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苑+莫兰
中国是变型中的奇特社会,她脚踏19世纪的污泥,头插21世纪的云端,这个矛盾,在中国科幻作品中尤其强烈地展现了出来。《三体》将中国科幻推向了世界,以至于现在各项世界级科幻的活动现场,所有的亚洲面孔都会被默认为中国人。
但科幻迷們也许察觉到了,此刻正在中国膨胀炸裂的硬科幻,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
6月25日,被视为雨果奖前哨的轨迹奖揭晓,刘慈欣的《三体:死神永生》拿到最佳长篇奖,而它的英文版译者刘宇昆的作品《折纸和其他故事》则摘得最佳合集奖。
从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分获雨果奖开始,中国科幻似乎就已经从小众的类型文学过渡成为了主流文学,甚至得到了世界主流科幻文学的认可。
这不是只属于读者的感受。6月初,“三体宇宙”发布会现场,科幻作家糖匪说了相同的话。“十几年前我说‘我是写科幻的,对方会说‘啊?,好一些的会想一想,‘《卫斯理》?”,当时科幻作为一个类型文学,还没进入大众主流的传播媒介,除了科幻迷和喜欢看小说的人,其他人其实不太清楚有这么一群人,也不清楚他们在写科幻,“但如果现在有人说不知道《三体》,我可以对他说‘啊?,你可能没读过它,但你不可能不知道它。”
糖匪说,以前她去Worldcon(几乎是目前各种各样的世界科幻迷聚会中最官方、最正式、影响最大的那个了)时,外国的科幻作家会问“你在什么地方发表过作品”,他们会因为对杂志的认可而认可你。但今天再去Worldcon,每碰到一个亚洲面孔,不论他其实是来自日本还是韩国,对方都会主动认为你是中国人,因为有刘慈欣,“他们会因为对刘慈欣、对《三体》的认可而认可你”。
糖匪也很适合来讲这个。这个神秘的中国女科幻作家,虽然在国内只出版了一个电子版合集,在国外却收获颇丰——众多作品中,由刘宇昆翻译的《黄色故事》被发表在APEX,入选了当年美国最佳科幻年选。
糖匪不是个例,她是越来越多年轻中国科幻作家中普通的一个。或许是因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以多样的方式重复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是因为《星际穿越》、《降临》等科幻作品影视化的大获成功给市场、观众甚至是读者信心,又或是因为好的市场、好的译者和好的发现者的助力,科幻逐渐被认可,因此中国的科幻读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中国科幻作家的境况越来越好,平台越来越大,资本也越发向他们倾斜。
总之现在,科幻正在中国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