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尔·于佩尔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杰出艺术电影贡献奖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法国)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颁奖舞台上,伊莎贝尔·于佩尔一袭白裙优雅上台领取了“杰出艺术电影贡献奖”的奖项。主持人询问她从影30余年的表演秘密,她先是笑称“秘密如果说出来就不是秘密”,然后又表示,“成功的秘密,那就是我碰到很多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并一起合作。”
和于佩尔合作过《包法利夫人》的法国新浪潮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曾高度评价于佩尔的表演:“导演们通常以为是他们帮助了演员,但伊莎贝尔的例子正相反。她看起来非常的服从,一切都像是按你所说的去做,结果却变成了拍摄她自己的电影,她是法国最伟大的电影‘作家’之一。”
“我看起来工作很辛苦,可工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但这也不是什么可自豪的事,我猜想我可能就只有这个能力。”在于佩尔眼里,表演时就像人在水中,你必须游泳才能活,这时候,水和自己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你害怕溺水,然而你又必须依赖水的浮力。聪明的于佩尔没有让自己处于一种被挖掘的被动状态,她既能和办事挑剔的戈达尔愉快合作《受难记》,也能理解性格古怪的皮亚拉在《情人奴奴》里的歇斯底里。
表演的天赋之外,于佩尔日常的阅读思考也增加了其表演的厚度和深度。她曾罗列了自己若流落荒岛会带的十本书:《凡·高书信集》、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清少纳言的《枕草子》、陀氏的《群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艾伦·杜卡斯(法国名厨)的《自然》、约翰·考柏·波伊斯的《自传》、卡梅伦·克罗的《对话比利·怀尔德》。这些涉猎广博的书籍大概也为于佩尔的表演秘密打开了一扇供人发掘的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