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江 张春平
《清明上河图》原画卷长度问题新探
张仁江 张春平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它以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及自然风光,是了解和研究宋代汴梁的历史、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图像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已近千年,由于历史的久远,画卷也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原画卷的长度问题。本文仅就原画卷的长度问题进行探究。
李东阳(1447—1516),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李东阳收藏研究《清明上河图》(简称《清图》)达10年之久,曾两次在画卷后题跋并丈量了画卷的尺寸。当时的画卷应是比较清晰和完整的,卷首有宋徽宗的题签。李东阳在题跋中详细记录了《清图》中的主要事物和场景,为确定《清图》的短缺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依据。根据李东阳在《清图》后的题跋以及有关文献的分析,从以下三方面可判定今本《清图》是不完整的,内容和长度均有短缺:
1.李东阳丈量《清图》的尺寸为“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而今本《清图》画卷的长度为528.7厘米,高为24.8厘米。“长二丈有奇”,意味着画卷长度应在2丈—2丈5尺之间,如用明代裁衣尺丈量,其长度应在680厘米—850厘米之间,这说明今本《清图》比原画卷至少短了152厘米,最多则短了322厘米。
2.李东阳题跋中记载的一些场景和事物没有出现在今本画卷中,例如:“驰者若飙行若云”“骑而驰者”“亦有驱牛种田者”“操畚锸者”“笙歌在楼游在野”“有以板为舆而陆曳者”“执斧锯者”“水则澹然而平,渊然而深”和“山则巍然而高,隤然而卑,洼然而空”等。说明今本《清图》确实存在短缺。
3.李东阳的题跋记载:“卷首有祐陵瘦筋五字签及双龙小印”,《清图》卷后(元)杨准题跋也记载:“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私印之杂志于诗后者若干枚。”说明《清图》卷前有宋徽宗的题签,而在今本《清图》中却看不到,表明画卷卷首部分确实存在短缺。
下面将探讨今本《清图》缺失的长度,也就是原画卷到底有多长。刘九庵先生说画卷后佚五尺,杨新先生认为画卷损毁约70厘米左右,戴立强先生则认为画卷尚短缺2米左右。他们所说画卷缺失的长度各不相同,也未做进一步的说明。下面我们将分析《清图》原画卷的长度问题。
1.邵宝的题跋
对于原画卷的长度,除了李东阳题跋中“长二丈有奇”的记载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资料就是邵宝题跋中记载的《清图》“图高不满尺,长不抵三丈”的记载。[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兴蒋氏密均楼藏本)卷十三《张翰林清明上河图卷》]
邵宝的题跋没有出现在《清图》画卷的后面,据余晖考证,《清图》的李东阳跋文之后和陆完跋文之前的接纸出现异常,疑被裁去约80厘米,而邵宝的跋文就位于此处。董作宾、刘渊临和戴立强也都认可和引用邵宝的题跋。另一种可能就是,邵宝等的题跋原本就没有出现在画卷后面,而所谓的题跋只是题跋者观看《清图》后的观感,如都穆的题跋仅见于都穆《南濠居士文跋》中,而未出现在今本画卷后面。这种情况还有明代和清代的诸多题跋。至于邵宝题跋中的“建炎之秋”的“秋”当为抄录者的笔误,应为“建炎之前”,建炎是南宋的开国年号。
2.邵宝,李东阳与《清图》
邵宝(1460—1527),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等。邵宝是李东阳的得意门生,在邵宝的《李文正公麓堂续藁序》中记载:“宝不敏出公门下几四十年”。在与李东阳的长期交往中,邵宝写下的众多诗文记载了他们的师生情谊,例如“李文正公麓堂续藁序”“李文正公小像赞”“奉和西涯先生春日书怀二绝”和“祭先师文”等。李东阳对他的得意门生邵宝也十分欣赏,“当宝以侍郎予告归,东阳作《信难》一篇以赠,称其集‘出入经史,蒐罗传记,该括情事,摹写景物,以极其所欲言。而无冗字长语,辛苦不怡之色’”。邵宝也擅书画,一生中在画上题诗多达几十次,可见他的欣赏能力之高和诗文功底之深厚。李东阳和邵宝还在同一幅画上题过诗。
李东阳收藏《清图》之后,并没有将画卷秘藏而不露,而是常与部属和友好共同欣赏与探讨,他的部属都穆的《清图》题跋记载了在李东阳处看到“清图”的情景:“是图藏阁老长沙公家。公以穆游门下,且颇知书画,每暇日,辄出所藏命穆品评,此盖公平生所宝秘者……”作为李东阳的得意门生且交往甚密的邵宝比其他人有更多机会在李东阳家里看到《清图》,也有兴趣和鉴赏能力与李东阳共同欣赏《清图》与切磋,并写下跋文或观感。
邵宝丈量的画卷是否为其他版本的《清图》呢?在明代仇英的仿《清图》画作之后,才开始流传所谓苏州版的《清图》,而仇英的年代要稍晚于邵宝。历史记载的其他版本的《清图》都是在仇英仿《清图》之后,所以邵宝不可能看到和丈量仇英的仿《清图》及其之后的其他版本的《清图》,所以邵宝与李东阳丈量的应是同一幅《清图》。
综上所述,众多的事实都表明邵宝是最有机会能看到李东阳所收藏的《清图》,他有高的鉴赏能力和诗文功底以及曾有为几十幅画作题字的经历,因而邵宝的题跋是可信的。
3.《清图》原画卷长度的丈量
