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新常态下小微企业信贷思考

2017-07-18 00:28宋小平
商情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银行业

宋小平

(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城南支行)

【摘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需要,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自身经营创造更好宏观环境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关键难点进行分析,探索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契机,提出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 小微企业 信贷

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关键难点

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关键难点有两个,即成本和风险。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财务信息不透明、缺少有效抵押物,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很难控制实质性风险。同时,单户放贷額度小、用人成本高、风险大,银行批量开展小微金融的人员成本太高。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小微金融一直是金融服务的难点所在。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高成本

小微企业与大企业的信息结构存在显著不同。大企业经营规范、信息披露较充分且可信度高、信息质量审核相对容易,因此适用于传统的基于财务报表与抵押资产质量的信贷审核方法。而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市场上信息披露较少,且我国很多小微企业缺乏合规的、真实可信的财务报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因此审核小微企业资质、搜寻小微企业信息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比如查询三表---水表、电表、纳税表等。同时,小微企业单户放贷额度小,银行人员成本高。

(二)抵质押物或担保缺乏导致的银行高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覆盖风险的有效方法通常要求客户提供抵押或担保。而小微企业的性质决定其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占比偏低,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小微企业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而小微企业通过担保机构寻求担保时,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一年,且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抵押或担保的缺失使得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很难控制实质性风险。

因此,很多银行选择放弃数量占比80%的小微企业,而选择服务20%的高端客户。

二、我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探索

“短、少、频、急”是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主要特点,为推进业务发展,我行对小微企业服务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提出“小额化、标准化、批量化”的业务发展思路。目前小微企业产品形成了“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和“信用贷”四大产品体系,“成长之路”和“速贷通”为传统业务,需提供抵押。“小额贷”和“信用贷”则为我行创新业务,其中包括:①为加强银政合作设计的产品有“助保贷”业务;②根据客户交易量、信用信息等大数据分析设计的产品有“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税务贷”、“POS贷”和“结算透”等6项业务;③根据纳税数据设计的产品有“税易贷”业务;④根据“一圈一链一平台”的发展模式,针对商圈客户推出“商盟贷”、“租贷通”、“固定资产购置贷款”等多种产品,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客户研发“供应贷”、“政府采购贷”等产品;⑤与保险公司合作设计“保贷通”产品;⑥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对“善融商务”个人商城和企业商城入驻的小微企业客户推出了“善融e贷”业务等。

三、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大数据信息整合平台,从而减少业务成本和降低信贷风险

有价值的大数据,是数据的轨迹,银行由此来分析企业的行为轨迹和经营情况。“大数据”包括内部数据、跨银行数据和外部数据三个部分,相对后两者,银行内部数据最容易取得和利用。目前我行善融贷产品主要针对在我行稳定结算两年及以上的客户,通过我行账户结算情况来了解企业销售回款、资金情况等,这就属于对银行内部数据的利用。但内部数据仅能反应客户的一小部分信息,更多的信息如他行账户结算情况、水表、电表、纳税表、实际控制人征信、个人房产等仍然需要客户经理一一查询,贷前调查占用的时间较长,建议逐步积累和完善非机构化数据,与行内其他部门、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工商、税务、电力、供水等部门建立合作,对数据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形成标准统一、口径一致、内容明确、类别清晰的有效数据,全面还原客户行为。

(二)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提高营销与信贷流程效率

我行产品理念先进,但实际执行时往往容易出现“贷不如不贷,多贷不如少贷”的“惜贷”心理,这与绩效考核、贷款质量终身追究制和贷后持续监督的成本高有密切关系。小企业业务考核绩效往往不如大中型企业,但小企业出现风险的概率要比大中型企业大得多,客户经理存在“惜贷”心理也情有可原。因此,可以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并通过差异化的考核方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同时,建立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突出批量化、自动化审批,以推动营销为主线,加强小微业务团队建设,减轻一线营销人员非营销工作量,提高营销效率。

(三)创新融资产品和担保方式,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需求

为满足小微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打包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融资品种。可同时要注重创新产品的可操作性,积极采用大宗商品、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保险权益、林权、生鲜货品、经营权等担保方式,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或押品不足的“瓶颈”。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记录和未来成长空间,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四)发挥“三综合”优势,提高柜面综合服务能力

利用我行网点多分布广的优势,锁定小微企业结算客户。小微企业与大中型客户不同,柜面人员会承担企业日常维护的大部分工作,而且会经常接触到小微企业的法人或负责人、财务经理等关键管理人员,这就对柜面人员的服务技能与营销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综合”应加强对柜面人员营销意识的培训和联动,柜面人员在办好企业结算服务的同时,要与营销人员衔接好各家企业的基本信息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强.对小微企业信贷经营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2016.

[2]孙宇翔.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信贷发展思考[J].智富时代,2015.

[3]张远圣,苏晓颖.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新思考[J].当代经济,2016.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信贷银行业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