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丽华
浅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转化中下生
文/汤丽华
中下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如何使他们融入班级,让他们参与学习呢?本文从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鼓励与支持;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补差;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引起更多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与效率,优势互补。然而,在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活动背后有一个被忽略的群体——中下生。由于他们在知识、心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活动中表现出不自信、无兴趣、无激情,往往成为活动中的“看客”。为了使他们能得到公平健康地成长,为此,下面就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转化中下生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中下生由于知识点薄弱,基础差,导致作业没能按时完成或者没能取得优等;由于不及时改正错题;由于课堂上行为习惯不好,乱动,开小差,说悄悄话等,常被老师扣小组的分数。每当此时,小组的成员常会嫌弃这样的组员,并不经意说出“都怪你”等伤人的话语。久而久之,中下生在小组合作中,因得不到同伴的认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默默无语,更有甚者,想通过捣乱引起关注。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雨露的滋润,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的照耀……”。身为教师,应做好榜样,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渴望成为好学生,将信心和勇气传递给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告诉学生他“很棒”。但教师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小组成员的每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中下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小组成员明确感受到老师是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绝不会嫌弃甚至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潜移默化下,小组成员就会像老师一样对待中下生,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理解题意,完成练习,监督其按时改正错题。同时教师要擦亮眼睛,时刻捕捉中下生的点滴进步,并大力表扬小组成员的默默付出,让大家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
2.1 课前预习
中下生一般反应速度慢。在课堂小组合作中,当他们还在思考问题,努力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时,小组学优生已经想出对策,并代表小组说出完整的解题思路了。中下生有时面对问题,不是不会,而是比别人慢一步而已。可往往就因此而在小组中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非但不能促使其学习上取得进步,反而让他们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
鉴于此,在新课前,发放导学案,让全班同学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导学案中引导同学探讨出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方法。那么,对于部分能成功探讨方法,反应稍慢的中下生,就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完成。课堂小组合作时,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了。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中下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也能更好地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2 课内合作
通过让中下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并对组长做出一定的交代,这样以优带差、以优助差,既给了中下生相应的机会和权利,也赋予了义务和责任。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参与到学习活动来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如果不积极参与就会拖累整个小组,这种由集体连坐而产生的群体压力可以促使中下生不得不参与到小组活动去,也能使学优生更积极地帮助中下生。
2.3 课后补差
中下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接受能力弱,常常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又因为自卑心理,不愿主动请教学优生。如果课后没有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补差工作,日积月累,其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成绩肯定越来越差。可现阶段,大班教学普遍存在,每个任课老师都肩负着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面对数以百计的学生,教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每一个中下生给予及时的辅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组内的学优生监督、帮助中下生做好补差工作不失为一种良策。
下面以数学中下生的补差工作来进行分析:中下生的绝大数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他学生差。作业数量越多,完成的质量越差;针对错误的题目很少主动寻找致错的原因和总结解题方法,常常一错再错。对此,教师要引导中下生建立错题本,把常错的题型抄录在错题本中,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再对照正确答案看是否正确,直到会做为止。但由于中下生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或者由于错题过多,没有耐心一一抄录。这时老师和组内的学优生应该鼓励其每天从整理一题开始,循序渐进,不能过于心急。中下生就能够有一定的信心完成好,通过慢慢解决以前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减轻中下生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成功地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慢慢提高中下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中下生,更不能排斥中下生,而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鼓励与支持。中下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弱势群体,只要我们不言弃,不放弃,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相信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野百荷也会有春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