“长二丈有奇”是指长度范围大于20尺而小于25尺;“长不抵三丈”是指长度范围大于25尺而小于30尺。李东阳和邵宝丈量的是同一幅画卷,那么他们所用的尺子肯定不同。在明代主要使用三种尺子:营造尺合32厘米;量地尺合32.7厘米;裁衣尺合34厘米。一幅画卷的长度是固定的,李东阳和邵宝二人的丈量同一幅画卷的长度换算成厘米时,二人的丈量结果应当相同,即二人丈量的画卷长度范围应当有共同(或重叠)的部分。对于同一幅画,同时满足“长二丈有奇”和“长不抵三丈”的丈量结果时,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邵宝用营造尺丈量;第二种情况是李东阳用量地尺丈量,邵宝用营造尺丈量;第三种情况是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邵宝用量地尺丈量。
为便于分析和比较,把尺子的长度与丈量的长度均以厘米为单位来表示,并设x为《清图》原画卷的长度。利用常识或数学不等式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列出这三种情况下的丈量结果以及x的取值范围(或不等式的解集):
第一种情况: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邵宝用营造尺丈量,则有:
20裁衣尺<x<25裁衣尺,即680厘米<x<850厘米(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
25营造尺<x<30营造尺,即800厘米<x<960厘米(邵宝用营造尺丈量)
用初等数学中的不等式数轴求解法(图1)可很容易得到其解集,这里,数轴就是长度轴。为简单起见,未画出原点,仅画出数轴中与画卷长度范围相关的部分。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画卷的长度范围如图中的虚线所框住的范围(起点为680厘米,终点为850厘米)。邵宝用营造尺丈量画卷的长度范围为图中实线所框住的范围(起点为800厘米,终点为960厘米)。他们二人丈量的结果(范围)有一个共同数值的部分,即共同范围A,也即x的取值范围(或x的解集)为800厘米<x<850厘米。就是说在这个范围内的长度数值既满足李东阳的丈量结果“长二丈有奇”,也满足邵宝的丈量结果“长不抵三丈”,所以画卷的长度在800厘米与860厘米之间。
第二种情况: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邵宝用量地尺丈量,则有:
20裁衣尺<x<25裁衣尺,即680厘米<x<850厘米(李东阳用裁衣尺丈量)
25量地尺<x<30量地尺,即817.5厘米<x<981厘米(邵宝用量地尺丈量)
用不等式数轴求解法(图2)可得到二者测量结果的共同范围为B,即为x的取值范围(或x的解集):817.5厘米<x<850厘米。
第三种情况:李东阳用量地尺丈量,邵宝用营造尺丈量,则有:
20量地尺<x<25量地尺,即650厘米<x<817.5厘米(李东阳用量地尺丈量)
25营造尺<x<30营造尺,即800厘米<x<960厘米(邵宝用营造尺丈量)
用不等式数轴求解法(图3)可得到二者测量结果的共同范围为C,即为x的取值范围(或x的解集):800厘米<x<817.5厘米。
以上结果表明,在这三种情况下,《清明上河图》的长度x的范围分别是:800厘米<x<850厘米,800厘米<x<817.5厘米和817.5厘米<x<850厘米。考虑三种情况下的丈量结果,第一种情况下的共同范围最大,也包含了另外两种情况的测量结果,作为共同的丈量结果的范围,此情况下李东阳和邵宝所用的尺子也符合二人的实际情况。李东阳是文职官员,很少涉及工程和丈量土地的事情,通常家里多用裁衣尺,所以李东阳使用裁衣尺的可能性比较大。邵宝曾督漕运,兴修水利,修建书院学舍,建祠堂和社仓等,使用营造尺是很正常的事情。今本《清图》画卷的长度为800厘米到850厘米之间,就是说今本《清图》画卷至少短缺271.3厘米,最多短缺321.3厘米。如果取一个中间数值,就是原画卷的长度约为825厘米,也即今本《清图》缺失了近三米。
总之,通过对有关文献特别是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后的题跋的研究,论证了今本《清图》存在缺失。对李东阳和邵宝的题跋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利用数学中的不等式数轴求解法,得到张择端《清图》原画卷的长度应为八米左右,即今本《清图》长度缺失近三米。初步解读了张择端《清图》的缺失与长度之谜,为进一步研究张择端《清图》提供了新的信息。
1.戴立强,今本清明上河图残缺说,第113—116页,辽宁博物馆编,清明上河图研究文献汇编,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
2.杨新等,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第10页,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年。
3.董作宾,清明上河图,附录二第12页,台北,大陆杂志社,1954年。
4.余晖,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第201—20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5.刘渊临,清明上河图之综合研究,第14—20页,艺文印书馆,1969年。
6.邵宝撰,容春堂集·后集卷三,第200页,北京,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基本古籍库。
7.容春堂前集二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十八卷别集,2917页,(清)永 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基本古籍库。
8.都穆,题清明上河图,张丑:清河书画舫,第22页,北京,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制中心,中国基本古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