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思索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利用新兴的微博、微信平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转变工作理念,培养敏锐的数据素养,学会挖掘学生数据之间的关系,为毕业生推送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提高大学生简历与单位用人信息的匹配度,确保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大学生能在浩瀚如星辰的网络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达成自己的工作梦想。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98-02
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比2015年增加16万,创历史新高,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思索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利用新兴的微博、微信平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一、微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也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
(1)转变工作理念。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其中微信和微博以其超过6亿的用户量和近80%的用户黏度,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交友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转变,高校也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传统就业工作中机械生硬的说教思维,用“互联网+”的思维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当培养敏锐的数据素养,学会挖掘学生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兴趣的关注点,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掌握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动态。[1]
(2)转变资源整合方式。微媒体时代,大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串起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实现网络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无缝链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及时转变资源整合方式,建立毕业生工作数据库平台,实时掌控学生的就业情况,创建微信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可以做到点对点,一对多,实时推送的特点,及时推送企业招聘信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大数据挖掘毕业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对工作的需求,为毕业生推送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提高大学生简历与单位用人信息的匹配度,确保毕业生求职就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例如,上海的部分高校先对毕业的就业意向进行登记,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个性化就业信息推送。利用微媒体及时发布就业相关信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3)升级就业指导工作要求。“互联网+”时代,便捷的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给新时代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
作时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就业工作者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的便利,通过学校构建的网络平台,加强学校各工作系统的协同,实现学生毕业就业事务“一站式”办理。例如,毕业季,以为学生提供便利为主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移动自主的离校手续一站式平台,串起各个离校手续工作部门,一改学生离校手续校园内跑上跑下在多个部门来回穿梭的情况,将财务处、后勤处、团委、学生处、院办等多个部门集中在一个地方,让学生先通过网上提交离校手续,再在“一站式”服务现场办理离校手续,减少学生来回奔波。[2]
二、利用微媒体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面对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应该集思广益,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微媒体,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1)建立微媒体时代下的毕业生就业管理网络平台。高校可以考虑利用腾讯公司提供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生可以实现就业信息查询、简历推送、视频面试邀约等移动自主服务;其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群,利用微信群、QQ群、校园BBS讨论区等工具,搭建毕业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校针对毕业生推送的诸如论文答辩、毕业考试、就业面试等各项信息,管理者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通过“互联网+”平台,扁平化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相比传统高校科层制管理的组织模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管理更倾向于扁平化。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实现学校各管理机构与就业平台的网络无缝连接,让就业指导管理者能通过网络深入学生管理一线,通过网络信息的实时回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就业动态。
(3)培养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微媒体时代,高校要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团队的新媒体素养,打造一批能充分结合微媒体特点,又了解本校就业工作特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工作团队。高校的就业工作者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开通相应的微信、微博就业工作平台,推送的信息应该注重体现学校的特色以及就业信息的有效性,避免无谓的同质化信息推送,也避免过多的鸡汤文推动。这要求高校就业工作者指导者在深入细致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特色信息推送,保障大学生能在浩瀚如星辰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达成自己的工作梦想。
三、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除了大力利用微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创业工作外,高校还应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服务意识,建立实训基地,做好学生实训服务等方面创新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1)拓宽就业渠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工作。通过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用“校园主战场、主渠道、主阵地”的就业方针,指导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高校应该乘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拓宽学生的海外就业机会,通过开辟海外就业市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就业市场。同时,高校要加强服务意识,积极优化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完善的毕业生生源信息库、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使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岗位的查询、就业安置的跟踪、就业效果的反馈、校政企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与顺畅,做好全方位就业服务。
(2)建立实训基地,做好学生实训服务。针对当前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高校就业办应协同各二级院系,做好大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打造标准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完善创业基地的管理,积极鼓励和发展校内创业基地,继续增加校内创业基地的数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技术的指导和实践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还应该抓住当前各省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路,通过类似实战的大学生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各个高校汇集一堂的创业竞赛,开阔学生的创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创业模拟實训中心,充分利用该平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协同能力、决策判断能力、设计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帮助在校大学生消除职前恐惧症,增强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规划能力。[3]
四、结语
再创历史新高的毕业生就业人数,使得高校就业工作任重道远。高校就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利用新兴的微博、微信平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服务意识,建立实训基地,做好学生实训服务等方面,创新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叶召友.自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8):122-123.
[2]薛泉祥.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1(33):74-76.
[3]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2):97-98.
责任编辑:杨国栋