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资本角度看玄学衰落的必然性

2017-07-18 14:40赵祉星刘湘国
现代交际 2017年14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

赵祉星+刘湘国

摘要: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一种思潮,是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的儒道两家的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对后代影响深远。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典型人物是否拥有社会资本以及如何运用社会资本的分析来看玄学衰落的必然性。

关键词:玄学衰落 社会资本 玄佛合流 魏晋名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78-03

一、玄学与玄学的发展

玄学①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学问,意为“玄远之学”,由汉末魏初的清议、清谈转化而来。汤用彤先生在《郭象与魏晋文学》中将玄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正始时期(240-249)的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时期(255-262)的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的元康时期(291年前后)的玄学,以张湛为代表的东晋时期(317年前后)的玄学。[1]

正始十年主要探讨的是贵无论,当时的正始名士代表人物包括了王弼、何晏、夏侯玄等,何晏是贵无派思想的创始人,王弼在当时影响最深。王弼所处时期为三国时期,身处曹魏。贵无论主张以无为本,以有为末,崇本息末。王弼注老庄时主要由用达体,在本体论层面探讨哲学。

竹林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为竹林七贤,在本文中主要以嵇康为例。当时司马昭以孝治天下,但是其选贤行为甚为荒唐,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正始时期的玄学在政治层面的探索转为精神层面,让玄学生活化、审美化。竹林七贤率性纯真、重养、蔑视礼法。玄学思想仍为贵无派,在思想上并无太大建树。

元康时期,分为崇有和独化两派,《资治通鉴·崇有论》中说:“夫万物之有生者,虽生于无,然生以有为已分,则无是有之所遗者也。”“名教”不过是根据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它是“合理”的,裴頠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进行了批评。而郭象认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为因的功用,对于顺应事物自身自己自足的生生化化没有意义,所以只有每个事物“独化”对其他事物才有意义。郭象通过独化论说明了其对“贵无”思想的否定,同时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郭象强调游外以弘内。

东晋时期,《高僧传》卷四《支遁傳》说道:“遁常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子·逍遥篇》云:‘各适性以为逍遥。遁曰:‘不然。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于是退而注《逍遥篇》,群儒旧学莫不叹服”。此事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佛学已经开始超越玄学。从张湛也可看出玄佛合流的趋势,他为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将神学纳入其理论范畴,使理论具有某种神秘色彩。他没有突破以“现世”逍遥为生命终极意义的玄学理论底线,他被作为最后一位有理论系统创建的玄学家载入史册。在《天瑞篇注》中表明其观点为冥内游外。

玄学兴起于正始时期,竹林时期在思想上并无太大建树,元康时期玄学发展再次兴盛,东晋时期出现玄佛合流趋势,玄学走向衰败。从中也可看出各个时期代表人物其社会网络在其玄学思想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对玄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本文采用边燕杰教授对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2]边燕杰认为,社会资本基数主要由四个因素决定:网络规模、网络顶端、网差、网络的构成。规模大的网络比规模小的网络拥有的关系、信息和人情桥梁较多;网顶高意味着网络内拥有权力大、地位高、财富多、声名显赫的关系人多;网差大说明网络成员从事不同的职业,处于不同的职位,资源和影响是互补性的;网络构成合理,则是指与资源丰富的社会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

表1 玄学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的社会资本测度

(一)正始时期

个人社会资本的多少决定思想扩展范围的起点,玄学兴盛之初,个人社会资本基数大,且网络节点多,社会资本流动性强,所以通过个人社会资本的正确运用可以扩展到社会全体。

王弼的祖父是王粲②的弟弟王凯,母亲是刘表的女儿。王弼家世显赫。《王弼传》记载了王弼与何晏的关于圣人有情无情的争论③,记载说明王弼是有社会资本的,同时,他受何晏之邀,经常参加名士的清谈④活动,在社会资本的运用层面,何晏及其他名士对其观点的赞赏和传播,网络节点多,社会资本流动性强,使得“贵无论”从小网传播到大网之中,发展兴盛。此外,根据清谈对象看出王弼的网络规模大,网络顶端为何晏⑤,同时,由于清谈只涉及当时士人,所以网差较小,他与当时资源丰富的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社会资本构成合理,在以上社会资本的构成之中也可看到王弼的社会资本的基数大。从结果来看,王弼对社会资本的运用着实影响到了正始时期玄学的发展。

