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民
学界曾经为了香蕉原产地争论不休,大致公认东南亚及巴布亚纽几内亚为原乡,五千年前的农民便已经驯化野蕉,几经育种后,产量增加,并传播各地。印度也经营香蕉产业,甚至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香蕉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两成。不过。近代考古学家又在西非喀麦隆等地发现蕉园遗址,已有上千年历史,说明香蕉早就出现于许多地区居民生活中。拉丁美洲地区也种植香蕉,且为最重要的输出国,但这些地方的香蕉并非本土物产,而是外來种。16世纪以后,葡萄牙人才从西非引进;至19世纪,拉美地区很快地成了香蕉主要的产地,出口到北美及欧洲。
人们每当遇到新品种作物时,都要几经挣扎,才慢慢学会接受。1873年,法国作家凡尔纳出版了一本《八十天环游地球》,书中凡尔纳还特别花了一番笔墨,形容香蕉如何。可以想象当时欧洲人对这种水果相当陌生,而美国人开始认识香蕉,可能还要更晚一些。
1870年以前,大部分的美国人鲜少见过这种热带水果,市场上自然也不销售,直到19世纪末,香蕉才渐渐进入美国的生鲜市场,经过各种促销活动,销售量渐增。美国几家经营水果买卖的大企业为确保香蕉来源不缺,干脆前往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地开发果园,自行生产,甚至投资铺设铁轨,以掌握通路。这些美国企业还收买各国政要,游说该国政府,以取得经营特权及政治利益。
1918年,美国又派兵进入巴拿马、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等地,镇压当地工人因不满香蕉契约条件而发生的风潮。1928年11月,美国政府要求哥伦比亚政府解决香蕉工人因为要求改善工作条件而引发的罢工事件,甚至威胁哥伦比亚政府,如该国不能确保美国人民的安全,将自行派遣海军陆战队前往解决。哥伦比亚政府虽被迫派兵镇压罢工,但事件越演越烈。美国果真派遣武力,自行镇压抗议示威群众,造成极大伤亡,稱为香蕉大屠杀(Banana Massacre)。
美国人费尽千般心思,就是为的保障美国人可以获得物美价廉的香蕉,也因为物美价廉,美国市场消耗大量香蕉,也发展出各种食谱。香蕉面包及香蕉船两味,算是两种最新的香蕉吃法。美国人一向喜欢冰淇淋,制成圣代、蛋卷、雪糕等样式,都广受喜爱,各地药店(drugstore)都贩卖。美国的药店不仅贩卖各种药品,也兼卖冰淇淋、汽水与甜品,许多人都喜欢到药店买点甜食,把药店当成社交场所。1904年,一个药店学徒突发奇想,将香蕉竖着对切,放在盘上,中间加冰淇淋、鲜奶油,再撒上碎果仁,名为对切香蕉(Banana split),这种新品圣代样子讨喜,立刻风行。对切香蕉远渡重洋到了中国,如何翻译还得花点心思,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不能如此直白,好事者译成香蕉船,算是名实兼顾。2004年时,美国宾州还举办活动,庆祝香蕉船问世一百周年。
另一道名点香蕉面包则与1929年以后欧美地区股市泡沫化造成的经济大萧条有关。失业者众,家庭主妇必须掐指头过日子,物资丝毫不能浪费,因此有人出版食谱,教导大家如何利用过熟的香蕉制成面包。正好有新上市的苏打粉可用于烘焙。香蕉泥、面粉、奶油、糖加上苏打粉,搅拌之后烘焙,简单、实用,广受好评。好事者甚至还把每年的2月23日订为国家香蕉面包日。
细数这些20世纪以后风行的香蕉食谱,都起因于从中南美洲进口的廉价香蕉,至今,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四个国家的香蕉出口量占世界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七,显示这种殖民地式经济的基本结构并未改变,而美国人食用廉价香蕉之时,是否还知道这一页殖民帝国主义的史实?
(周期中荐自《世界博览》)
责编: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