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姜一朗
十六岁步入歌坛,十九岁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张蔷唱了不少金曲,她的音乐无疑是八十年代的经典记忆。
在张蔷开始唱Disco 的时候,国内的听众甚至歌手对这种音乐类型还很陌生,她一直走在很前面。
张蔷既有北京女孩的爽朗,也有“Disco 女皇”的热辣,三十多年来,爆炸头和着装上的发光元素是她标志性的造型。
最近一次朋友圈被刷屏,是因为张蔷,这位“混迹江湖”三十多年的“Disco女皇”于6月16日在北京糖果星光现场举办了她的新专辑首唱会。能听到张蔷唱现场的机会不多,很多人即使不是“铁粉”也都慕名而去,小视频一波接一波,有说“Disco真性感!”的,还有自愿加入张蔷90后粉丝后援会的。
张蔷的新专辑名为《北京女孩》,传达着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己的所感所想。她并不认可北京女孩大大咧咧的说法,只能说不太在意细节,心比较大,凡事看得开,“大部分的北京女孩都拿事儿不当事吧。” 张蔷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但她离不开北京,“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喜欢北京,都忘不了北京。”即便是雾霾、沙尘暴,也不构成她离开北京的理由,“我小时候北京的天就是灰蒙蒙的,只是大家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pm2.5。”上世纪 80年代在澳大利亚生活的那段时间,她也不像其他人一样想一直留在国外。“那时候国外中国的东西特别贵,一瓶酱油60块人民币!”呆的时间越长,张蔷就越想念北京,想吃涮羊肉和炸酱面,想回找原来住的房子,看看它的大门还在不在,她说自己像是被北京抓着的风筝,又或者说是溜溜球,线在哪,球还得回来。
2011年接受采访时张蔷曾表达过没心思、没精力再出专辑了,不仅因为累,加上她感觉到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去认真地听一张专辑,这也为什么很多歌手都改出单曲的原因。但张蔷坚持保证,至少有三到四首好听的歌,才符合她眼中一张好专辑的标准。“现在国外很多歌手的专辑,追求的是一种整体感,但是我希望自己的专辑能突破这样的整体感。”很多歌手出专辑只追求某一首歌的大火,剩下的歌曲可能质量并不高,张蔷则反对这样不认真的态度,“我希望我录的专辑里,每首歌都有不同的风格,都能抓住人不同的感觉。”
在老东家摩登天空期间,公司希望她唱老歌,把经典的歌曲重新串起来,做一种新的改编,让年轻人集体复古、怀旧一下,讲一下情怀。但由于版权等现实问题,这个想法没有成型。张蔷想,那种广为人知的老歌发展毕竟有限,老唱老歌也没有激情了,后来才下定决心做新专辑。当然,新歌的核心仍是她钟爱且擅长的Disco。
十六岁步入歌坛,十七岁创造千万唱片销售纪录,1986年,十九岁的张蔷登上美国《时代周刊》,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与惠特尼·休斯顿、邓丽君齐名。她翻唱的《爱你在心口难开》、《走过咖啡屋》、《恼人的秋风》,是“八十年代的经典记忆”。尽管她在1987年遭遇变故暂别歌坛,但这个永远顶着爆炸头的女歌手和她的音乐无疑在那个时代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张蔷开始唱Disco的時候,这种音乐类型在中国还属于比较前卫的音乐,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那个时侯很多人都听不懂,也欣赏不了Disco,他们大多听朱逢博和郑绪岚这些音乐家的歌,将美声和民族混在一起的那种音乐。”
说起自己接触音乐的过程,她直言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张蔷的母亲是交响乐团的成员,因此她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妈妈工作的录音棚呆着。“我放学后经常会去北影的录音棚,因为那里总有人在录音,我就想听听。那时候我还会去电影剪辑的棚里看一些剪辑的新闻、纪录片。这些棚可以让小孩子随便进的,因为院里的人都互相认识。”
张蔷听歌的范围很广,多是些海外的歌手。她最喜欢卡朋特乐队,邓丽君、欧阳菲菲、爱慧娜、费翔的歌也给了她很多启蒙。张蔷说,音乐是她的精神食粮,小时候每天晚上戴耳机听音乐,甚至整夜不睡觉。因为怕家人知道,她还经常拿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听,“那时候换带子不是自动翻面,还要自己翻面,经常听着听着,一看表就四点多了。”她跟我们打了一个比喻:好听的音乐就像一颗玫瑰香葡萄放在干燥的嘴里爆开了——太香,太好吃了。
当时听音乐不如现在这样方便,张蔷都是靠家里的亲戚朋友“串带子”,里面谁的歌都有。“以前如果我拿走了这盒磁带,那别人晚上就没办法听了。所以我经常找录音机,拿连接线给我朋友串一盘,这样他晚上也能听。”当时国外有一个Disco乐队叫“地风火”,小时候张蔷总是听他们最著名的一首叫《September》的歌,但一直不知道乐队成员的样子,也不知道乐队的名字。直到很久以后有一次参加音乐节,亲眼看见“地风火”在舞台上演唱《September》,才发现那原来就是自己年少时单曲循环的对象。
除了音乐,在张蔷的少女时代中,“猫”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她离开中国去澳大利亚的之前一共养了26只猫,它们对于当时张蔷来说,是一种精神的陪伴——和现在不同,那时的张蔷性格有一点孤僻,不知道怎样和人交流,不太会聊天,也没有什么幽默感,所以没有什么朋友。当时的她多数时间都和猫呆在一起。现在的张蔷可以说是十分开朗了,采访中常常爽朗地大笑,还不时捂着嘴自黑道:“我又开始胡说八道了,哈哈!”