(二)竹林时期

竹林时期由于正、反两种社会资本的冲撞造成了自以为正统思想者对逆反思想者的压制和诛杀,强制统一口径造成许多人避而不谈思想,导致社会节点减少,社会资本流动中断。而此时,不管社会资本基数如何庞大,也无法在全社会造成广泛影响。

嵇康作为当时“逆反思潮”的代表,在被钟会污蔑之后,为司马昭所杀。可以看出持“正思潮”的统治者对“反思潮”镇压方式的极端,这也逼迫嵇康必须使用社会资本去防止受其牵连的人受到伤害。嵇康的网络规模较小,主要集中在竹林七贤之中,网络顶端为同是竹林七贤的山涛⑥,网差较小,网络构成不合理。社会资本基数小,加之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差,网络节点少,严重限制了名士对玄学的理论构建。

(三)元康时期

元康时期,玄学思潮再次兴起,部分权势人物针对原有思想弊病进行攻击,力证崇有,原有贵无思想的权势人物保留原有意见进行反驳,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许多人避而不谈思想的问题。在清谈中,从高官到乞丐,从学术大师到少年学子,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思想包容性增大,社会节点增加,社会资本开始流动,思想繁盛,但好景不长,崇有思想随着裴頠的死于非命而终结。随后郭象发展玄学,在贵无和崇有正反两题上提出了合题,即独化。带来新的理论方向,玄学较为兴盛。

裴頠,玄学名士裴秀之子,其母与贾后母为亲姊妹。他是贾后亲戚中少有的治国干才,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官至侍中和尚书仆射,作为外戚贾氏的代表,对当时的政治决策影响极大,是元康时期的实权人物之一。[6]

《世说新语·文学》说道:“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唯王夷甫来如小屈。”

以上的材料说明,裴頠以反社会潮流的姿态活跃于思想舞台,其也并非孤军奋战,欧阳建⑦曾著《言尽意论》反对贵无派的言不尽意思想,《崇有论》的问世,在学术界引起了大辩论。裴頠的网络规模大,网顶涉及权力集团的中心人物,而且其自身就是实权人物,网差较小,网络构成合理。社会资本起点较高,加之其合理的运用,社会资本流动快,网络节点多,玄学发展兴盛。

郭象并非名门出身,但郭象凭借其清谈的实力,得到了王衍的青睐。之后进入司马越集团,官职、权力均超越王衍。

郭象通过清谈获得赏识,同时也在被赏识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学问,有人说《庄子注》是郭象窃取了向秀的成果,但不可否认,郭象运用其社会资本为玄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高度。郭象的网络规模较大,网顶为当时权力的中心人物司马越,自身也为实权人物。其出身看,他网差较大,网络构成合理。社会资本基数大,网络节点多,社会资本流动快,玄学发展兴盛。

从裴頠和郭象可以看出两人对社会资本的运用,再用社会资本发展玄学的同时也用玄学提高了自身的声誉。在郭象身上尤能看出社会资本的运用和玄学发展的互进关系。

(四)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战争分散了人们对理论的注意力,社会资本基数虽大,但其大致被分为保身立命和发展玄学两部分,所以用于发展玄学的基数减少。加之佛教“借力打力”,网络节点多,佛学社会资本流动快。在玄佛两方力量对比下,玄学处于弱势地位,之后玄学走向衰败。

张湛约生于370年前后,卒年不祥。是东晋人。其生存年代战争频繁,政局动荡,并于383年发生了淝水之战,399年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晋斗争,在这之后的21年里,战争不断,东晋于420年亡,取而代之的是南朝。

张湛在孝武帝太元时期官至中书侍郎、光禄勋。[7]其职位很高,但在战乱频发的时期,民众对佛学更加认同,寻求心灵的解脱,使得其社会资本失灵。根据其官职判断,其网络规模较大,网顶较高,网差较小,网络构成合理。社会资本基数较大,但动乱使得张湛的社会资本分散,也使得离他较近的网络节点的社会资本分散。在中心与节点社会资本均分散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流动速度慢,玄学走向衰败。

