唐英年出生于商业望族,1991年起就开始从政,直至官居港府第二高位——政务司司长。在选战的初期,唐英年就拥有了李嘉诚等香港四大地产商的鼎力支持,呼声很高。而梁振英则弱势得多,有评论员直指:“梁振英最初参选只是被视为黑马,甚至陪跑。”

2011年11月27日,梁振英正式宣布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对于竞选的胜数,梁振英后来说:“在整个过程当中都是抱着一个平常心……我去参选,我去克服困难,并不是为了我自己,也并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香港市民,要是香港社会觉得我这个人还不应该当行政长官,这个也无所谓。要是大家觉得我应该在这个位置上,给大家发挥一些作用,我很乐意去干,也会好好地干,所以这个平常心是使我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太多的想法。”

整个竞选过程,似乎在把每一位候选人用X光一样扫描一遍,不断爆出的丑闻和黑材料为2012年的特首选战蒙上了猜疑的阴影。梁振英从一开始参选就公开对自己的竞选团队强调:“这个选举应该是君子之争,我们应该做一个表率,办好这场选举,我们不去搞所谓的黑材料,不抹黑,要有人抹黑我们呢,我们就尽快地开诚布公……”

就在2012年2月8日,港府发出新闻稿,指出梁振英在10年前担任“西九龙填海概念规划比赛”的评委时没有申报利益,在六轮投票中四度投票支持与自己公司有关联的参赛队伍,引发“西九门”事件。曾任梁振英竞选办主席的张震远说,他很佩服梁振英的沉着冷静,处理危机快速、公开、透明,而梁振英所受的指控证据不足,最终成功“拆弹”。

梁振英特首之路面临挑战:他要面对回归15年以来香港的种种问题;他既要响应市民阶层希望改变官商一体局面的诉求,又不能完全无视大财团的利益;他既要寻求并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又要尊重香港社会担心丧失“港人治港”独立性的民意。此外,包括污染严重、教育体系过度扩张和全球经济不利因素等,都需要他直面应对。梁振英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大财团较为疏远,利于消除市民对“官商勾结”的疑虑。在选举前,某些商界大亨甚至持“ABC”(即“Anybody but CY”除了梁振英,谁都可以)态度。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一些大地产商和大财团,控制了香港的大部分财富,贫富悬殊比较大。竞选中,梁振英提出的建造更多公屋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的计划为他赢得了公众支持。人们希望平民出身的他能够给香港带来变化。

凤凰卫视曾评论说,梁振英在选举期间经历了不少的风浪,但每每化险为夷,他在面对危机时的积极态度逐渐赢得了民望,而通过频频“落区”倾听市民的心声,又在报章杂志撰文阐述施政理念,基层民众渐渐将变革的希望寄托在这位“香港仔”的身上,梁振英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上升,一度超过五成。有人用“龟兔赛跑”来形容这次的“双英特首战”,而最终“龟”还是跑赢了“兔”。

3月25日上午,主投票站及中央点票站设于香港会展中心。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1132位委员以无记名方式,就梁振英、何俊仁和唐英年三名候选人进行投票。梁振英获得689票,得票超过600张有效票当选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梁振英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表感言:“……我明白行政长官的工作非常艰巨,但我一定会恪尽己任,以‘行之正道、稳中求变’的治港理念迎难而上。”

“日后,我会一如既往,继续拿着一张凳子、一本笔记本、一支笔和我的管治团队走进群众,听取你们的意见,只要你们肯说,我就肯听。”梁振英强调:“我梁振英希望做一个亲民的特首,一心一意为香港。今天我做出的所有承诺将会成为历史的记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700万市民的监督,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

