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

2017-07-19 13:35周先华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创设意识情境

提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无疑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数学课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呢?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无疑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什么叫数学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什么叫数学问题情境

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等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探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为了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很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创设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常常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将学生置于问题研究的气氛中,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过程。教师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争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问题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针对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2.适度性

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

3.启发性

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4.互动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让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案例

问题情境一般有三类:

1.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生活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真实的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存在问题与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提炼整合到一起。采用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综合应用科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虚拟情境

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影视、摄像、媒体网络等把眼前生活中不便展示的问题情境在屏幕上逼真地显现出来,为教学服务。可以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为学生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看、听、说等不同角度去充分体验和感受事物,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3.个体头脑想象中的问题情境

想象中的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学问题形象化,可以把复杂情境问题形象化、条理化,可以把预期解决的问题虚拟化,是品味调控教与学的方便快捷的方式。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乐思的情境,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思考与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教学中教师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接受能力。

下面通过案例探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我们今天来玩个猜数字游戏,我手中这支钢笔的价格标签是10~30元中的某个整数,你们来猜它的准确价格,我将对你们的答案做“偏高”、“偏低”或者“正确”的提示,谁能既准确又迅速回答出这支钢笔的价格呢?

这是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案例2:等比数列的前项的和

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欣然同意,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呢?

此案例利用典故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案例3:复数的概念

已知,求的值

学生很快算出

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这个案例通过学生的认识冲突,创设质疑情境,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作者简介:周先华,男,1972年4月,籍贯:湖北江陵,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创设意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