从以上分析来看,王弼、裴頠、张湛的社会资本测量标准类似,但玄学的兴盛程度却不同,原因在于在运用社会资本发展玄学时,张湛的社会资本未产生像王弼和裴頠的社会资本所产生的玄学的广泛传播,而未广泛传播的原因是社会动乱造成民众对玄学的认同度降低,所以在玄学传播的网络之中出现了“节点缺失”的情况,而节点缺失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资本流动速度慢,效率低,玄学走向衰落。

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思想的发展需要社会资本根基,同时也要不断“找节点”“织网络”。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知识分子的交流促进了学说的发展,在其中会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而之后又会进一步促进学说发展,所以学说发展繁荣,社会资本在此如同一张不断扩张的网络,从“小网”不断创造新的联系而织成“大网”。每个人均属网络节点。

(2)制度建设不合理,可能会带来与现世不合时宜的逆反潮流的不断扩张。在社会拥有一批“行为解放”的人并且其行为引起社会关注时,拥有逆反潮流的思想的人会聚集、相互促进,在造成一定影响之后,就会增加和其他社会群体高层人物的相识几率,从而获得更多社会资本,保证其行为不受过分苛责,逆反思潮兴起。两种社会网络的冲撞必会导致两方不相容的成分更加明显,在这种暗示之下,网络中的人会出现折中、趋同、逆反强化的情况,竹林时期的阮籍属于折中,向秀、山涛属于趋同,而嵇康属于逆反强化。这对思想的发展并无太大好处,因为双方已并非思想领域的交战,而是从思想对外进行了延伸,如铲除异己、株连九族等。

(3)个人社会资本的运用是“利滚利”的。在某思想层面社会资本运用得好,思想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个人声望、地位的提高,而在社会地位提高之后又会获得新的社会资本,而这又会促进思想的发展,螺旋上升。当然,如果社会资本在某一环节出现了中斷,就无法与其他思想相抗衡,所以必然导致思想的衰败,而这衰败可能是暂时的,如儒家,也可能是永久的,如崇有论。

(4)思想的兴盛需要流动的社会资本。张湛官居高位,其学说影响力较大,但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相悖。其接触的人群有限,虽在学说系统建立过程中有将军韩康伯等人的协作互进,但其社会资本是非流动的。与此同时,支道林、僧肇凭借自己清谈的功力以及对佛学的正确解读,使佛学逐渐取代了玄学的地位。从此可见,思想的发展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思想的发展只有使人“果腹”即感到满足,才可成为主流。

而主流思想的社会资本是流动的,而并非僵化的。

思想的发展须对社会资本进行良好的利用,首先要有众多的社会节点,其次要有快速的社会资本流动,否则思想的传播范围有限,最后只会由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被合并、衰落。

注释:

①玄学:本文采用汤一介先生的定义,即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中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和“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远离“事物”与“事务”的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的极有意义的哲学尝试。

②王粲: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名列七子,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③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④清谈:魏晋知识分子的学术辩论会,虽由玄学家发

起,但不局限于玄学家,亦不局限于玄学论题,各种学术身份和政治地位的人,均可参加。

⑤何晏:字平叔,仕魏,曾在曹爽集团中任吏部尚书,推行改制,正始十年被处死。

⑥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人也,官居吏部尚书。

⑦欧阳建:当时贾谧“二十四友”的核心人物。裴頠是贾谧的表叔。

参考文献:

[1]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2-113.

[2]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学,2000(2):87-88.

[3]张文宏.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3):143-144.

[4]曾春海.嵇康的精神世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2.

[5]刘世明.竹林玄学与山涛[N].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8):30.

[6]王晓毅.郭象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1-112.

[7]王晓毅.张湛家世生平与所著《列子注》考[J].东岳论丛,2004(6):166-170.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
基建领域加速推进PPP模式的策略探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影响医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项目的财务分析(一)
社会资本参与公益事业的地方政府信用研究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