3天后,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家国情怀的底稿与人生历练的原点

与大多数同代人一样,梁振英的父辈也是内地移民,他的父亲梁忠恩1911年出生于山东威海,于少年时代至港。

虽然梁振英刚当选时关于他的祖籍地众说纷纭,但经过梁振英表姐江培珍以及西豆山村族谱的核证,梁振英的祖籍地基本可确定为山东威海市埠柳镇西豆山村。

梁振英的祖父梁曰铭曾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在教书之余,梁曰铭也曾帮不少村民写过状词,算是半个律师。西豆山村1933年的族谱记载:“曰铭字桥西,业儒高级师范毕业生,配张氏,子三,中惠,中思,中恩。”

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威海便成为了英属殖民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同为英属殖民地的香港警员匮乏,英人便在威海招募人选。据西豆山村村民梁务新回忆,梁振英的父亲梁忠恩原在威海租借地内巡捕房充当巡捕,看到招募告示便应征前往。当时西豆山村和梁忠恩一样被招去香港当警察的差不多有十来人,对于他们来说,选择去香港也只为谋求生计。

梁忠恩到港后,服务于港督府(现今礼宾府),一共当了36年警察。

梁振英于1954年出生,有一姐一妹。梁振英从小帮忙做家务,读小学时,不懂煮饭,就负责买菜,“讲价、拣菜我都识”。那年代,一般家庭都没有电饭煲,“透火水炉”就变成了他的专责。

为了贴补家用,梁振英的父母去附近的胶花厂把原材料领回家进行加工。当时梁振英只有11岁,上下午到学校读书,其余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一些材料往返于家里和工厂之间,要么与家人一起做胶花,每月挣300多港元。

“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料花后,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少年时的经历,也培育了他关注下层市民的情结。

梁振英宣布参选特首时,曾含着热泪忆述他的裹脚妈妈,并一度哽咽,这一幕也让在场的许多人湿了眼眶。一向理性的梁振英,流露出感性的一面时,格外让人动容。

梁振英的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教育孩子却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常常教导孩子们:“假如自己有一口饭吃,都要先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饭。”对于40多岁才生下的梁振英,她也绝不因“老来得子”娇纵惯养,而是常说:“男孩子,吃点亏不打紧!”也许影响梁振英更多的,还有这位母亲日常言行中流露的种种美德,耳濡目染,才形成了他现在处变不惊的坚毅性格,以及对家国、事业的责任感。

关于父亲,梁振英曾在自己的文章《阿爸的手》中提到,父亲战前从山东来港后,保留了北方的生活方式,山东人生活简朴,觉得一盅两件的港式茶楼不实惠,并非持家之道,因此一家人上茶楼一年也只有一两次。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并非美味可口的点心,而是在路途中被父亲有力的手紧紧拖住的回忆:“从西边街警察宿舍到高升茶楼,要过好几个街口,大概要走十几分钟。虽然路上的车不多,但阿爸还是将我的手拖得紧紧的,不完全是怕路上有差池。爸的手很有力,两代人拖着手上茶楼,感觉上特别温馨。”

梁振英(右二)中学时代与同学拍照

在梁振英3岁时父母亲就将他送到一个教会学校上学。据梁振英回忆,在学校,“个个同学年纪都大过我。我每天背着个绿色帆布书包,里面装个面包,书包上挂着个红色的胶茶杯,在教会学校捏奶粉冲着喝,吃面包,那就是一顿午餐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梁振英从很小开始便和姐妹为省一毛钱的电车费一直走路上学。

五六岁时,梁振英来到孙中山曾就读的西医学院旧址荷里活道警察子弟学校读书。后来曾任香港特区民政事务总署副署长的吕孝端,在那里教过梁振英。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梁振英那时候已经表现得鹤立鸡群。“有一次我向他们讲一个关于岳飞打金人的故事,之后问同学谁能够站起来再讲一遍,梁振英就主动举手,聪明而有技巧地重新演绎了一遍,又能好清楚地向同学提问,反映出他当时已很有领导才能。而他和他姐姐、妹妹也就读同一学校,成绩一样好,对师长又有礼貌。”

