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菁 吴虓 柳松 卞雅兰
摘 要:“教”和“育”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实现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两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简析了高校与学生家长关系的现状,探讨了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必要性、有效性,就如何构建和谐家校关系进行了思考,力求对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家校关系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以及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等大环境问题,高校思政工作面临新的挑战。“95”后的高校大学生,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资源、便捷的网络信息,学生的思想问题多样化、个性化,单独的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无法解决问题,良好的家校协同教育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
1 高校家校关系的现状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责任,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阵地,两者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化,高校和学生家长都意识到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双方密切合作、互通有无,才能达到教育最优化、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然后,现实却是家校联合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没有接到过高校的任何信息,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去过子女的高校,认为孩子上了高校成才与否是学校教育的事,与己无关;大部分老师没有主动跟家长联系过,只有在发生特殊情况才会与家长“投诉”、反馈;老师们认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双方在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上没有协调统一,存在教育偏差,无法很好地沟通,常用的家校联合过于形式化,途径单一、内容空泛;家校联合没有明确规定和准确定位,严重影响了和谐家校关系的建立,制约了家校联合的深入开展。
家校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受教育的主体人群是“95”后的孩子,优越的经济条件让学生在成长过程受到过度的保护和溺爱,长期处于家庭和学校双重关注的状态下,习惯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进入大学后,突如其来的自由让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入高校后,学生家长对学生的管理开启了全放手模式,认为学生的教育应该由高校单方面负责完成,忽略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沟通,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就是疏导,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心理案件的频发。更有甚者,在问题发生时,不及时沟通还存在相互指责、推卸,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将学生问题激化、恶化。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教育在大学生三观形成中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和缺失等情况,以及家长的不理性态度都会使得家校矛盾日趋突出严重,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另外,高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服务意识不强,总是带着高高在上的态度与家长、学生交流,无形中就知道了矛盾;还有些教师常常将学生问题归咎为家长不作为、学生不努力,没有检讨自身的教育问题,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2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必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缺一不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的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曾指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了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有着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但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不能忽略。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有机结合、通力协作,形成良性家校合作教育,共同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现实中,家长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开展家庭教育,无形中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从空间和心理上打断,不利于彼此交流;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带的学生多、基数大、工作繁杂,不具备与每个学生家长密切联系的可能,导致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多种原因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了“真空地带”,对于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大学生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为了同一个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势在必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3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策略
在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及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首先,家校双方都必须要更新观念,提高对和谐家校关系的认知。双方具有相同的教育愿望,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基础;家校双方的教育方式方法的相互完善,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保证;家校双方共同服务于学生、帮助其成长成才,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终极目标。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有效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地将家校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建立良性家校关系。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学生最新动态,从而有效开展家庭教育;高校要积极吸引家长加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立高校、家庭与大学生友好互动的良性环境,在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
其次,国家政策上完善家校联合制度,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创造安全环境。市场经济的“顾客就是上帝”观念下产生的功利性师生关系引发矛盾;不完善的赔偿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使得高校在对大学生行使职权存在障碍。我国至今没有系统文件来指导高校预防和处理处置突发事件,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提供良好的法律后盾。针对年龄成立、心理未完全成熟的18-24岁的大学生,如果更好地保护、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权益,如何进行教育事故责任权利划分,都需要出台专门的政策,才能让家校关系在合法合规的环境里和谐开展。
最后,大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提供有效平台。作为高校方面,需要领导牵头、全校动员、邀请家长参与,建立家校合作专门机构,推动和谐家校关系的建立;践行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顺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规律,积极对先进育人体系进行探索实践。作为家庭方面,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家校双方,都需要转变合作观念,没有谁弱谁強、谁先谁后等想法,双方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环境,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展家校合作,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家校合作交流模式,为高校教书育人献策献力。
培养人才是个系统而浩大的工程,这个工程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可以完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的有机补充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过程是漫长、繁琐而又极需要耐心,只有彼此包容、团结协作、齐心聚力,才能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更有利的帮助,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贺娟.关于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的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4).
[2]牛国强.新时期家校联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考试周刊·教育教学研究,2014,(14)
[3]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4]赵琴.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路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徐艳菁(1985-),女,汉,安徽黄山市人,华北科技学院,助教,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