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博达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尴尬的局面,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基层就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036-0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方面高校连续扩招,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也逐渐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这造成了现今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受到固有的就业观念影响,大部分毕业生对一线城市青睐有加,导致一线城市人才几近饱和。而形成对比的是,经济发展稍微落后的地区则存在人才缺口。为了打破这一尴尬的局面,促进大学生顺利和正确就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强调“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1]。
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政府基层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到基层就业,国家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是立足中国现状的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毋庸置疑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改善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比如一项政策高校毕业生若能积极到基层就业,可以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的代偿,这一措施得到了一些大学生的高度好评。但有些政策存在不足,不具有高展性只是起到过渡的作用。比如为了让毕业生积极到一些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就业,承诺 “三支一扶”“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时给予优惠和优先录用,但是这些政策最终能否有更高的政策保证直至落实,同时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没有足够的标准衡量等问题堪忧。
2.高校的教育导向
高校是毕业生的输出地,直接决定能否培养出各方面都合格的毕业生。但目前中国的大学教育更多的是城市化,传授的知识是立足在大城市背景下,到了基层可能就无用武之地。同时大学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的连续性和全面系统性不足,使一部分毕业生到了基层很难适应,当了逃兵。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的培养、专业的设置和就业的指导规划等方面积极帮助国家培养合格的毕业生。
3.基层就业单位的影响
基层不同于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它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各项待遇也比不上大城市,更不要说其他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了。在这种缺乏各方面保障和激励措施的环境下,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对在基层工作的热情就被慢慢磨灭了。
4.基层就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后,会出现“水土不服”,这种“水土不服”导致较高的基层就业流失率。这种现象在目前的“村官”计划和社区工作者计划当中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毕业生当初刚到基层时想大展身手好好做一番事业,但现实却大相径庭,实际工作中基本很难得到重用。与此同时很多毕业生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只是成为一些县乡村各级的“勤务员”甚至是“勤杂工”,他们每天只是聊天或复习考研。使得这些不完善的基层就业管理制度造成人才浪费,这些毕业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5.大学生自身有待提高
不难发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自身素养没有得到提高,缺乏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随着高校教育的推广,大学生日益增多,毕业之后变成了普通的劳动者。“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村里一间房”的思想严重影响着毕业生,到基层扎根的意识不够,即使到基层工作也只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做铺垫。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到基层工作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有悖于政策的初衷。[2]
二、完善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业的举措
1.完善基层就业政策
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政策,加大对毕业生实习创业基地的力度,同时对聘用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和单位鼓励给予有效的奖励措施。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一方面加强对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到基层就业。另一方面要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消除“灰色人事”的现象,保证“无障碍”就业,促进公平竞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从心里愿意扎根基层,积极解决他们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多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加大执法和监督的力度,合法保护毕业生的权益。
2.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当代大学生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学业。当代社会是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大学生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对专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关注,这样才能不落后。加强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增强遵纪守法的观念,提高独立工作能力,这样才能为到基层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3.高校要培养基层紧缺人才
高校是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和先行军,高校在进行授课时需要考虑到专业设置、培训理念和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这些问题和就业紧密相关。其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说到底毕业生选择什么职业,最重要的是心态,是毕业生想不想和愿不愿意的问题。高校要加大就业指导课、就业交流会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深入基层。[3]
就业无疑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也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而2016年新增了770万的求职者,更是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到基层和第一线,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结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Z].中办发[2005]18号.
[2]霍瑞红.解读当代大学生思想之变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82-83.
[3]周静,刘乐周.大学生基层就业意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20-21.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