因为一家三个学生均学业出众,吕孝端还曾亲做家访。“当时和另一位老师去探梁振英的父亲……梁振英说话清楚谨慎的风格,就最像他爸爸。”

梁振英有一个姐姐梁桂香和一个妹妹梁桂兰。说起梁振英的锲而不舍,姐姐梁桂香曾这么说过:“在弟弟身上,我看到果真有3岁定80这回事。那年,我读小学六年级,振英比我小5岁,刚进一年级。我每天领着他从西营盘警察宿舍走半小时路,到中环荷里活道警察小学上课。有一回,警察宿舍楼下举办小型嘉年华,宿舍的孩子几乎都参加,我那天感冒发烧,没下楼玩,翌日因病上不了课。许多同学因为那晚玩到半夜,第二天没去上课,尤其六年级同学缺席最多。那天学校原本要颁发小学六年级毕业证书,校长知悉集体缺席事件后非常震怒,下令所有当天没上学的小六生都不发证书,以示惩戒。校长室墙上挂着一条藤条、一把长戒尺,那种气势,看一眼都打冷颤。梁振英一个小学生,竟壮胆独自去敲校长室的门,为我解释缺席缘由,为我取回毕业证书。”

梁振英中学时期就读香港官立名校英皇书院,后来他在接受英皇学弟访问时曾说,求学时为节省车费及饭钱,每天中午都会步行回家吃午饭,“这当然是辛苦的,特别是夏天。但回头细想,这段经历是一种锻炼。”

与梁振英相识逾40载的老同学陈润钧形容,梁振英自小为人诚实、有抱负,领导才能一早显现。他举例说,梁因身形高大,初中时被老师“钦点”担任足球队守门员,但由于英皇没有足球场,球队练球机会少,实力一般。当时英皇虽经常惨败,但梁振英与队友表现出的体育精神令人难忘。

读书时候,梁振英一直靠杰出成绩拿到奖学金,不过中学会考时失手,未考进大学,转读香港工业学院。1974年,他拿了测量系高级文凭后,决心到英国读测量专业。

做好每一份工的香港智囊

1974年,梳着三七分头的梁振英离港负笈英国学习测量。此后的几十年,这个发型就再也没变过。为了使梁振英可以出国深造,父母拿出了所有积蓄,姐姐也卖掉了嫁妆,才勉强凑够他在英国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留学期间梁振英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平均每周有两三个晚上在中餐馆兼职,每晚工作六七个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上10多公里的路。他还坚持每个周末去教华侨子弟学中文,用梁振英的话说:“是为华侨的下一代留点中华文化的火种。”

梁振英曾意味深长地说:“人到了外边,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承传、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他看来,在国外生活的各个层面,甚至一些细节,都会令人对自己的过去、身份,以至对国家的认同,产生不一样的感悟。所以,在多年以后,他仍鼓励年轻人应该去留学,“出去开一下窍,有好处”。

他总结自己在英国生活的最大收获,就是从英国人身上观察并认识到“人民同国家的关系”,并通过对照,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与国家到底应是什么关系。而那时,梁振英也认识了很多年纪比他大的爱国学生,他们对国家的看法,深深地影响了梁振英。

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毕业时,他放弃英国当地的一份高薪工作,毅然返港。对此,他曾表示自己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觉得父母年老了,应该侍奉左右。

1977年8月1日,梁振英第一次跨过罗湖,进入内地。深圳边境人员问他的职务,他回答:“测量师。”边境人员便在他的表里填上“工人”二字。测量师,这个与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专业,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尚鲜为人知。那时,一切百废待兴,而海外对内地的发展并不看好。对国家的感情令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期待在国家经济起步时,贡献一己力量。

1978年开始,梁振英从深圳到上海,从国家的南边到北边,到处去讲课,介绍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制度,介绍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开发。曾先后受邀出任上海及深圳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顾问、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顾问,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参与探索中国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为内地普及房地产基本知识,培养房地产管理人才。而这一切,全都是无偿服务,连路费都是自掏腰包。

