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斌
摘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馆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拓展服务也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新形势 美术馆 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87-02
自《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掀开新的一页,国家从法律层面对民众应当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保障。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馆的功能定位越来越清晰,拓展服务也越来越广泛。美术馆不再单纯的是高雅艺术的殿堂,而是面向群众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新的形势下,公共美术馆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转换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一、策划高质量的展览
策划展览是美术馆最基本的职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各种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各类场馆承接了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受众的各类展览,展览不再是美术馆特有的职能服务。在民众对各类展览应接不暇、文化消费局部过剩的情况下,策划高质量的展览成为摆在公共美术馆面前的重要出路。首先,美术馆自身要高标准定位。作为高雅艺术集散地的重要场馆,美术馆在面对公众服务时,要延续艺术的高品质、高质量,精心策划精品美术展,保持艺术展览的学术高地。策划举办高质量的美术展,要有一套运作成熟的引进渠道。对于基层的公共美术馆而言,引进较高艺术水准的美术展,加强与辖区外美术馆、知名画家、高级策展人等联系,是承办高端美术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层美术馆有平台,画家有作品,策展人有资源,三者联合策划举办高质量的展览,三方均有受益,更为当地群众带来鲜有的艺术审美享受。随着文化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需求也日渐提升。相对于图书馆、文化馆等体验类、参与类的展览,美术馆的展览更加彰显艺术性。相对来说,单纯的展览并不能吸引群众走进美术馆,这就为策划高质量展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美术馆要在展览中创新形式,引导群众主动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熏陶。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及时推出的“带你看展览”展厅导赏活动,邀请策展人、艺术家、家属、专家学者、捐赠者等在展厅结合展览作品对观众提供导赏服务。活动形式灵活机动,现场气氛轻松热烈。观众感慨道:“过去来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只见作品不见作者。现在观众可以在展厅与艺术家面对面地交流,真是大不一样!”
二、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学术性是美术馆区别于其他公共场馆的重要特性之一,学术研究是美术馆提升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美术馆的精髓所在。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不同层次的公共美术馆要区别对待。就中国美术馆站在公共美术馆最前沿的大型美术馆而言,学术研究有其本身的人才、资源优势,自身开展的学术研究水准较高,契合美术馆向公众开放的现实,用研究成果推动服务水平的提升,这是内部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运用。就基层公共美术馆而言,开展正常的展览服务活动已经力所不及,自身开展学术研究更是天方夜谭。因此,加强校地合作、机构合作是当前美术馆开展学术研究的最重要途径。公共美术馆首先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搭建好了,相当于一个地方的梧桐树,散发深沉的幽香,自然能引来“凤凰”。专家学者云集的高校、研究机构就是学术界的金凤凰,学术研究需要美术馆这样的公众平台,美术馆也需要学术研究来支撑其内涵体系,这是一种“双赢”模式。以临沂市美术馆为例,2016年,经过多方努力,促成了当代书法研究院在临沂市美术馆揭牌,以市美术馆为载体,发挥美术馆展览、教育、学术、收藏等功能优势,聘请书法艺术高端人才,建立展览、论坛、批评年会、学术交流刊物、数字平台“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基层公共美术馆通过类似的平台搭建、人才引进,丰富了学术研究资源,提升了美术馆内涵,更好地发挥美术馆功能,服务大众。
三、加大艺术品的收藏
从收藏品可以看出一个美术馆的整体水平。藏品越多、越珍贵,美术馆的档次就越高,收藏是一个美术馆的基本要求,藏品是一个美术馆的底气。设施条件好、整体水平高的美术馆在收藏上有自己的一条渠道,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很多画家、收藏家愿意与其进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收藏模式。对于基层公共美术馆而言,收藏显得弥足珍贵。那么,如何加大基层公共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呢?首先还是要强化自身硬件设施、条件的完善,包括收藏品保管的温度、湿度以及仓库的安保条件等。“打铁还得自身硬”,建立完备的收藏条件,是做好艺术品收藏的前提条件。基层公共美术馆在这方面的投入普遍较低,缺乏收藏珍贵艺术品的有效条件,这一问题的解决期待于地方财政的投入扶持。有条件的公共美术馆在收藏方面也并非易事,由于地域、条件等诸多原因,收藏品的来源非常匮乏。在这方面,一些基层公共美术馆先试先行,走在了前面。通过举办精品收藏展、学术研讨会、艺术品拍卖会等,凝聚人气,吸引收藏家、艺术家走进美术馆,重新审视基层公共美术馆的发展。有的与收藏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弥补自身在收藏方面的不足。随着当前各级对文化的重视,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加大艺术品的收藏,对于基层公共美术馆而言,虽刚刚起步,然而前景却一片大好。
四、扩大公共教育的范围
前些年,公共教育在我国是被美术馆忽视的社会功能。很多美术馆建成之初,以举办高雅的画展、书法展为己任,把自己的定位抬的很高。很多人意识里,美术馆是一个公众无法抵达的艺术殿堂,更是和公共教育挂不上钩。然而在国外,公共教育是美术馆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近年来,随着美术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项功能逐渐健全,公共教育也逐漸被美术馆重视,扩大公共教育的范围,更加成为公共美术馆共同的课题。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公共文化场馆一样,公共教育离不开人才支撑。美术馆在这方面恰恰欠缺,尤其是基层的公共美术馆,普通布展、引导、讲解等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缺口,专门从事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专家更是凤毛麟角。加强合作,是扩大公共教育范围的必由之路。以中国美术馆为例,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40多所高等院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常态性的联系和合作,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和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大学生参加专场讲座和报告会,并探索利用有关院校机构的场地空间举办面向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艺术展览、研讨会、开放工作室等活动。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也加强了与相关院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2012年,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合作,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以临沂市美术馆为例,2017年是其开馆运行的第二个年头,却创新性的开展了“美术馆之夜”系列活动,白天开门办馆,晚上闭门研讨,开展高水准的学术讲座,众多美术爱好者、高校学生参与其中,受益匪浅。对于很多基层公共美术馆而言,开展公共教育,扩大公共教育范围,要另辟蹊径,从细微处入手。
五、增加公共服务内容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美术馆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在公共场馆的免费开放中投入大量资金给予保障。那么提供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增加公共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美术馆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责。美术馆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画展,也包括各类公益讲座、市民大讲堂,还包括各类参与性的绘画课堂、书法体验等。为了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美术馆,公共美术馆每年精心策划不同的公益活动,让群众在美术馆感受不一样的艺术熏陶。增加公共服务内容,还包括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专题活动,面向老人的书法体验、面向孩子的趣味活动等。自2004年以来,中国美术馆每年举办一届“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的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品牌活动之一,活动的策划、组织日益专业化、系统化和立体化。美术馆不再是单纯的举办美术展览的场所,更多时候,它为公众提供了唾手可得的文化服务,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艺术、人文集散地和大众艺术的代表性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