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2017-07-18 08:34邹盛
商情 2017年22期
关键词:完善路径医患关系民族地区

邹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观念也进一步增强。但是近年来,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现象,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对医患双方产生了不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对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的阻碍。因此,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成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民族地区 医患关系 现状 影响因素 完善路径

一、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现状

(一)医疗纠纷事件频发

近年来,我们屡屡能看到恶性医疗纠纷事件的报道,患者及家属伤医的案件也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和维权观念也進一步增强。当患方对医方的诊疗活动存在疑问,便会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提起申诉,或是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纠纷案件中存在较多的医学专业问题和法律问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同时,医疗纠纷与公民的健康和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会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医疗纠纷案件的处理难度远远比其他案件高,处理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

(二)对医方不满情绪日益增加

在我国,辽阔而又相对偏远的农牧区是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技术水平低,看病难、看病贵是少数民族地区患者不满的主要问题。广大农牧区的医疗卫生条件难以满足农牧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导致大中型医院集中了较多的患者,医生多疲于应付工作,对患者的心理感受往往无暇顾及,从而会使患者的不满情绪增加。同时,医院有时为了强调经济效益,会导致药价和检查费用过高,使得部分没有医疗保障和收入较低的人群难以承受,特别是农牧区,进城看病可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负担。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人们越来越需要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服务。此外,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然而部分医务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对民族地区患者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关怀,没能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而使患者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了不满情绪。

(三)医患双方信任度较低

在医患关系的发展中,医院越来越强调经济效益,医院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忽视,加上医疗纠纷案件的日渐增多,导致社会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信任的缺失。一方面,病人怀疑医生做出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措施是否合理,担心医生的诊疗行为不负责任,有些情况下甚至对医生的开出的正常检查和治疗方案都会有怀疑的心理。另一方面,医生则担心病人故意对病情进行隐瞒,不配合医生的问诊,不遵守医嘱进行治疗。此外,医生会担心部分病人可能会对治疗效果有着过高的期望,对医生正常的诊疗行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医患之间如果缺少了信任的支撑,患者就不会自觉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从而使医患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职能不完善,医疗保障不健全

当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来看,由于政府的低投入,医院纷纷通过自身创收来补偿收入的不足,于是医院为了谋求经济效益而逐步被推向市场,从而带来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基础各异,加之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对牧民影响巨大,给民族地区民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而且,由于民族地区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卫生条件落后,使得部分居民的医治不及时,进一步加重了病人的病情。此外,我国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医保覆盖率低、报销比例不高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部分地区群众可以参加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目前仍然存在保障项目较少、赔付要求较高等诸多问题。

(二)地区医疗水平低,医院管理制度欠缺

与东部及沿海城市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多为农牧区,医疗水平和基础薄弱,资金不足、设备简陋,同时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多数乡村医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知识教育与学习。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和工作条件条件比较艰苦,导致民族地区医院难以引进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进一步阻碍了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的进步。此外,少数民族地区医院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部分医院由于过分追求硬件设施的引进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没有按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没有相关制度可以遵守,使患者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制度保障。部分医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对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导致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三)服务意识低,医患沟通不畅

部分医生由于缺乏应有的服务意识,以生硬的态度对待工作和患者,语言使用不当,对患者的病情缺少应有的关心。此外,医生与患者之间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对称的情况,医疗人员和患者在医学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医患双方常因医学专业术语或概念而在沟通过程产生误解,从而影响了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与迥异的风俗习惯,医务人员常常会因为语言沟通的障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理解的偏差而产生误解,而农牧区患者由于缺乏应有的医学常识,医务人员在与其沟通时容易出现理解的障碍。没有良好的沟通,导致医生的医疗方案不被理解,患者也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医患双方的隔阂进一步加深。

三、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卫生设施的资金投入,帮助医院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解决医院正常运行的资金问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医疗活动的服务质量。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医院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逐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此外,国家还要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逐步使医保的个人支付比例得到降低。进一步加快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完善,加强对合作医疗的资金管理,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努力为民族地区群众提供妥善的医疗保障。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加快推进对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使医患双方的责任义务进一步明确,完善相关卫生立法,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二)优化医院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推动医院的制度化运行,通过公开医疗信息和提高收费的透明度,对过度医疗服务现象进行遏制。在民族地区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尤其是对农牧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简化医方服务环节,优化具体的服务流程,减少患方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診率。医院还应建立相关的投诉处理制度,为防止潜在医患纠纷的发生,及时处理病人及家属的投诉意见并及时改进。 此外,医院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严格规范具体的医疗服务行为,严肃医院相关的纪律规定,对诊疗过程中违纪违规行为进行坚决查处,纠正不正之风。要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尊重病人的隐私与需求,积极引导病人主动参与治疗,通过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任。

(三)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患信任感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效果对医生和患者的互动有重要影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医院应该通过运用民族地区的文化与风俗习惯,逐渐建立起与民族地区群众良好的沟通氛围。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来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做细致的交流。通过面对面的语言的交流,进一步明确医患双方的各自需求,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与理解,从而有效减少因误解而发生的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采取恰当的行为和语言,不触及当地有关的民族禁忌,还要注意充分运用手势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沟通。此外,医务工作者还应该加强对患者医学知识与常识的普及工作,克服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与患者间的沟通障碍,使患者更能理解和配合医生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蔚蔚.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医患关系调查与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04):79-82.

[2]张冰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259.

[3]移志刚.少数民族地区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2013, 29(16):142-143.

[4]彭腊么.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医患沟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175-176.

[5]宋晓敏,褚建欣.我国医患关系立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2):3-8.

猜你喜欢
完善路径医患关系民族地区
高教领域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路径研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完善路径探究
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
“微信”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研究
对医患关系本质及双方权利义务的探讨
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和完善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