20世纪80年代初,中英开启香港问题谈判,香港人心一度不稳,大批专业人士外流,梁振英深感不安。他知道,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一是不能乱,二是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自此,他开始关注政治问题并投身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中。

1984年,中英谈判进入尾声,中央政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时新界的全部土地楼房的地契年期全部在1997年6月底届满。如果不处理好这个问题,整个新界、包括新九龙的地产市场就会膨胀,出现大问题。然而在1984年的时候,中央政府尚无“房地产”“年期”这些概念,碰上这个问题,不知从何入手。于是,港澳办找到了经常在内地讲解香港土地制度的梁振英做参谋。

梁振英建议,无需业主实时拿出大笔钱补地价,而以征收新地租的方式解决新界地契年期届满问题。梁振英的建议,后来也成为《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土地契约”的主要内容,令界限街以北新界全部土地和楼宇买卖从此无年期之忧,稳定了大家对地产市场的信心。

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3年后晋升为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基本法起草完成后,梁振英又与安子介、李国宝、黄保欣等共同筹组了“‘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他不但担任了该中心的常务理事,还担任了中心的执行秘书,就香港在过渡期及将来实施基本法时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提供给有关方面,作为制定政策时的参考。

1993年,梁振英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开创了自己的房地产咨询公司——梁振英测量师行(2000年更名为戴德梁行)。这家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也是中国内地首家独资境外房地产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获得全球公认的高质素房地产咨询服务。

这年3月,梁振英被国务院港澳办及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港事顾问。作为港事顾问,他的宗旨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将自己所了解的问题和看法反映给有关方面。

此时,由于香港末任港督彭定康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香港基本法及中英两国外长达成的谅解备忘录,单方面抛出所谓“政改方案”,致使香港在后过渡期风波骤起。为更好地做好香港过渡时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这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在预委会上,梁振英率先提出研究关于第一届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的建议,提交大会讨论。预委会政务小组两年多来为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终审法院、公务员留用及法律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许多问题得以解决。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个中央对港的方针,如今已经成为香港人的共识。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梁振英和大批港人一道,催生着人类历史上这个独创的政治体制的诞生。梁振英说,回想当初,很多人缺乏信心,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

一次,梁振英作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落区”听意见。在九龙公共屋邨,老街坊们盯着梁振英问:“不用多讲,你只回答我一个问题,1997年7月1日我下楼买第一份早餐,用什么钞票?”梁振英告诉他们,港币会继续流通。

“年轻人,日本打香港的时候你没出生,1949年的时候你也没出生。告诉你,政权一换,第一个事情就是换钞票。”一些老人这样说。梁振英试图向街坊们解释,中国银行(香港)会发行港币。但无人相信。

后来,梁振英保留了一张香港回归前由中国银行(香港)发行的百元港币。今天,港元与人民币汇率保持各自独立,这已成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的重要体现。在梁振英看来,这个小故事足以说明“一国两制”的创造性与可行性。

1995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香港舆论一时议论纷纷,不少人更猜测他会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的热门人选。对此,梁振英表示,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梁振英认为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恰如其分地做好行政会议成员的工作,并且引用了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此后,他又当选为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等。“参与回归的全过程,收获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梁振英不无自豪。

梁振英与家人在一起

政圈中出名的“花农”并不是“狼”

对于国家的感情,梁振英认为,首先是父亲当年的教诲。从山东来港的父亲,在梁振英年幼时就给他讲中国的历史故事。梁山好汉的忠义、孔孟的仁义道德,从那时起就融入梁振英年幼的脑中。“童年时虽然物质不多,但生活充实,我的爸爸自小培养我看报和阅读兴趣,我一生受用不尽。”“爸妈要求我们务实,不贪婪,做事光明磊落。这些要求亦是我做人处事的态度。我的家庭没有条件让我跷起二郎腿做人,却编写了我的人生‘软件’。”

