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19 12:21刘开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刘开颜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开颜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发人群为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研究表明[2],急性脑梗死发病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高血脂症。常用的非溶栓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9.3±7.6)岁;发病时间2~18 h,平均(11.6±3.4)h;合并糖尿病20例,高血压2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9.7±7.1)岁;发病时间1~21 h,平均(12.2±3.1)h;合并糖尿病21例,高血压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同时经MRI或头颅CT确诊;发病时间低于48 h;存在静脉溶栓禁忌证;患者家属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病史者;意识障碍者;重大脏器功能不全者;精神异常者;对本次用药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改善脑循环等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8535749)治疗:第1天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次日开始,维持阿司匹林用量100 mg,1次/d。共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014862)治疗:第1天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次日开始,维持氯吡格雷用量75 mg,1次/d。共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3]:治疗后,患者NIHSS减分率达到91%~100%,为基本痊愈;患者NIHSS减分率达到46%~90%,为显著好转;患者NIHSS减分率达到18%~45%,为进步;患者NIHSS减分率仅为0%~1%,甚至出现增加,为无效。NIHSS减分率=(治疗前的NIHSS评分-治疗结束后的NIHSS评分)/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100%。基本痊愈+显著好转+进步=治疗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n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9.88±1.69 9.86±1.70 0.053>0.05 7.59±1.66 6.52±1.01 3.483<0.05 5.28±1.49 4.23±1.18 3.494<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14 d治疗后,对照组基本痊愈8例,显著好转12例,进步12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为32例(80.00%);观察组基本痊愈14例,显著好转13例,进步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36例(9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发生2例胃部不适,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发生2例胃部不适,1例牙龈出血,停药后均自行消失,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及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为动脉粥样斑块部位血小板发生活化、黏附,局部形成血栓以及血栓发生脱落,阻塞远端,引发机体出现微循环障碍。在这一过程中,血小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机率大大降低。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使用率高,使用范围广。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主要机制为:阿司匹林进入机体后,可抑制机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阻碍血栓素A2的生成。但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功效并不全面,对于已经活化、黏附在损伤血管内皮中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并不明显[4]。加之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出现,可影响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氯吡格雷属新型药物,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氯吡格雷进入机体后,对机体内的腺苷二磷酸受体进行选择性阻断,从而对血小板凝集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抑制机体内存在的其它诱使血小板发生凝集的激动剂活性[5]。二者合用,可更为有效的发挥抗血小板功效。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沛霖,王林,李新,等.初发急性脑梗死的时间序列研究[J].天津医药,2014,42(4):370-373

[2]黄荣娥,张学川.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3):409-412

[3]黄华栋,施伟红,李冬辉,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2):158-159

[4]朱杰权,许晓跃,诸苏杭,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14):91-92,95

[5]刘新平,郭鹏,朱海生,等.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2008,25(3):356-358

R74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5.040

2017-04-27)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