除了歌手,平日里张蔷更多的是扮演母亲和妻子的角色。她从不介意聊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相反的很愿意分享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想法。“我对我自己的人生很自信。”张蔷和儿子的相处模式更像朋友,不想靠子女养活,更愿意自己努力。接下来她很期待去成都开一次巡演,因为听儿子说成都的音乐氛围很好,成都的DJ和喜欢电音的孩子们的欣赏水准也很高,“他想移居到成都去,不要在北京住了。”
“那你会跟着去吗?”
“我不跟着去,只要他是安全的,我在北京是安全的,就可以了。”
Q=《北京青年》周刊A=张蔷
Q:这次新专辑选择新裤子和马赛克乐队合作有出于和年轻人接轨的考量吗?
A:那肯定的,我们用电音这种元素,就是考虑到年轻人。我觉得不能老是停留在80年代,80年代早过去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对吧?80年代的孩子都成了父母了,我儿子要结婚得早,我都成奶奶了。
Q:为什么还一直坚持做Disco?
A:我相信慢慢地Disco、舞曲的东西,会有人能做出来的,越做越好,因为它肯定有消费群体,但是要做得好听才行,技术上,包括旋律上,你都要抓住别人才行。在家里我比较喜欢听法国音乐,因为法国音乐比较轻松,让人喜欢听。Disco的话高速公路上听当然可以,在家里听我自己都嫌吵。当然有时候自恋起来了就会听我自己唱的,像我儿子就不听我的东西,都听欧美的。但现在他好像认可我一点。他很有品位,真的,不能小瞧他。
Q:现在的流行音乐有在关注吗?
A:有,我多半听欧美的。现在美籍华人、韩国人在世界音乐的发展上真的有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喜欢一个唱Rap的歌手叫Al Rocco,他很棒,复古的也挺到位的。我一打麻将就放他那首《I am a winner》,虽然我老输,但要有士气。
Q:那你如何看待国内的流行音乐?
A:国内的我觉得大家还是都是慢歌居多吧,比如民谣。我觉得更多的音乐人应该选择跳出这个框框,做一些舞曲方面的东西,感染下一代人,让新一代人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老是听那些低垂的、丧的东西。因为生活里有很多悲伤的事,所以我们尽量(找开心的事)。比如你失恋还老是听那些失恋的歌,把你带入那个状态,流眼泪,有什么意义呢?那人还会再爱你吗?还会回来吗?没必要。难过是肯定难过,但是一定要把它甩掉,从精神上、脑子里把它甩掉,听Disco去。要有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
Q:你现在听音乐的方式是怎样的?
A:我现在有很多听歌的软件。一开始我是不接受的这种新的方式的,连苹果手机都懒得用。其实我可以用,就是不愿意去学,不太接受新的科技。在音乐上我还挺老派的,一直用那个破诺基亚,它淘汰了我就特别不舍。伟大的诺基亚谢幕了,多好用啊,和傻瓜相機一样。
Q:为什么这么偏爱爆炸头?是张扬、叛逆的代表吗?
A:我觉得挺时髦的吧,也不张扬,我梳直发可能就不好看,总之特别现实,因为爆炸式适合我的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