梁振英和其竞选团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竞选口号是“齐心一意撑香港”,要撑起香港这个大家庭,还要从撑起小家庭开始。

梁振英与夫人唐青仪育有一子两女:梁传昕、梁齐昕和梁颂昕。一家5人的英文名字缩写都是“CY”。婚前婚后的梁振英都是太太眼中的好丈夫,如今还是孩子眼中的好爸爸。梁振英以身作则,以齐自己的小家开始,正可以彰显他“齐心”治理香港的信念。

曾经是大律师行的股东合伙人的唐青仪,为了孩子,为了让丈夫专心工作,由一个女强人律师默默走到梁振英的背后,做了全职妈妈。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为孩子创造了无声却和谐的、更易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

梁振英每每谈到自己的小家庭,幸福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对于教育子女,梁振英绝不松懈。他曾说过:“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惟独做爸爸不能让人代劳,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三个孩子未长大前,梁振英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推掉所有应酬,他说:“我要回家和太太、孩子一起吃晚饭。”唐青仪曾充满深情地说:“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梁振英都没有因为忙而丢掉。多少个夜晚,孩子都是在他的歌声中安眠。”

跟孩子一同吃饭、给孩子唱歌催眠、与孩子相聚……这看似平常、简单的事,在许多父亲看来并非易事,人们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各种理由失去了让孩子领教父爱的机会。梁振英身为高官却没有忘记对父亲基本职责的坚守,体现了如山的父爱。极度重视家庭生活的梁振英在公务和应酬的夹缝里坚持挤出时间,尽量更多地与家人在一起。梁振英说:“很难,但你必须做出抉择,除非是十分重要的活动,我很少参与晚上的应酬。”

梁振英透露,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身教重于言教,“我对子女要求甚为严格,但不过分苛求学业成绩。学业成绩并非首要,反而做人的原则、方向更重要,让他们懂得平等公正,养成正确的待人接物态度等,这些都不能马虎了事。”

对百姓而言,梁振英是高高在上的香港特首;然而梳理他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觉他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出色的丈夫、一个称职的父亲。

曾有报道称,他“不苟言笑”,给人一种严肃鹰派的印象;也有报道称,这位特首笑容可掬走入18区,广泛接触市民,尽显亲民作风。二者形成强烈反差。究竟哪一个是真正的梁振英?梁振英自言,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坦言因年纪轻轻便选择投身报国之路,且日后担任要职,平素对公事谨言慎行,才给外界一个与众不同的印象。

梁振英记得预委会时期,别的年轻委员会后相约去唱卡拉OK,或去酒吧把酒谈天,他却回房间继续埋首工作,因此惹来“离群”“清高”的评语。梁振英半叹半笑说自己不是刻意“不合群”,而是担心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偶尔有一句讲者无心的话被听者有意了,可能制造出不必要的风波。“到了回归前的最后几年,中英关系微妙紧张,如果有一句话说得不好,影响将很大,所以我选择谨慎为上。”

多年来,梁振英向以冷峻严肃、城府深沉的形象著称,在选战中,反对派甚至称其为“狼”,因为其心高气傲、骨子里透出一股狠劲。不过熟悉梁振英的人称,其实他为人平实低调,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狼”,他确有一股顽强拼搏的“狠劲”,而这“狠劲”所代表的,恰是“狮子山下的打拼精神”。

梁振英自嘲生活单调,大众化的嗜好不多,连最基本的打麻将也不会。只因他公私分明,做事认真果断,不懂风花雪月,鲜有玩乐嬉戏,一向对政务谨言慎行,才给外界一个过于严肃的印象。“其实我与众人无异,闲时喜欢去街市买菜,热爱种花养草,看重家庭的天伦之乐。”

很多人很难把外形高大硬朗、冷峻严肃的梁振英与种花养草的温柔细腻联想在一起,但他却是政圈中出名的“花农”,闲来无事的最大乐趣就是“拈花惹草”。亲近大自然的奇妙与丰盛,也让他暂时抛开公务繁忙的压力。他曾邀请记者到他的花园里观赏花草。他还将种花的心得放到博客上,于同好者讨论花“红色有几种”?“阳光在早、午的角度不一样,太阳在春、夏、秋、冬的纬度也不一样,都会有不同的颜色效果”,“这实在是赏花的乐趣之一”。

面临挑战的当家人

2012年7月2日,香港公众假期,新政府还未正式上班。但梁振英的新班子放弃了节假日,他和多位司局长分头下到社区听取市民意见和诉求。

只有走入民众,聆听民众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民众所想、所需、所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市民关注的焦点多种多样,但本质上都是朴素的愿望。有人希望楼价下降,能够买得起房;有人希望能够处理好厨余的问题,让香港环境更好;也有人关心香港未来的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固……梁振英说,无论市民以何种方式反映诉求,他都会倾听。

这些愿望都与香港息息相关,都是民间的声音。梁振英表示,市民的诉求无论是关乎政治的、社会的,或是民生的,无论用何种方式去表达,他和政府团队都会认真虚心聆听,都希望能和广大市民去争取,达到市民诉求的目标。

梁振英说,最近几年下基层的过程,令他进一步认识香港,了解普通市民的呼声与愿望,也获得了解决办法的思路。他始终记得,一位老先生与他在天桥底下谈公共房屋的问题,老先生说:“我理解你们暂时解决不了(问题),但是,你愿意走访基层,我说的你愿意听,听进去了,我讲了心里就舒服。”

香港一位小朋友画一幅图画送给梁振英

当记者问到梁振英如何评价与前两任特区行政长官的风格差异时,他回答说:“董行政长官和曾行政长官都是鞠躬尽瘁的特区行政长官,他们两位和我,三人之间风格不完全一样,背景也不一样,至于我们三个人的工作表现,要让大家来评判。但是应该说,前两位特区行政长官都在特区政府成立头15年的关键时期任职,为香港落实‘一国两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梁振英竞选成功后,温家宝会见他时特别引用孔子的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对香港建设“廉洁之都”提出进一步的期望。梁振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廉洁公正是香港的核心价值,新的政府团队一定会积极维护,自己更会做表率。他说,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法治、人权、诚信、廉洁、新闻自由等,不仅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2007年8月,梁振英出版他的第一本书《家是香港》。从该书中,或可一窥他的执政理念:“建设长期安稳的香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桥整路的硬件建设,我们更需要凝聚香港人的‘民气’……过去我们说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视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说‘家是香港’,是想吁请大家把整个香港视为家,把700万香港人视同家人。”

作为香港的第四任当家人,梁振英坦言,特区之家难当。他深明作为特区之首不能独断独行,领导人都要知所行止,做好尺度拿捏及判断。“如果开公司有何闪失都只是自己的金钱损失,但公事是700万香港人的事情,所以一点也不能轻待。”他强调:“作为一个基层子弟,我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才在人生路上有一点成绩,对香港,我一直怀着感恩和报效的心……”

以“家是香港”为事业座右铭的梁振英一直在思考香港这个“大家”的未来。他说,我们要思考,当我们退下来的时候,如何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留下一个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香港。

梁振英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以来,勇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及加强香港同内地的交流合作等方面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大量贡献,一路走来不容易。

2016年底,梁振英以照顾家庭为由, 宣布不竞逐连任2017年3月举行的香港特区首长选举。2017年3月,在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上,梁振英以2066票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继安子介、霍英东、董建华之后,第四名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的香港人。

责任编辑/崔金丽

猜你喜欢
梁振英香港
梁振英斗胆求职
梁振英斗胆求职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梁振英:处理“占中”最难是“忍”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香港
梁振英澄清收澳企巨款报道
港媒猜梁振英未来施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